亲情之爱,本是由自天然。子女对父母的爱更是与生俱来,来自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和附于躯体上的那颗心。
如果我们说,还要学会爱孩子和教会孩子爱父母,人们不免不以为然。但实现生活中不少场面又明明确确地告诉我们,这缘于天然的爱也需要学习。
教会孩子爱首先要给予孩子爱,这爱渗透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在为孩子哺乳时,在给孩子洗衣服时,在聆听孩子的朗诵时,在半夜起身为孩子掖好被角时……也在自己对孩子理解、尊重、诱导、表扬和批评时。父母的举止言行是孩子的榜样,您能正确地爱孩子,孩子也会学着爱。
爱孩子对父母来说,并不是简单的舔犊之情。这爱包含更深层的意义。它使我们的目光看得久远,它使我们的心灵更加高尚,它使浮躁的变得沉稳,它使随意的变得理性。真心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感受爱、体味爱。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如今的父母,少有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的,但一些子女对待父母给予的爱却常常表现出无动于衷。他们认为,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一边不停地索取,一边毫不珍惜地抛弃。更有甚者,他们会对父母的爱感到厌烦或因爱的方式不当而感到怨恨。如果孩子果然对父母之爱表示麻木的话,应该说是父母教育上的失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同样会因为不能体味爱而与幸福失之交臂。
教孩子体味爱的过程也是教孩子学会爱。当您喂孩子美食时,不妨说:好香,给爸爸尝尝好吗?”通常孩子会举起小勺送过来,您当然会对他表示赞许。但孩子要是舍不得而不给呢?您是觉得好玩,一笑了之;还是表示一下不喜欢?别小看这平平常常的逗孩子话,它会告诉孩子,父母把好吃的先给我吃是爱我。他也会渐渐地感受到与人分享的乐趣。
在给孩子添加衣服时,问问他:爸爸的衣服在哪里?”妈妈穿哪件呢?”这么做既可以教给他日常知识,又启发了他的爱心。
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事使您不快时,您在明确告诉他您的感受时,可让他设身处地想想,换了他会怎么样?只要我们教育得法,孩子自会明白,不仅要从父母这里获得爱,也要以爱相回报。
孩子的言行反映着父母的举止。孩子偏狭,父母恐怕不会敦厚;父母暴躁,孩子要么冷酷,要么怯懦;孩子能与小朋友友爱相处,父母的性格多豁达温和;父母开朗乐观,孩子也不会抑郁焦虑。因此,教会孩子爱的同时,也是观察孩子言行校正自己的机会。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就不妨记住这句话:教会孩子爱父母,他才会爱他人,也才会被人爱。”
图: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我删掉。
我是智慧伴你一生。喜欢我的作品的话,请关注我吧!为您提供优质的育儿知识,如有育儿方面的疑问或困惑,请私信我,我会及时回复,希望我的一些建议,能帮到作为父母的您们,您们的育儿之路有我相伴。感谢您的阅读,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