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原来我曾经也是个“问题小孩”

虽然自己没有孩子,但在幼儿教育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后,我通过工作和阅读,也了解了很多儿童脑发展以及儿童心理的知识和真实案例。有时候遇到家长焦虑的提问,我总能很好地解答他们的问题。但我自己也能感觉到,这些回答的背后,可能还少了一点感性的东西。

原来我曾经也是个问题小孩”

我是个同理心比较强的人,但没有真正和一个孩子共处屋檐下多年,我不敢说对于家长的焦虑特别感同身受。最近一次和妈妈视频聊天,我便向她追溯了自己儿时的经历,试图找寻到一种与孩子(儿时的自己)的联系。

我的问题是这样开始的:

我小时候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呀?2岁小孩子进入叛逆期”,那会儿我淘气吗?都干过什么坏事啊?6岁以前的我好带吗?有没有什么我成长过程中让你特别印象深刻的事不?

妈妈的回答,就好像翻开了一本旧旧的日记。日记里记录着很多清晰的片段,但我却忘记了大部分。这些内容让我感慨,却也让我惭愧。因为我发现如今在大家面前彬彬有礼、不易生气的我,小时候却是一个大魔王。

2岁的叛逆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会自带天生的性格,而我就是那个性格暴躁、脆弱爱哭的孩子。

妈妈说,2岁的时候,我总是有很强的自我意志,希望别人按我的意思行事。别人不听,我就甩别人耳光。当时带我的小姐姐被我打过,妈妈也被打过。还有特别恶劣的行为,比如把不吃的东西丢在地上,用脚去踩。现在想想自己都觉得脸红。妈妈怎么制服我的呢?她总是很严厉地教育我,在考虑轻重的情况下,会打我的手,让我知道有多痛。关于浪费食物,她会让我少吃一顿饭,让我知道饿的感受。

现在的我,可能会给出好好讲道理这样的育儿方法,但想到那个时候的我,听不进任何道理,否定大人的每句话,确实以毒攻毒、让身体感受到不舒服应该更能让一个孩子知道错误。

4岁的分离焦虑

我4岁才开始上幼儿园,直接就上了中班。当时我的分离焦虑极其严重,每天都要在幼儿园门口上演老师拉、妈妈推、孩子痛哭的桥段。

现在的我会给出这样的解答:

让孩子明确知道什么时候会来接他让孩子在幼儿园有喜欢玩耍的小朋友每天表达对孩子的爱和不舍,让他更有安全感

但这些方法,当时好像也不奏效。我在幼儿园有一起玩的朋友,我也知道每天妈妈会来接我,知道妈妈爱我,但当时就是非常不想去上学,想每时每刻都和妈妈在一起。坐在教室上课的时候,我也会莫名其妙地觉得委屈哭起来。妈妈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就这样度过了两年,一上小学,我就像个小大人,越来越独立,再也不会因为离别而痛哭了。

科学的育儿方法可能真的不能在每个孩子身上奏效,但孩子也就这样慢慢长大了。

5岁的穿鞋执念

我的不省心还来自于对于某些事物的过度执着。5岁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双红色镶金片的绒布鞋。当时我觉得那双鞋是世上最美的鞋子,在家穿了一天,心情非常好。睡觉的时候,也想把它穿着睡觉。几番劝说就是不听以后,妈妈把鞋子用湿布擦得干干净净,同意我穿上床。现在想想,这样的决定需要家长多大的勇气啊。半夜,妈妈应该是帮我把鞋脱了,毕竟穿着鞋睡觉憋得慌,但被满足了的我,也没有再纠结这件事。

想想小时候的自己,真的是有各种让人又气又烦躁的毛病。还有很多没有说,但人就真的这样长大了懂事了。我问过妈妈,我这样的问题小孩”是不是特别让她烦?她说还好,因为也有很让人暖心的时候,而且这些问题现在看来,都是孩时生活的调味料。太平淡,也就不精彩了。

回到现在,孩子身上的一些小毛病,虽然让人觉得搞不定,但如果放到更长的时空来看,只要教育原则没有问题,始终有爱,毛病随着成长也就过去了。感谢妈妈们对于问题小孩”的包容。

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