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班级群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日常交流渠道,在这之前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频次,可能只是家长会或是偶尔的电话沟通,而当交流方式更加便捷时,问题却接踵而来。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点,不再是简单的一张考上卷上的分数,学会从更深层次去寻找帮助孩子学习的方法与原因。想要明白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想要知道孩子的学习状态有没有起伏,甚至想要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成为许多家长,每天最关注的事情。
在晚上12点的时候,小梦同学的妈妈却在班级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原来小梦同学以往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却在当天12点了,还没有完成,翻看了老师布置的作业量,也跟以往相差无几,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孩子明明坐在书桌前,却还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作业迟迟无法完成呢?
担心孩子状态起伏的小梦妈妈在群里发了这么一条信息后,得到了老师的回复。老师坦言自己刚刚才结束备课,对于孩子的问题并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想要了解的话,那么就请等到第二天再来解决,但是这个回复却让小梦妈妈不能接受。在她看来,老师也还没有休息,为什么不能先解决孩子的问题再去睡觉?这样不负责任的表现,又如何能够担任老师一职呢?
这样的争执走向让群里的所有人都始料未及,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还没等问题解决,小梦妈妈就直接退出来班级群,直接放话:再也不加班级群!”
其实老师与家长之间,在班级群里发生的冲突,一直都存在许多,即使理由大多不同,但是矛盾点却大多一致: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教育责任意识的冲突。家长认为老师不负责或者过于严厉,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过于上心或是不上心。
不可否认的是,当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导致思维的固化,沟通产生矛盾,而结果也不会尽如人意。教育矛盾一直产生,但是找到正确的解决之法才是核心关键,一味的默守自己的想法,而拒绝平等的交流与沟通,那么这样的问题还会出现,并且会愈演愈烈。
关汉卿曾经说过:一日之师,终身为父。”足以可见在古时老师对学生的意义以及影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今教育理念的冲突与矛盾,古人总结的经验大多已被忘记,而后唯有希望能够让所有都意识到: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这个道理了。
精彩文章回顾:粗心是性格原因?衡中数学老师:我用3个技巧,解决学生粗心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8-15岁,请重视1个科目学习!不然很难考上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