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喜欢和家长交流。
我看见的两个小学生的真实故事我是一名大学在读大学生生,大一下学期的时候给两名小学生补习功课。一名是五年级的男孩子,他和爷爷奶奶大爷以及表姐一起生活,父母均外出打工。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即使是自己的亲戚在一起生活,以一种家长的身份还在也是拒绝和他们交流的,这个小男孩很明显的不满他大爷对他说的任何一句话,只要有对话就必定以争吵结束,自然我在场的时候听见的都是关于学习的教育,孩子不喜欢听可能是情理之中。
但另一个孩子是四年级的一个男生,他是和父母一起生活,父亲不知道和他如何相处,但他和母亲在一起也是处处争吵。母亲是全职太太,完全在家负责看管孩子,母亲是一个非常明事理不古板的温柔形象,在外人看来应该都很喜欢这样的一位母亲,她甚至看见孩子为一道题目苦恼就会心疼并主动提出可以休息片刻,也在严厉的时候毫不吝啬。而就这样一位赏罚有度的母亲可以是朋友又可以是长辈的环境下,这个男孩依然是任何一句话都会发生争吵和不满。
这位母亲也和我交流过,表示之所以找一名在校生作为家教,就是希望可以拉近年龄的距离很好的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这真的是一名非常开明的母亲了,但事实上孩子对父母好像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拒绝交流关闭内心,他们可能是不会表达自己有自己的空间,就以一种不满情绪表现出来。
我自己的真实故事这是我自己的故事,可能有些片面但也可以代表部分孩子的心理了吧。
其实我到十九岁的今天都没有特别叛逆的表现,心理自然是有的却败在了害怕。但这并不代表我乐于和父母交流。其实我有的时候是很喜欢和父母分享一件趣事的,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却在他们那里永远也得不到该有的反馈。
我说一件事他们会选择忽略,或者直接提出否定。我表达我的想法的时候得到的永远不是鼓励,必定是第一时间的否定质疑和所谓不务正业的话语。虽然我不敢表达我的不满,但却都默默记在心里,久而久之就觉得他们好像并不想和我交流,也就不愿意再和他们交流。
不要只在意孩子的成绩,多关心他的奇思妙想其实小孩子的天心本身就是分享,分享对他们来说是表达喜欢的最好方式而它是不分对谁的。
有的家长也常会表示,我家孩子以前很喜欢和我说他今日发生什么什么事的,长大之后就不再和我说了。家长们或许只知道孩子变了,但孩子为什么变了,因为他们不再觉得你们是那个可以倾述的朋友,而是一个等级分明的长辈,就像八卦可以和同事说却不能和上级说的道理是一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成绩在父母眼里变成了一切,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孩子表示他长大想当超人的时候你告诉他那些都是假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表示他想当发明家的时候你只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只有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当什么时候开始你面对孩子说出的话更多的不再是你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你今天玩了什么开不开心累不累?而变成了你今天考多少?怎么又不努力?你考这么一点张长大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话,在他们不愿意交流之前往往是家长在潜移默化的不再愿意和孩子交流,只是家长并不觉得,而孩子非常敏感他们把一切都默默记在心里。
最后孩子在内心剩下的就只有家长只关心成绩,并不关心自己开不开心的心理,甚至认为家长根本除了成绩一切对他们来说都不重要的错觉,自然而然他们也渐渐有了抵抗心理,也就是通常说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很多老一辈的家长都会说:逆反心理!我看就是现在孩子娇生惯养,我们那一代饭都吃不上了,还有逆反心理?”
面对逆反家长选择了以暴制暴,而不是好好引导。其实逆反心理在如今的孩子心里多少都是存在的,而很多孩子之所以逆反,只是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得到的关爱不够,想寻求另一种方式得到父母的关爱。
逆反心理往往是孩子再也安奈不住自己的内心,过渡渴望父母可以主动敞开心扉和自己进行一次心平气和的交流。
你有和自己的孩子心平气和的谈过心嘛?想了解孩子有了偷看日记,偷翻孩子的聊天记录等多种渠道。但你想过和孩子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心灵的交流吗?在这个时候起初孩子肯定心有芥蒂,但你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平等的视角上,不论他说出什么都可以心平气和像朋友一样只会给予评价支持和同样的分享,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渐渐和你越说越多的。
当孩子和你聊即早恋,这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事,如果你用极端手段制止,只会适得其反导致他们更加猖狂。但如果你试着和他分享自己也曾有过的早恋故事,并从中引入一些你想表达的教育,他们是否更容易去接受呢?
面对孩子的错误给予批评,但也别吝啬鼓励与表扬我相信人生在世,不论到了什么样的年龄层次什么样的身份地位,都是喜欢听见表扬的声音的。有些家长就表示,我家孩子就要打击,一表扬就飘的很,就变得更差。我想说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需要被打击的,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坚强在掩盖罢了,他们表面的飘,只是想让你看见被表扬的他会因为你的一句话变得多开心。
试着用孩子的角度和他们交流其实我们都是从孩子走过来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心里面想要什么,但我们都选择了让他们少走弯路,然后哼哼教导。
就像我的母亲常常和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长大就知道了,我是过来人,我就是怕你步我后尘!
都说了长大了就知道了,但我们都还没有长大所以家长无论怎么描述我们也无法真正理解那样的弯路是什么样的,有一些南墙只有自己撞了才知道有多疼。现在的孩子内心越来越脆弱,学生每年的自杀率越来越高,也有部分是来自家长的过渡保护,孩子无法承受心理上的任何一点创伤。毕竟家长无法永远陪伴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跟他们大谈经验,不如让他们自己经历,你们共同成长。
你是否和孩子有过心平气和的交流 (单选) 0人 0% 有过效果很好知道了孩子的内心想法 0人 0% 一次都没有过 0人 0% 没有,但看完文章想交流一下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