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其实真的很少会主动练琴,就像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太喜欢写功课是一样的。 小孩爱玩是天性,钢琴在某些层面来说,是一种技术上的学习。他需要一定的付出,学习才能有所成。换成是我们大人,也都是经常会有选择偷懒的时候,更何况是小孩…
既然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了这问题,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调整与协助:
1.练琴时间的安排
很多孩子是在补习完或是写完功课才去练琴,但其实这时候已经累了,专注力以及体力已经快到极限,通常孩子并不想再去练习,所以容易产生抗拒。孩子不是机器人,体力是我们需要放进规划里的一项考量。
我的建议是,周一至周四,可以抽1-2天是先练习才艺(钢琴或其他乐器)之后再写功课。 时间不用长,半小时也好,练完之后,他可以安心地去写功课,周五因为隔天不用上课,通常心情较轻松,可以先练琴再做功课,假日时,千万不要玩回来再练,因为那时早就无心无力了。
2. 练习的环境
环境提供是很重要的一环,例如,小孩在练琴时,旁边有人在看电视或是讲电话,他绝对会分心。
不要强求孩子的自我克制能力,如果我们重视他们练习的品质,就有责任提供能让他专心的环境(但也不用到建一个专属琴房的等级)。
陪伴,也是可以让孩子静心下来练习的不错方式(尤其是小六以下的孩子),不需要指导他,只需要在同一个空间里坐在远处,您可以看书或是处理一些比较安静的事情,这对于小孩心的稳定有很大帮助。
3. 家长的重视与参与度
学钢琴或是学才艺,绝对不是只有小孩的事,它需要家长很多的陪伴与参与。
很多家长会说,我很重视啊,我每天都有叫他练琴…这其实只是重视的一小部分。如果我们重视,就会参与他的学习,例如听到他弹得流畅好听时,我们即刻给予夸奖,请不要小看这个口头夸奖,有80的学生曾经告诉我,爸爸妈妈根本都没在听他弹琴,他弹得好听或不好听他们都没有反应…。适时欣赏孩子演奏的音乐,比催促斥责来的有帮助唷!
4.维持化小孩学习的动力
孩子学琴,不一定要成为音乐家,这是大家已有的共识,更多的家长是期望培养孩子具备音乐素养、音乐欣赏能力,进而能成为抒发情绪的管道。
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仍希望孩子不要三分钟热度,想达成这个愿望,我们必须做一件事:不要让孩子不要三分钟热度,想达成这个愿望,我们必须做一件事:不要让孩子接触音乐的方式只剩下练琴而已! 我们必须提供孩子广泛接触音乐的机会,各式各样的音乐活动,都会开启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接触、认识音乐的多彩多姿面貌,想想孩子最爱弹『给爱丽丝』、『土耳其进行曲』…这些都是因为他早已耳熟能详,所以弹到这些曲目时异常兴奋,甚至会主动要求要弹,您一定看过孩子曾主动在钢琴上探索他曾听过的乐曲,对吧!
5.教材的调整
孩子学琴一定会有瓶颈期,如果发现抗拒心很严重,或许可以跟老师讨论,调整部分的教材内容或是上课方式,协助孩子度过这时期,但仍然要尊重老师专业的教学考量唷!
孩子学琴的坚持度,有很大的部分取决于我们提供给他什么样的环境与我们的态度,不论是老师或是家长,都是孩子学习动力的最大推手。别再把学音乐这件事丢给孩子负责,一起努力吧!
原文转自:MUZIK AIR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