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孩子身上会看到父母的影子。他们时刻都在观察、模仿父母,尝试着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可是,当孩子还不会完全表达自己的时候,身为父母的我们,能否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呢?A.H.布拉夫曼在他的著作《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一书中,通过24个真实案例,为我们深刻解读了孩子说不出的感受,并且给为人父母的我们提供了具体详实的建议。
作者布拉夫曼(A.H.Brafman),医学博士,英国国家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师,50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多年来,在玛丽王后医院,他一直负责组织五岁以下幼儿及家长的每周见面会。有好几年的时间,他得到温尼科特基金会的赞助,在伦敦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院为学生主持每周一次的临床培训课程。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是布拉夫曼博士从事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五十年之久的经验之作,他通过许多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理解,那他们就可能会通过身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苦恼。如果父母正确地理解了孩子的焦虑,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如果父母的反应不符合孩子的情感体验,那么孩子可能会重复某种行为,这样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孩子和父母都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变得越来越沮丧。
通过阅读这24个案例,我总结出本书的三个重点内容:
一、孩子的各种行为其实是一种倾诉
二、孩子内心的焦虑和冲突往往是父母的问题
三、看见孩子,改变自己
孩子的各种行为其实是一种倾诉
孩子的焦虑往往会通过在大人看来很不理解的、甚至是怪异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厌食、呕吐、咬人、尿裤子、极度害羞等。这些问题在父母看来就是一种病,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寻求医生的帮助,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寻医问诊不仅没有减轻孩子的症状,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托马斯,十二岁,尿床。他的家庭医生把他转诊给布拉夫曼博士时在信中写道:托马斯两年前和四年前分别去过一家专门治疗尿床的诊所,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任何帮助。他尝试夜间使用二十毫克(两次喷雾)去氨加压素之后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只要不使用这种喷雾,症状就会反复。
布拉夫曼博士在与托马斯和他妈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家庭组成不仅有点特殊,而且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还常常出现痛苦的因素。托马斯向博士坦诚地说出了他的无助,他认为自己尿床是因为跟他残疾的哥哥一样,小便失禁,且他相信这个问题根本就无法解决。正是因为托马斯心里有太多忧虑,所以才导致了尿床症状的出现。托马斯的尿床,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哭泣。
马克,不到三岁,缠人,经常呕吐。马克的奶奶对于他总是刚刚吃下食物就开始呕吐的行为不能理解,马克的爸爸决心要让孩子感觉快乐,但发现很难满足马克的要求。而且马克不能忍受分离”,每当他们要从马克身边离开时,他就会陷入恐慌。
通过交流,布拉夫曼博士了解了马克小时候一些充满创伤的经历,这些创伤的经历让他害怕被抛弃”,担心会像失去妈妈一样失去爸爸和奶奶。所以他发现”了一种症状,并利用这种症状引起照顾者的注意从而减轻自己的焦虑。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病态行为并不是身体上的疾病,而是对内心焦虑和恐惧的一种倾诉与表达。所以布拉夫曼博士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让他们放心并明白这些症状背后的原因,那么孩子的症状便会不药而愈了。
孩子内心的焦虑和冲突往往是父母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虽然不简单,但也没有想象中的复杂。孩子也有属于他们的困惑和焦虑,而且他们的困惑和焦虑也需要得到合适的宣泄和表达。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好协助工作。但是很多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就大惊小怪,结果把原本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变得真的严重起来了。
杰里米,三岁半,便秘。杰里米因为连续四天的便秘而进入一个综合医院的儿科,但是这个问题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也没有得到解决,最后转诊到布拉夫曼博士这里。杰里米的妈妈认为孩子的便秘是因为跟他喜爱的人分离而引起的,之前的医生也同意她的观点,认为杰里米是把便秘当作武器来操纵他的父母。这种解释听起来很合理,但是孩子便秘的症状却没有得到改善。为什么?因为我们其实并没有对造成现有问题的背后动力进行正确解读。
布拉夫曼博士通过分析杰里米的画作,还有和杰里米妈妈进行接触,最后得出结论,便秘与分离之间的联系也许是正确的,但这是杰里米的妈妈建立的联系。也就是说杰里妈妈自身的焦虑影响了杰里米,而当杰里米因为受到影响而出现便秘症状时,杰里米妈妈的过度反应又加重了杰里米的担忧。现在的问题是杰里米如何解读他妈妈的焦虑。
安琪拉,两岁多,严重进食困难。安琪拉的妈妈先后三次因为各种问题求助于布拉夫曼博士。通过接触,布拉夫曼博士发现问题的源头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她妈妈身上。安琪拉妈妈对孩子过度保护和焦虑,导致孩子获得独立很困难。每次安琪拉透露出一丝求助的信息,她就忍不住要去帮忙。一旦安琪拉表现出任何情绪低落的迹象,她就会感到非常内疚,而她的情绪波动也让安琪拉变得更加焦虑。
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孩子的焦虑有时候并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家庭的氛围和无知的大人造成的。布拉夫曼博士接待的孩子中,有很多家庭背景异常复杂,有很多父母特别焦虑,孩子分担或继承了这些复杂和焦虑,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行为方式。可是大部分父母却不自知,或者不愿承认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的问题。
看见孩子,改变自己
如果一个孩子常常看到父母激烈争吵,他一定会担心父母离婚;如果母亲再婚,孩子一定会受到严重的情绪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他一定会感到困惑;如果家里有亲人去世或患病,孩子一定会害怕被抛弃……当他们的情绪得不到理解,他们就会通过身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苦恼。而这些特殊的语言”在很多父母那里变成了一种负担、一个难题、一个严重的问题,甚至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布拉夫曼博士认为,对于孩子那些只有躯体症状却没有生理病因的问题,只需要与不开心的孩子聊聊内心的冲突就能解决。那么,怎么才能准确地看见”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呢?我认为布拉夫曼在咨询过程中运用的一些方法值得父母借鉴:
1、画画
书里近90%的案例都有借助画画解读孩子的情绪和想法,这种方法非常直观,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效的与低龄孩子交流的方式。比如布拉夫曼博士通过杰里米的画作,发现了他便秘是因为幻想有怪兽在身体里制造混乱。孩子们的画作让布拉夫曼准确地找到了关键所在,进而解决了问题。因此,当我们想要了解孩子的感受,而他们又无法准确表达的时候,不妨鼓励他们画一画。
2、交流
不要总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对很多事情只会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却忽略了他们是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因此,与孩子正面讨论交流他们的问题,不失为一种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背后无意识情绪的好方法。比如在托马斯的案例中,布拉夫曼博士发现他能把自身问题跟情绪进行联系,主动说出尿床的原因是因为心里有太多忧虑”。
3、观察
观察孩子在画画、游戏、交流中的肢体动作,可以解读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一点在书中的案例里随处都有体现。而我们翻译孩子这些肢体语言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这本书通篇只有24个案例,布拉夫曼就是想通过这24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和焦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见”。每个孩子都希望被看见,父母不是医生,却是能够看见孩子的人。真正地看见孩子,体察孩子的情绪,试着去了解他们的焦虑,从而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那么很多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