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班,去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张大姐痛苦地跟我说:儿子小强的爷爷在老家,得了急性病,突然过世。5岁的小强接受不了,最近天天哭着找爷爷。平时,祖孙俩感情好,爷爷离世太突然,大人都接受不了,更何况孩子呢?自从知道爷爷离开之后,小强没以前活泼了,晚上还老做噩梦。看看精神头不大的儿子,想想离世的老人,全家人在失去亲人的伤痛中难以自拔。亲人过世,难掩伤痛,经常听到节哀顺变”以宽慰成年人。时间能治愈一切,大人们有自我疗愈的能力。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尚不具备这一能力。身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引导孩子面对死亡这一课题呢?心理学家说过:用故事教育孩子,胜过无数遍理论说教。分享几本有关生命教育的绘本,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爷爷变成了幽灵》
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生命教育绘本,很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阅读。
变成幽灵的爷爷说,终于想起来到底忘了什么事情,原来忘记和你说再见了,你要乖一点,但也不用太乖;我们要时不时想着对方,不过不用一直想着。说完穿过墙壁,走到了马路上,挥一挥手,消失在黑暗里。”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让死亡不至于使孩子太难过的美好童话,情节感人又温馨。

如果妈妈不在了,生活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要怎么保留她的味道,要怎么收藏她的声音?要怎么做,才不会忘记她?为了留住妈妈的味道,我捂住耳朵,闭上嘴巴,关上家里所有的窗户。为了藏住妈妈的声音,我跑到精疲力尽,还弄痛了自己。但是,我试了又试,却做不到。外婆来了,她可是妈妈的妈妈。外婆说,孩子,我们都爱你,但就像宝宝总要长大,妈妈也总是要远离。然而无论怎样,我们彼此的爱都不会消逝,永远永远在一起。只要你摸摸自己的心,妈妈就一直在那里。


《我的忧伤像一头大象》
外婆去世后,主人公想象和一头大象一同坐车、唱歌、读书和浇花,回忆外婆的点点滴滴。
时间流逝,忧伤大象逐渐缩小,乃至一手可握。
这是一个与心中的忧伤大象相处的故事,叙事流丽,构图清爽别致。小朋友在故事里,不逃避,不夸张,走出情感创伤,学会了情绪管理和心理建设。


死亡这个话题的讨论,归根到底就是对生命的教育,如果我们可以接纳生命是有始有终的过程,也许我们就更能坦然面对死亡。希望这个沉重的话题,通过绘本教育,帮你收获满满的爱和力量。因为死亡教育,就是关于爱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