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二胎妈妈每天喝汤催奶,却把自己补进了医院,还提前断了宝宝口粮

月子里产后体虚,又要充当奶牛”的任务,一般来说,妈妈们通常是大补特补。

然而如果没把握好度,不但不会增加奶量,还很有可能会把自己补进医院,甚至断了宝宝的口粮。

前些天,我楼下一个邻居玲玲生了二胎,本想着她应该还在坐月子,没想到在小区路上碰到她。当时玲玲还穿着长衣长裤,戴着帽子,仍是月子里产妇的打扮。

迎面碰上她,只见她捂着肚子,额头上冒着汗。我问她怎么了,她回答说吃得太多了,可能是胰腺炎,刚从社区医院回来。

结果晚上我就从朋友圈看到她已经住院了,确定是胰腺炎。玲玲感叹:一碗猪脚汤,本想催奶,结果把自己送进了医院。

二胎妈妈每天喝汤催奶,却把自己补进了医院,还提前断了宝宝口粮

事后我八卦地问了下玲玲详细过程。

玲玲这是二胎,生了个男孩,又是高龄生产,婆婆担心她奶水不够,于是,天天鸡汤、猪蹄地补着。

没曾想吃了10来天,问题来了。

这天晚上,她喝了婆婆给她精心炖煮了的猪脚汤后不久,上腹部有点疼,整个人也犯恶心,刚开始玲玲以为是吃太饱了,可能稍微走走,消消食就好了。

可是整晚上,玲玲上腹都隐隐作痛,恶心难受。于是玲玲一大早就自己先去了小区旁边的社区医院。社区医院设备有限,医生怀疑胰腺炎,开了药,让她回家再观察一下,并叮嘱如果吃了还不好就要去大医院看。

玲玲吃了药,回家休息了。刚开始躺着觉得似乎舒服了些,可到下午三点多,突然感觉疼得难受,于是赶紧把老公召唤回来,开车去了中心医院。

中心医院急诊一查,腹部CT显示:急性胰腺炎!

于是玲玲就住进了区医院消化内科。

玲玲幸好发现的早,属于轻度的胰腺炎。禁食、补液、胃肠疏通……经过四天的观察治疗,玲玲的病情基本稳定。不过还要继续吃几天药。

可这一住院、不吃东西,本来还称得上是个优秀奶牛”的玲玲,乳房也就干瘪了,不得不提前给断了宝宝的口粮。

无独有偶,中国宁波网报道:26岁的郭女士4个月前生下二宝,近日郭女士却因胰腺炎住进了医院。

原来,为了保证全母乳喂养,产后不久,郭女士就开始喝各种汤水下奶。起初奶水感觉还够宝宝喝,但近一个多月来,她自己明显奶水逐渐减少,宝宝的胃口却逐渐加大,全母乳喂养日渐艰难。

郭女士和家人都很着急,开始在饮食上下功夫。以往喝一碗汤的,现在喝两碗、三碗,以往还会把食材的浮油去掉,现在也不管了,以往一周一两次的猪蹄汤,现在几乎隔天就炖上一大锅。谁知,努力”的结果是奶水没多,腹痛却找上了门。

郭女士说当时吃完饭不久,肚子痛得厉害,而且一个劲恶心呕吐。后来影像提示,胰腺周围全是渗液,说明病情已经介于中重度之间了。要知道,重度胰腺炎有20%的死亡率,还是非常吓人的。

经过冶疗,郭病情已经好转,但是也不得不暂时停了母乳喂养。

产后

新妈妈为何成为胰腺炎的高发人群?

急性胰腺炎的发作,好比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就是说制造消化液的胰腺组织反被自己制造的消化液给消化了。这可以说是消化系统的自身调控失职所造成的灾难。而大吃大喝”正是这场灾难的启动因素。大吃大喝”是刺激胰腺、肝脏猛烈分泌胰液、胆汁,造成胰、胆两条河流”洪水暴涨的根源,这样,洪水势必泛滥成灾,引发胰腺炎。

新妈妈们在产后抵抗力下降、体内各种腺体的分泌及代谢发生改变、情绪容易波动,这些都可以引起控制胰腺分泌的器官发生痉挛;而另一方面,妈妈们为了弥补在生宝宝时的消耗,以及为给宝宝多制造奶水。坐月子期间,家人一般都会为妈妈们准备一些高脂、高糖、高蛋白食物,这些食物又迫使胆液、胰腺分泌增加,从而增加了妈妈们胰腺炎发病的几率。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很危险的急腹症,尤其是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死亡率高,产褥期发病危险性更大。

新妈妈

那么坐月子到底应该怎么吃呢,这里建议要把握几个原则:

1.少食多餐。产后新妈妈的肠胃功能没有恢复正常,为了不给肠胃造成负担,可以少吃多餐,一天可以吃五六次。

2.宜食稀一点。产后新妈妈需要补多补充水分,这样一是有利于乳汁分泌,二是可以补充新妈妈月子期间因大量流汗和频繁排尿所流失的水分。含水分的食物如汤。牛奶,粥等都可以多吃些。

3.食软一些。食物的烧煮方式应以细软为主。新妈妈产后很容易出现牙齿松动的情况,吃过硬的食物对牙齿不好,也不利于肠胃消化吸收。

4.量不宜过多。过量的饮食除了会让新妈妈在孕期体重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肥胖之外,对身体恢复没有半点好处。如果新妈妈是用母乳喂养孩子,奶水很多,可以吃得比孕期稍多一点,但最多也只建议增加1/5的量;如果妈妈的奶水正好够新生儿吃,吃的量与孕期等量即可。如果新妈妈没有奶水,或者不准备母乳喂养。吃的量和非孕期差不多就可以了。

5.食物的品种应尽量多样化,吃得杂一些。虽然食物的董无须大增,但是实物的质不可随意,新妈妈产后饮食应该注重荤素搭配,进食的品种越丰富,营养越均衡,对新妈妈身体的恢复也就越好。除了明确对身体无益和吃后可能会引起过敏的食物不吃外,荤素的品种应该尽量丰富多彩,丰富多样,水果蔬菜都能吃。

新妈妈

母婴多接触、勤喂养才是催奶良方

产后妈妈们普遍希望增加奶量,往往走入了大补特补来增加奶量的误区,其实母婴多接触、勤喂奶才是催奶的良方。

女性并非产后才有奶,而是孕期就有奶了,一些妈妈在孕晚期甚至孕中期就会发现,乳头上有结痂,这就是微量的乳汁。但绝大多数人会直到产后两三天,乳房才开始充盈,乳汁大量产生。

但乳房并非一直埋头工作,很快,它就会根据订单”来安排生产”,也就是说,乳汁排出多少,乳房生产多少,所以,泌乳原理很简单,那就是,宝宝吃多少,妈妈产多少,宝宝吃得多,妈妈产得多,而且是,先有宝宝正确有效地勤吸吮,才有乳房后续的产奶,因此我们不必一个劲的追求高产奶,能够达到供需平衡就好。

妈妈的乳量跟宝宝需求达到动态平衡后,妈妈们通常就不会有喂奶早期的乳涨感,妈妈们这时候就会怀疑自己奶不涨,总是软软的,是不是奶量下降,需要追奶。其实,当你觉得自己奶不够,首先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怎么判断的?”如果你只是感觉没有明显奶涨,那么其实你的判断方式需要改变。一般出生一周后宝宝小便每天6-8次以上,无色或者浅黄色,大便3-4次或者以上,颜色黄糊状。宝宝的体重可参照生长发育曲线。简单参照这三个指标,基本就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吃饱,是否需要追奶。

如果真碰到供不应求的情况,又该怎么办?妈妈们该做的是确保长时间、高质量的母婴接触。要知道,和宝宝在一起,感受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会让妈妈产生爱的激素,由此促使乳汁分泌更顺畅。而对于宝宝来说,妈妈的意义也绝不仅仅是一个随叫随到的移动奶瓶。 值得提醒的是,要让宝宝在妈妈的乳房上结束每一次哺乳,而不是随意吸两口,然后抱去喝奶粉,这样乳房得不到足够的吸吮,奶粉又拉长了原有的哺乳周期,导致奶量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