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小孩的人应该都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看到不懂的或者没见过的,总是忍不住要提出几个为什么”。遇到简单的问题还好,父母还可以回答一下;但是,遇到一些敏感的问题,家长往往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合适。
小怡就是一个好奇心特别重的孩子,他的小脑袋总是能想到无数个问题。有一天,小怡突然眨巴着眼睛问妈妈:妈妈,我们家有钱吗?”妈妈一下也愣了,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
比如,妈妈可以说,我们家没钱,所以你要努力学习;听起来很有激励作用,但这样,或许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以后在其他小伙伴面前抬不起头;
妈妈也可以说,我们家是很有钱,所以,你不用担心家里会出问题,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听起来是在安慰孩子,但却让孩子产生了错觉,觉得自己家里反正有钱,以后花起钱来,就更不懂得收敛了。
或者,干脆搪塞过去,说家里的钱刚刚够用,让孩子就不用担心了;可孩子真的会这样放弃吗?按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格,接下来肯定会迎接无数个问题,稍有不慎,十万个为什么就开始了。
还没等妈妈回答,小怡又开始提问了:妈妈,我们家有多少钱啊?”妈妈这下更蒙了,要实话实说吗?如果实话实说的话,孩子会不会知道得太多了呢?要撒谎吗?如果撒谎的话,这样会不会教坏孩子呢?
想着想着,妈妈突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事情:这或许是个让孩子认识到钱的好机会,可以趁此机会给孩子上一堂金钱课。
于是,妈妈去书房里找来了计算器和笔记本,然后告诉小怡:小怡,我们一起来算算咱们家有多少钱吧,一起来当家里的财政大臣好不好呀?”
小怡一听,瞬间兴奋起来了,一边鼓掌一边说:好啊好啊!我要当官咯!”
妈妈说:首先,我们要先算出咱家有多少收入,你看,这是妈妈的收入,这里呢,是爸爸的收入。”
小怡一看这数字,瞬间睁大了眼睛:哇!原来我们家这么有钱呀!”
妈妈接着说:别着急,这些钱呀,咱们还要用出去一部分,首先是你的学费、培训费、零花钱、玩具、衣服,然后是房贷、车贷、伙食费,再接着是...”
小怡看着数字越来越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于是说:妈妈,咱家的钱,是不是都给我花了呀?”
妈妈笑着说:这都是为了你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呀,爸妈辛苦去工作赚钱,就是为了咱们一家能够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呀!所以呀,小怡以后也要好好学习,我们一起建设一个幸福的家庭。”
小怡眼神里充满了坚定,然后说:妈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然后赚好多好多钱,让爸爸妈妈不用再去工作了,我们一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停了一会儿,小怡又补充了一句:妈妈,以后我要少买一点玩具,给家里省点钱,让家里多存一点。”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好比说是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培养孩子的金钱观要从小做起,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快建立对钱的理解,让孩子知道钱不是靠哭、靠闹就能出现的,而是通过父母努力上班赚来的。
这样,孩子才会懂得珍惜金钱,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父母对自己的照顾与关怀。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也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家里分担一部分压力,更要好好表现,为父母减少压力与痛苦。
父母要怎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1. 告诉孩子钱是怎么来的
现在,经常可以在新闻上看到一些报道,孩子给哪个主播刷了多少多少钱,或者是孩子为了买装备花了多少多少钱。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却这么会花钱?因为孩子并不知道钱是通过父母的辛苦努力换来的,在那们的概念里,钱就是一个数字而已,所以他们花起来并不心疼。所以,金钱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告诉孩子钱是如何来的,100块钱可以换多少零食、多少玩具、多少生活费,给孩子建立金钱观的模型。
2. 跟孩子一起计算支出表
在孩子的世界里,赚了的钱就等于全部进了口袋,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这么能赚,可还是如此小气”。因此,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好好算笔账,把家里的各种开支都算进来,让孩子知道生活是需要靠金钱来维持的,赚到的钱并不一定都会进入口袋。
3. 培养孩子的储蓄和花钱习惯
父母除了给孩子提供零花钱,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使用零花钱的方案,比如,给孩子一个存钱罐,让孩子把多余的钱都存起来。在孩子想要购买玩具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如何攒钱,如何利用自己平时的零花钱,去购买大型玩具,而不是孩子想要,父母就掏钱解决。
4. 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
不少高考状元在分享自己的学习秘籍时,或多或少都会提到父母对自己的影响。比如,当自己感觉到很累,想要放弃时,却看到父母还在看书,于是,自己也不意思继续玩乐了。其实,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孩子天生具有模仿的本能,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如果想让孩子学会克制消费,父母也要做个理性的消费者,不能做只许州官放,不许百姓点灯”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