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也需要写作业?孩子说:妈妈爱学习,可是我“不爱”学习

(一)妈妈在家不工作,我也不想上学

很多妈妈可能和我想的一样,想陪着孩子走过人生最重要的头三年。

之所以说最重要,是因为这三年是培养孩子好性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我很幸运,能够有机会这样做了!

我带大宝到三岁上幼儿园后重新工作。一边上班,一边接娃、送娃、同时还要"经常"请假,配合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上半年至少两次,38节和母亲节;下半年每月一次亲子活动)。

因为妈妈也会去幼儿园,不去幼儿园的时候就是去工作。所以大宝一直以来也没有出现不想去幼儿园的情绪。

大宝上大班以后,我发现自己又怀了小宝,在孕四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请假在家,抵不过身体不适,孕五个月就辞职了。

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老大不淡定了,他说:"妈妈在家休息,我也不要上幼儿园,我想在家陪妈妈"。

一次、两次、三次,终于因为感冒,成功留在家里陪我。

之后就总是"肚子疼"、"咳嗽"、"嗓子疼"等各种理由留在家里。

后来,让我和他爸头疼的事终于发生了!……

(二)妈妈要给宝宝做个好榜样

妈妈我不想写作业了。

妈妈再让我看会手机吧。

妈妈我想看动画片。

妈妈我再看一个动画电影。

妈妈我不想出去玩。

这是孩子在家,跟我提的频率最多的几件事。

因为孕期的各种不适,我开始各种"懒"。除了身体重不想动、不想做家务,陪孩子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慢慢的把孩子推向动画片、推向手机。

当孩子发现原来电视和手机里面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东西的时候,就更不想去幼儿园了。

偶尔去幼儿园接他,老师反馈孩子上课时总是溜号!

回家的路上,孩子和我说着各种动画片里的情节,说着喜欢哪个角色……

把孩子推向动画片容易,可想要把孩子拉回来就太难了!

我希望自己可以克服困难!我相信我可以做得到!

早上大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我就挺个大肚子送,不能再让他掉进电子产品世界里不能自拔。

白天在家,我开始找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我要让大宝看到一个积极的妈妈!

(三)生了宝宝后,开始着手"兼职"

大宝放学后不愿意写作业,看我拿手机码字,问我在干嘛?

我告诉他妈妈在工作!

之前每次大宝看我拿手机不是看电视剧就是在购物。

不再像之前看电视剧、动画片、购物,原来手机也可以工作?

大宝半信半疑,可经过一段时间,大宝发现妈妈的手机页面怎么一直是文字!

已经上大班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他不会无条件的相信妈妈,开始对妈妈的行为产生质疑!

即使一直以来妈妈从没有骗过他。

但是孩子更希望看到我手机上有吸引他的画面!

更希望看到他想看到的画面。所以他质疑妈妈,每次都要来确认一下!

就这样半年过去了,大宝相信妈妈即使在家,妈妈也是在工作的!

(四)妈妈也要写作业

"妈妈你在干什么?"

"妈妈在写作业!",自从参加了专栏的培训,每天和孩子一起听课,我改变了说辞。

"写作业?什么作业?我看看",大宝很好奇。

"就是今天听完课,老师留的作业啊!"

"妈妈也要写作业啊!"

大宝很不情愿的相信大人也得写作业呀。

"是呀,妈妈不懂,就需要学习。既然是上课,老师就有可能会留作业呀!为了进步,妈妈需要认真做作业!"大宝觉得无聊,不再理我。

(五)妈妈爱学习,我不爱学习

"妈妈,你别写作业了!陪我玩会吧。"

"妈妈马上写完陪你玩,好吗?"

"好吧,妈妈你写的是什么啊?"

"作业啊,和孩子有关的!要不你帮我写写?"

"不要!妈妈的作业还是妈妈自己写吧。妈妈,为什么你这么爱学习,我却不爱学习啊?"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你做手工,我们一起读故事,都属于学习!

毛泽东爷爷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所以,妈妈觉得你和妈妈一样,也很爱学习。"

虽然没有表现出很高兴,但是可以看出,听了我的话,孩子的心情有些许好转。

(六)孩子的自觉

"妈妈,我想休息下,上一天课觉得好累。背书包回来,好辛苦。"

是的,孩子书包我背着都觉得重!

"好,那你想怎么休息?"

"能借我手机吗?我想看一小会儿。"孩子怕我不同意,问得小心翼翼。

"好,那就让你看十分钟,自己掐时间。"

选择了信任,我开始干自己的事情!

半小时后我进屋看大宝,作业已经写了大半!

我心里想,孩子大了,很多事情要放手!

母子之间的信任很重要。孩子从小就无条件的信任爸爸妈妈,大人也要尝试信任孩子。

学习方面,也要松弛有度!绷得太紧容易断啊。

(七)坚持总会见曙光

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孩子从不愿意写作业,到现在自觉的写作业,孩子的变化很大!我更愿意相信,这一切是源于我开始头条写作的那段时间对孩子的影响。

虽然在他的暑假,我忙于写作业”,更多的是让孩子自己玩。

但是妈妈认真对待作业的态度,被孩子看在眼里!即使他那么不爱做作业,但他还是会认真对待。

这就是"言传身教"的作用吧!

#我和头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