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课堂纪律顺口溜有哪些?
(一)
耳朵竖起来,
知识涌进来,
考试百分百。
(二)
上课要做到,
时刻不吵闹;
课堂书声飘,
学习呱呱叫。
(三)
上课仔细听,
教室真安静;
问题问得清,
每天有长进。
(四)
不讲废话积极举手,
专心听讲不看外头。
(五)
大胆发言做榜样,
聚精会神本领长。
一年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养成哪些好习惯
现在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读过幼儿园,对于一年级的语、数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而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却是很欠缺的。因此,我认为在小学一年级重要的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而且更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上课习惯的培养上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教科书、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小憩收心。课堂上对学生的怎样坐,答问时怎样站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二、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小学生年龄小,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努力:1、力求教学语言的儿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像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一年级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练、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2、尽可能让学生有的机会回答问题,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充分发挥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和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小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动手摆一摆,动笔写一写,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三、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培养与人合作是集体教育的一个方面。课堂上,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或者一人摆学具一人做记录等,唤起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的学生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此外,还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地听,不嘲笑同学的错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让一年级新生快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想帮助一年级的新生养成好习惯,还需要让家长协助,老师在学校督促,才能够养成好习惯的,当然,对于孩子养成好习惯,让好习惯在生活中形成理所当然,才是最终的目的。
如何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一、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再加上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还不能立刻适应小学生活。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从日常的观察记录看,大多数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从家长反映情况来看,一年级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往往边做边玩,不够专心,大部分家长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业。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而不是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三)语言表达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提问时,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请到个别小学生回答时候,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表达内容的完全和题目的要求无关。 (四)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观察发现,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还没能掌握正确的作业的姿势,做作业时候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个别小学生做作业时随意涂改,页面不整洁,完成的作业也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的要求。 二、一年级小学生应重点培养的几种习惯 学习习惯需要训练,但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区别。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规的学习习惯进行训练。 (一)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二)口头表达。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三)就语文学科来说读的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根据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从二个方面进行训练:(a)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正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姿势以及自觉朗读的习惯。(b)精读。就是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涉猎天文地理,扩大知识面,使孩子们从小主动寻找科学的奥秘。 (四)认真书写。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写作业之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复习一下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其次,通过讲解,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印象。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为此,学生写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宝宝,教师要事先给他们写好样子,让他们先观察,再书空一次,最后在练习写。 三、培养过程中需把握的几个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好动、好问、模仿性强,所以良好习惯培养应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及时提醒。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注重提醒。当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及时送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下轻轻地爱抚,就会唤起学生的注意。 (二)树立榜样。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孩子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正常学习的保障。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各项纪律要求不明确,所以首先要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坐姿、发言、倾听、讨论、读写姿势、书写格式……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常常顾此失彼,或者转眼就忘。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耐心教育,力求做到'要求具体化、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对各项要求时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在恰当时机喊口令提示:师:一二三,生:快坐好;师:小眼睛,生:看黑板;师:谁坐好?生:我坐好;还可以问:谁最棒?生:我最棒!这样学生能快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当学生行为表现有了进步时,或全班拍手鼓励,或在作业本上盖一朵大红花的奖章,随时语言表扬,示意学生你表现很棒,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心领神会,对规范学生行为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低年级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反应方式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待人处事的方式、学习态度等。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如要培养学生书写认真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字的笔顺,要展示给学生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发现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在学生中树立榜样,采用多种激励方式给予表扬,从而以榜样带动全体,促进养成。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要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一致、有效的养成教育。家长的日常督导,使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三者的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值,实现了家校无缝衔接,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声气相通,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纪律顺口溜
我们都是小学生,认真学习功课棒,老师表扬家长夸,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都是好学生,上课听讲要认真,回答问题要举手,碰到困难找老师,这样才是好学生!
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的匀惯,提问的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严守纪律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正确运用课堂语言的习惯等。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主动地去学,主动地去思考,主动地去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其综合素质也将得到全面提高。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善于引导启发,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一、正面引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我的做法是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等学生出现了不良习惯时再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因为对习惯来说,培养正确习惯总比纠正不良习惯容易得多。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持之以恒练好习惯。一种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提出学习要求,这仅是训练的开始,还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训练,一个一个去落实并持之以恒。例如培养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刚入学时,为了培养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先讲后看书的办法。当学生初步适应了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能力时,可采取讲讲看看与引导学生自己看书的办法相结合。这些办法都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这样,不仅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树立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好习惯。低年级学生最肯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为模仿榜样,因而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和古人是怎样学习的,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另外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都给戴上小红花,上光荣榜,促进其互相模仿学习,更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做作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拘,
教师自己的板书就应该工工整整,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
四、激发兴趣,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很重要一点是依靠学生自己长期主观努力,特别是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更需要学生自己顽强的意志,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充分利用幻灯片和制作色彩鲜艳、富有趣味的教具,并注意演示,经常将所学的知识寓于游戏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他们才能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去行动或克服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因材施教,让学生人人都有好习惯。学生刚入学,好奇、好动、贪玩、自尊心强,不习惯学校生活,特别是独生子女,更是任性、散慢。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可采用多表扬少批评的办法,来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激发他们去重复曾经受到表扬的行为,巩固发扬这些优点。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低年级段学生的成绩差异,并不主要取决于他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差异。因此,低年级教师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习惯的机会。
实践证明,没有克服不了的坏习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任何不良习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教育得法,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去变化。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什么是纪律?纪律的普遍的含义是“改正错误与强化的训练”。这里所指的是,目的是自律,也就是说训练的目的在于是每个人指导自己和监督自己。因此,如果教师在这句话里用这个词,他的意思是儿童应该具有改进自我监督和使他成为一个更能自我指导的人的经验。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自由的状态里出来,让他们马上受到严格的束缚,开始可能因为新鲜感和上学的喜悦感努力遵守着,但慢慢地,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就表现无疑,因此会受到压抑。老师的批评和约束让他有受挫感和颓废感。但是,课堂的纪律是必须要的,那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是教师组织的体现。它是介于权威主义纪律观和放任的纪律观之间的一种控制形式,可以定义为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与控制。尽管这些准则与控制来自外部,但是他们能够被学生内化,使学生们自觉地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十分明显,如果制约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主要依靠外力强制执行,就是强迫纪律。如果主要依靠各人对课堂行为规范的理解并自愿执行,则是自觉纪律。自觉纪律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心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