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总是独立独行,没有一点“合作精神”,家长不妨从3点做起

桐桐的孩子从小就比较独立,别人家的家长因为孩子哭闹、粘人而头疼不已的时候,桐桐两口子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烦恼。

但桐桐的这种独立,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可不是什么优点了。总是喜欢特立独行,到了公园也是一个人玩,非常喜欢独立、不喜欢合作。像其他小朋友喜欢玩的过家家、老鹰捉小鸡,到了桐桐家的孩子这儿一概不会参加的。

孩子总是独立独行,没有一点合作精神”,家长不妨从3点做起

在外面是如此,在幼儿园里面更是这样。有一个桐桐为了能让孩子合群一点,专门找了同事家年级相仿的孩子来陪桐桐玩。来的小姑娘乐观开朗,在幼儿园是个人见人爱的开心果,没想到这样一个开心果却不讨桐桐家孩子的开心。

反而引得桐桐家的孩子不开心不说,还动手打人。这让桐桐非常头疼,好一顿给同事赔礼道歉。可是让桐桐更担心的是:现在孩子就这样特立独行,等他走向社会了,岂不是更会困难重重。桐桐一想到这儿,都不禁练练叹气。

为什么合作精神很重要,孩子会有哪些不一样?

1. 懂的听取他人意见

人和人之间不可能思想完全一致,而有合作精神的孩子则更有同理心,便也会懂得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不会因为想法不一致而说服别人、抨击别人,反而会通过别人的意见反思自己的行为,自然会深受周围人喜爱,在成功的道路上,也会走得更远。

不过听取他人意见既不能一味盲从,也不能人云亦云。

2. 知道照顾别人

有些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对孩子宠爱有加,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习惯,而不知如何去关心别人。

照顾别人是一种能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变得更自立,不会过多的依赖别人。而拥有合作意识的孩子则能够知道照顾别人,关心别人,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发展也会更加顺利。

3. 拥有集体意识

有合作精神的人也自然拥有集体意识,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是相联系的,损害了集体的利益也就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集体生活

4. 具有一定的自我牺牲精神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家就这么一个宝贝,全家上下都给这一个孩子最好的,所以特别缺少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

就拿平时来说,有好吃的东西,有的孩子就不舍得给别人吃,什么事都是先想到自已,心里没人别人。而有的孩子则愿意分享。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个心中有爱的宽容的人,将来长大也更愿意成为警察、消防员这样能为大家做贡献和牺牲的职业。

往小了说,孩子以后会成为为他人着想的人;往大了说,孩子日后也会为国家建设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让孩子拥有合作精神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 更好的朋友缘

合作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优良的个性品质,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身心健全的人的基本素养。心理学家罗杰斯非常强调人际交往对个体成长的意义。他指出,人与人的交往不仅能交流彼此的思想,还可以分享许多深层的情感、内心的感受。

人与人通过沟通可以相互启迪,丰富彼此人生;在友谊之中人们互相接纳,探索自身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懂得合作、拥有合作精神的孩子也有更好的朋友缘,能够交更多的朋友。

自私自利

2. 不会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拥有合作精神的孩子,身上就没有自私自利的坏毛病,就可以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在遇到状况时,孩子可以取得别人的帮助,也更加能够正面的应对困难和挫折,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

合作精神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与同伴相处,不会因为个性过于突出而无法实现正常的人际交往。

具备合作精神可以使得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受欢迎。谁都不愿和自私自利的人做朋友,而自私自利也会成为孩子日后成长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

集体生活

3. 对未来成长有极大帮助

人心齐泰山移”,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大多数工作都必须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强调团结协作是21世纪对每一个人的要求。

所以,在很多单位招聘时,个人的能力往往不是最主要的,是否具有团队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家长们需要尽早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强孩子的团队意识。

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快地适应团队生活,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这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有极大的帮助。

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1. 教会孩子分享”

首先,示范非常重要,孩子通过父母的示范来了解合作的方式、方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父母要经常展现出一些配合、合作的状态,一起以行为的方式告诉孩子分享”是这样的,让孩子从中间慢慢的了解到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比如游戏中和伙伴们分享自己的玩具,课间的时候分享自己的零食。其次就是批评规范,当孩子出现霸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时,家长应该立刻教育孩子,告诉孩子如何一起玩,如何一起分享才是对的。

这样的不停的纠正,不停的还孩子之间的互动,也会帮助孩子逐步的意识到争抢也许解决不了问题,合作、分享可能才会更加愉快。

自私自利

2. 养成乐于助人的精神

帮助孩子从协作中感受到乐趣从协作中体会到快乐会使得孩子更加愿意参与到协作活动中,积极的应对态度使得孩子不会觉得协作的过程是一种负担,反而会更愿意接触协作的环境,从中获得成就感。

从而养成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让孩子觉得帮助和协作本身是一件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一个优秀的品格对于一个人来说比优秀的成绩更为重要。

人际交往

3. 帮助孩子融入一个团体

多带孩子参加集体的活动,家长可以适当多的带孩子参加到不同种类的集体活动中,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与不同的伙伴接触,这个磨合的过程就是合作精神得以培养的过程。

每个人与生俱来以往被认同,希望融入到身边的团体中。人是一种群居动物,而非独居,而独立也和合群并不矛盾。独立的孩子并不会融入不了集体。

在团体中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会使孩子拥有除父母外的关怀。养成合作意识的同时,也能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生存坏境。

当孩子不敢和小区里或者公园里的其他小朋友相处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心理,由家长去打开局面,给孩子一个突破口。

培养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1. 万事不能强迫

孩子在成长中,6岁之前都普遍缺乏他我概念”。换种说法就是孩子的自我膨胀期”,他们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在心里常常认为:我最大”。

这个时候的孩子很难有合作精神,但这属于天性,也不能强迫。而5到6岁之后,孩子们有了真正的交友需求,他们会发展属于他们的小小朋友圈,也慢慢开始有了他我观念”。

这个时候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家长的正确做法也不应该是强迫。强迫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不仅让孩子更加叛逆,也会让他更加想要守护属于自己的独立”。

人际交往

2. 与他人兴趣不和,不要乱撮合

除此之外,兴趣不和,各位家长也不要乱撮合了。打个比方来说,小区里的小男孩都喜欢踢足球,而自己家的宝宝喜欢玩篮球。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非要让孩子去参加到足球队当中。

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是,在竞争的同时,更加要求合作,如果没有合作,任何事都将一事无成。

在日常的生活中,合作的机会和事例屡见不鲜,而且人们也开始重视和强调通过教育促进人们合作的必要性。在共同学习、集体活动中,孩子们不断地学习并体验怎样才能有效地达到共同目标。

所以,父母从小就要强化孩子的合作意识,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这样才能在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而良好的团队与协作精神,而这些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