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故事会民间传说 关于民间传说的故事

民间传说故事

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内射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她爸爸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从来都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射中.就到深山去修炼.一次意外射下大鸟,鸟告诉他那姑娘自杀了.小伙子很悲哀,就泪水不停地流下来,形成了现在的黄河.

故事会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传说 急

镇上的人们都很厌恶他,但又拿他没有办法,因为他除了脸皮厚,还有一副伶牙俐齿。你只要一搭理他,就会被他黏住。有一天,镇上的张举人在家宴请几位读书的朋友,白池闻到香味又去了。张举人知道他的脾性,告诉大家都不要搭理他,这回看他怎么'白吃'。白池进了门就打哈哈,不用人让,就在席口上坐了下来。见大家一个个闭口不言,就说:'怎么?怪我来迟了是吧?好说。我先自罚三杯!'说完,连喝三杯,喝完又拣桌上好菜吃。大家还是不开口,他又煞有介事地说:'怎么?还不解气?亏你们都还是有学问的人,这么小性!好说,我再自罚四杯!'接着又连饮四杯,喝完又满桌子上拣好菜吃。张举人一看失算了,这样下去,大家就只能吃他的残羹剩饭了。这才制止他说:'你酒也喝了,菜也吃了,该走了吧?'他这才乐呵呵地说:'嗯,是差不多了。那好,你们慢用,都别出来送了。我再到刘员外家去赶个场。'张举人请的客人都是镇上名流,等他走后一个个摇头议论说:'这德行,就是圣贤(shengxian)见了也会发愁的。'大家同感,就送了他一个外号,叫'圣贤(shengxian)愁'。这外号很快就传开了。后来不知是谁,还把这三个字写到了本镇酒店门口的墙上,意思是提醒大家都防备他,别再让他白吃白喝。却说这天,八仙里的吕洞宾和铁拐李外出游山观景,路过这里,见酒店门口写着'圣贤愁'三个字,心中不由纳闷。就走进酒店,向人询问这三字何意。店里的人告诉他们之后,二位仙人来了兴致:世间竟有这等人物?今天我二人闲来无事,不如就在这里会会这个'圣贤愁'!便要了一大壶酒,等那'圣贤愁'到来。不一会儿,白池果然来了。他见两位客人刚要了酒,还没点菜,便走上前来,客气地说:'二位老兄初来本镇,小弟来迟,失敬失敬。为表歉意,今天我来执壶。'一边说着,顺手拉过一条凳子,坐在二仙对面,摸起酒壶就要斟酒。铁拐民间故事李夺过酒壶说:'这位先生莫慌莫忙,你有所不知,我二人是喝酒必作诗,无诗不喝酒。你既来了,便是有缘,入了酒场,就要守规矩。咱三个今天来个做诗畅饮,一醉方休,如何?做上诗来的,美酒任喝;做不上来的,该上哪里玩儿上哪里玩儿去!'白池一听心里犯了嘀咕:这两人毛病还不少呢。我这些年白吃白喝,哪里用做过什么诗呢。转念一想:到口的酒菜总不能放过,且看他们做个啥诗,我随机应变就是了。要被他们难住,我还算什么'圣贤愁'?!思忠讯ǎ阄柿轿幌扇耍骸按艘樯鹾谩2恢位客官想以何为题?'二位仙人说道:'此店门外有'圣贤愁'三字,正好拿来做题。你我三人各取一字,每人做一首七言诗,既要合辙押韵,诗句中又必须壶、酒、肴皆备,如何?''圣贤愁'心想:拿什么做题不好,偏偏选了这三个字。也罢,让他们先做,我见机而作便了。便说:'二位远来为客,自然先做。小弟最后请教就是。'吕洞宾坐在上席,他取'圣'字为题,先做出一首诗来:'耳口王,耳口王,壶中有酒我先尝。有酒无肴难下口,割只耳朵尝一尝。'说罢,拔剑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放在盘里。那白池何时见过这样喝酒的?不禁大惊失色。那铁拐李也不示弱,他以'贤'字为题,也做出一首诗来:'臣又贝,臣又贝,壶中有酒我先醉。有酒无肴难下口,割个鼻子配一配。'说完,也拔剑割下自己的鼻子,放进盘里。白池又大吃一惊。他知道,今天是遇上了异人。他觉得,这诗并没有什么难做的,难的是拿东西。他们可以割耳朵割鼻子,自己能拿什么呢?拿什么也舍不得啊。早知如此,还不如另外找别人蹭饭呢!可事到如今,想走也走不掉了。他只好硬着头皮,以'愁'字为题,照葫芦画瓢地做诗一首:'禾火心,禾火心,壶中有酒我先斟。有酒无肴难下口,拔根汗毛表表心。'说完,狠了狠心,从小腿上拔下一根最细的汗毛,犹有不舍地放进盘里。白池刚放下汗毛,就摸酒壶,嘴里说着:'咱三个的诗都做上来了,该开喝了。'举起酒壶就要往嘴里倒。谁知二位仙人夺过酒壶,不满地说:'不行,你这人太不够朋友了!我们割耳朵的割耳朵,割鼻子的割鼻子,你就拿一根汗毛凑数啊?'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那白池却心痛难忍地说:'你俩就知足吧。今天幸亏是遇上了你们二位,我才第一次'出血',换了别人,我是一毛也不会拔的!' 希望楼主给分

故事会民间传说

关于民间传说的故事

我老家邻村有一个地方,名字叫“影三郎”。这是真实的,我去过那里。这个叫“影三郎”的地方,其实是由4坐几米高的大土堆构成的,但你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都只有三座,只有爬到土堆上面去,才能看到第四座。我们老家那都传说“影三郎”里面住着狐仙,它不害人,只是喜欢跟人开玩笑,比如“鬼撞墙”,就是晚上走夜路路过那里的话,怎么也走不出去,总在那不停地转。我姥爷给我讲,他年轻的时候出去做工,晚上回来路过那里,就是一直围着“影三郎”转圈,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直到天亮才回家。狐仙也帮助人,老家以前穷,谁家遇到婚丧嫁娶时用的桌子椅子锅碗盆瓢都要到处借,有时候实在凑不齐,就到“影三郎”找狐仙借。头一天在“影三郎”烧香摆上贡品,然后表明身份,说明原因,说好何时归还,第二天再去,就有足够的桌椅板凳什么的,用完后一定按约定的时间按时如数归还。说有一个人特别贪婪,借了不想还,结果不光借来的桌椅板凳不见了,家里还遭了灾。
其实这个“影三郎”是东汉时期的陵墓,现在是我们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到东汉,还有一个传说,说当年王莽追杀东汉汉光武帝刘秀,刘秀跑到那个地方跑不动了,眼看追兵越来越近,他便脱下鞋子,在那里倒了四堆土,从鞋子里倒出来的土一下子变成了四个大土堆,挡住了追兵,刘秀成功逃脱,最后当上的皇帝。

故事会民间传说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求一个

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民间故事就行

中国民间叙事散文作品。民间故事可分5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①幻想故事(或叫民间童话)包含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浪漫色彩。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其中的情节、事物和部分人物有超自然的性质。常把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当作可能实现的事情表现出来。情节常采用“三段结构法”;人物、情节、语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区也时有变异。《毛衣女》、《叶限》、《吴堪》等都是古代流传的幻想故事。②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人公。动物常被拟人化。有的借动物间的纠葛表现社会现象、人际关系;有的解释动物的习性;有的寄寓着明显的教训意义。③生活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现实性较强,故事往往扬善抑恶。篇幅比较短小,人物性格单纯,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有时也采用三段结构法。风格较为朴实、明快。④民间寓言是广大人民创作的包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口头散文故事。先秦的著作中记录或引用了不少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风格含蓄、幽默、发人深省。⑤民间笑话是幽默、滑稽性的短小故事,大量是讽刺人民内部生活和性格中的某些缺点的作品。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象广为流传的《孟姜女的传说》,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他三大著名故事是:《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再如《燕昭王筑黄金台》等故事,早已载人史册。黄金台已成为招贤纳士、重视人才的象征,名垂千古。其他许多故事,如《王莽赶刘秀》、《杨家将的传说》、《义和团的故事》等.

民间流传的民间故事?

《钻钱眼》:就是说有个人贪财,他要神仙将铜钱变大,然后太大了,他钻到钱眼中死了。《得一望二,鼻子拉丈二》:一贪财哥哥见弟弟从仙女那儿得到宝葫芦,也学弟弟去仙女那儿,仙女知道是哥哥,但因为哥哥平时太坏,总欺负弟弟,就假装说,:“已经得到一个,还想得第二个?”于是,12个仙女一人将他的鼻子拉了一丈。由此而来。此外还有《阿三和龙女》:英雄救美

民间小故事大全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铭刻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62363032在世世代代的信仰之中,被华夏儿女乐此不疲地传诵,筑起了无数人孩提时对神幻的向往,融入了岁月沧桑之后的深思熟虑。
“愚公移山”,大智若愚;河曲智叟,大愚若智。在太行王屋面前,嗤笑讥讽,尽烟消云散于他的一声长叹之中。
自开天辟地之时,太行王屋二山就坚持着他们亘古不变的傲气,阳光的刺痛,黑风的叫嚣,经千万年的沉淀成那俨然肃穆,返朴归真的灰色的山石。荡涤后的冷漠和孤寂,毫不客气地将黑暗和纡徐推给山那头的愚公的祖宗,压住了他们祖祖辈辈的野心和好战的本性。
平静了几千年,所有人都丢弃了对那个陌生世界的妄想,没有奢望的安静朝拜着面前的两座大山。
突然一天,愚公站起来了,挺着年近九旬的腰板。
他要移山。
移山?这远比他每天的出入迂回要艰难。高耸入云的太行王屋,其盛气凌人只是岂肯屈服于笨拙的斧锤之下?人生的八十余个春秋都被戏弄于他们的蔑视里,又何必大动干戈,以杯水车薪的资本来挑战这莽莽大山呢?知足则是福。
然而愚公想不通,他不甘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勇气乖乖交给随遇而安的苟且手上,他要证明人定胜天。
一锤一敲,挥汗如雨的拼搏,山的气势却毫无动摇,一年的往返,只想将自己的梦想一点一点地堆积于那渤海之边。日复一日,继而年复一年,山依旧面无表情的矗立在天的前面,他依旧是如此顽固,毫无遮掩的山石紧紧包裹着他的脆弱,或许,他拥有的只有阳光敲击下宠辱不惊的坚强。
烈日的炙热和讽刺,似乎是天帝在讥笑他的自讨苦吃,智叟的冷言冷语,不允许争论的否决了他的狂妄。
可愚公还是争了,他毫不承认自己正在为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浪费生命,因为她从没有怀疑过这些艰辛的汗水在滴入冰冷的山石的那一刻是否后悔过,是否会冲刷掉石头那顽固的外壳,粉碎他的残忍,刺痛他的记忆。他坚信,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个终会胜利的梦。
愚笨的愚公从没说过什么真理,可这一开口却让他赢来了彪炳千秋的赞叹,永世不朽的流传。“我死了还有儿,儿死了还有孙,孙还会有儿,儿也还会有孙,孙孙,世世代代,永不会死,山,怎么会移不完呢?
智叟哑然,原来他只是这项大工程里的一个小小的角色。
人们终于明白,原来愚公是没有野心的,他用自己的晚年安宁来换取的是一个他永远无缘看到的世界,他的妄想,只是想让后人走上宽广的大道来怀想曾经的王屋太行,曾经有这么一个移山的愚公。
上帝命夸娥氏二背负着两座山圆了愚公的梦。他眼睁睁的看到了北山阻隔了千万年的柔和的阳光,跳跃着拥抱着这块北山压抑了太久的土地。一片开阔。原来山的那头有温润的泥土,有风中摇曳的安谧的小麦,荡着灿烂的满足。
原来世上最动人的事物都是熨贴着大地应运而生的。山太高了,于是使它不近人情。
故事当然不再以他玄妙的神话色彩使我们联想翩翩。但我们始终相信这个结局是真实的,完美的。愚公拿着斧锤向我们诠释了他的人定胜天,成熟给与的慧眼让我们剥析到了这传世神奇下所孕育的精神,那是我们成为万物之灵长的资本。
像山一样执着,坚韧,然后,向命运宣战。
相信落下的汗水终会滋润出一片绿荫,而摧毁山峰的人,只有我们自己。
因为,我们是千千万万个愚公

民间故事有哪些

答:民间故事
羿上射九日、下除六害,尧和普天下的人民感激不已,颂扬他的歌谣在民间四处传唱,但是,羿的心头却沉甸甸的,自己毕竟射杀了天帝的九个太阳儿子,不知道天帝能否原谅。羿特地宰了在桑林捕获的大野猪,把猪肉剁得细细的,制成肉膏,恭恭敬敬地端上天庭奉献给帝喾,想看一看帝喾对他的态度改变了没有,是否对他依旧亲密,依旧信任。
帝喾看也不看猪肉膏,闷闷不乐:“我不愿再看见杀生的事,也不愿再看见你。你和你的妻子住到下方去吧。”
羿谪居下界,夫妻俩成了凡人,他深感对不住妻子,便与嫦娥商议:“天上等级森严,在人间倒也逍遥自在。不过凡人终将一死,若要长生,就必须渡弱水,翻火山,登上昆仑,去向西王母求取不死灵药。”
西王母原来住在西方玉山的山顶洞穴里,有三只红脑袋、黑眼睛的青鸟轮番外出给她寻找食物,她长着老虎的牙齿、豹子的尾巴,披头散发,却佩戴玉簪,每当晨昏,踞于山头狂嘶猛吼。她掌管天灾、瘟疫、刑罚,也炼制、收藏不死灵药。黄帝退隐九重天外,西王母便迁居昆仑山,那时的她已化身为雍容华贵、仪态端庄的贵夫人。
昆仑山下有弱水环绕,弱水非但不能载舟,一片鸟羽落下亦会沉没。弱水外又有炎火之山,山上的火焰昼夜不息。羿凭着盖世神力、超人意志,越过炎山、弱水,攀上一万三千一百一十三步二尺六寸高的悬崖峭壁,在昆仑山巅的宫殿里拜见了西王母。
西王母钦佩羿的作为,同情羿的遭遇,取药慷慨相赠:“不死药是用不死树结的不死果炼制的。不死树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炼制成药又需三千年。我收藏的药丸仅剩一颗了,两人分享俱可长生不老,一人独食即能升天成仙。”
羿如愿以偿,欢喜无限,回来与嫦娥约定,在结婚周年的日子共享灵药。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神仙也未能免俗。嫦峨经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诱惑,趁羿夜出待猎,独自吞下了药丸。
奇迹果真发生了,嫦娥渐觉身子失重,双脚离地,不由自主地飘出窗户,像氢气球一般冉冉飘升。上哪儿去呢?嫦娥思忖着:我背弃了丈夫,天庭诸神一定会责备我,嘲笑我;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宫暂且安身。
嫦娥飘至月宫,才发现那儿出奇的冷清,空无一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她在漫漫长夜中咀嚼着孤独、悔恨的滋味,慢慢地竟化成了月精白虾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