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快回来,那边脏。”
够不着好吃的了?妈妈帮你拿。”
不能出去,外面有坏人。”
……
这些话是不是听着很耳熟?很多人都是听着这些话长大的,很多人也在对自己的宝宝说着同样的话,从来不觉这些话有什么不对,更没有意识到这些话是在束缚着孩子成长,也让自己掉进了陷阱”里。
美国执业临床心理医生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在《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本书中列出了父母容易陷入的五种家长陷阱,并告诉读者朋友们,家长总是即刻满足孩子的需求、过度保护孩子,将使孩子丧失思考能力,未来没有办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相反,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孩子去闯去试,才能够培养出孩子的思考力,让他们自信又独立。

孩子有很多问题,比如经常丢三落四、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大人为此很苦恼,却不知孩子身上的这些问题都是父母造成的。
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特别高,怕孩子磕了碰了,怕孩子上学时没有好学校,怕孩子长大了没有好工作……各种攀比、担心,让家长陷入了解救陷阱”火速陷阱”压力陷阱”给予陷阱”负罪陷阱”。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孩子遇到麻烦,家长就会解决;怕孩子学习不好,就给找各种补习班;怕孩子不如别人,宁可苦着自己,也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一旦没办法给孩子提升好条件,就会觉得对不起孩子。

网上流传的那段视频,孩子用着特别好的手机,父亲却在工地辛苦搬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种过度保护孩子、尽全力满足孩子的做法,就是父母掉进家长陷阱”的表现,其实是在束缚孩子的发展。
二、父母束缚孩子,让孩子缺少了试错”的机会高度关注孩子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盯”着孩子。冷了赶紧给加衣,没吃的赶紧去给买、做,需要什么立即满足。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遇到问题就会哭爹喊妈。妈妈,有虫子,怎么办呢?”妈妈,你跟老师说给我再订一套校服呗?”卷子没拿回来,怎么写作业呀?”
孩子完全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他们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更不知道怎么去做才好。

《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中指出,家长的过度干涉阻碍了孩子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孩子们从来没学过,没接触过,就连错”的机会都没有。
三、抓住成长关键期,让孩子自信又独立约翰·鲍尔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亚伯拉罕·马斯洛等理论家经过大量研究,都认为,孩子的发展有规律可循,按照孩子的发展阶段,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的社交、情感、认知等能力,会让孩子具有很强的思考力、解决问题能力,变得独立而自信。

比如说,孩子两岁的时候会有一个叛逆期”,其实这是孩子自主独立意识的萌发。孩子通过说不”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他们是在为独立”而战。此时父母如果过多限制孩子,不让他尝试着去做决定,孩子的这部分能力就没办法得到锻炼和发展,慢慢变得依赖,欠缺思考力。
四、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实践机会一是适当放手,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
不管是社交也好、时间管理也罢,孩子都需要自己去经历,让他们自己去安排。虽然一开始可能做得不好,但当经验积累起来时,孩子就会拥有自己的解决办法。
二是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
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父母对孩子放手,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允许孩子犯错,但要承担犯错的后果。比如很小的孩子想要自己喝水,自己拿不好杯子,水会洒到身上。但他多试几次,很快就会自己拿杯子了。如果没有机会试,就没有办法增长这种能力。

三是孩子想要的东西,让他努力争取。
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想要的物品可以制作心愿清单”,设定一些条件,达到了才可以得到。这样孩子就可以为之想办法努力,并学会珍惜。
四鼓励孩子敢闯敢试。
家里有出游计划,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承担一部分工作,比如问路,比如确定带什么物品,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制定路线、订酒店,等等。
孩子做这些,慢慢就学会和陌生人打交道,学会全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父母爱其子,必为之计深远。”即刻满足孩子固然能让孩子欢喜、家长省心,但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是在为孩子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