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新生儿为啥有黄疸 新生儿为什么会有黄疸?

新生儿为什么有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每个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

    原因是比较多的,主要原因是:胎儿从母体分离后,其所有生理功能都必须独立完成,加之其胆红素生成是成年人的4倍,所以,会在出生后的24小时后开始,出现皮肤黄染,7-10天达到最峰,14开开始消退,21-28天内全部消退。

    如果在黄疸期间超过205,或,30天未退,就要治疗。

新生儿为啥有黄疸

新生儿为什么有黄疸?

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去医院看看,然后按医嘱来,这个说严重也严重的

新生儿为啥有黄疸

新生儿为什么会有黄疸?

大部分宝宝在生后3天左右会出现黄疸,是生理学的黄疸,一般14天左右消退,是不用做什么处理的,预后也是良好的。4=如果出生24小时出现黄疸,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后消退后有出现黄疸的情况,则考虑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您对宝宝的情况拿不定的时候,建议

新生儿为啥有黄疸

新生儿为何会出现黄疸?

新生儿成长指标:关注新生儿黄疸  迎玖话题  迎玖的同事老刘喜得贵子。小家伙长得非常可爱,但今天早上一起来,皮肤怎么黄黄的呢?老刘非常担心,孩子是不是病了?  迎玖介绍说,新生儿皮肤发黄,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大多数都会自行恢复,但 是,也有部分黄疸预示着严重的疾病(称病理性黄疸)。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新生儿黄疸可能是危险的信号呢?  专家解疑  专家:高峰(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医务科主任)  怎样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不同。大约有80%的足月儿在出生2~3天后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而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一般更早,多在产后24~36小时出现,早产儿72小时内出现。  表现症状不同。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轻,家长会发现孩子皮肤呈现浅黄,先出现在面部、躯干和四肢,巩膜多半不黄,宝宝精神好,能吃能睡。而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都发黄,巩膜也发黄,排尿也黄黄的。同时还伴有精神不好,嗜睡,发热,吃奶少,呕吐,腹胀,水肿,腹水,肝脾肿大,以及贫血等等,因病因不同,黄疸伴随的症状也不同。  持续时间不同。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5天左右最明显,7~10天后逐渐消退;若是早产儿,大部分都可能有黄疸,持续时间大约2至3周。而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要长些,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依然没有减退的迹象;或者黄疸消退后又再次出现,一定引起注意。  胆红素指标不同。如是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5毫摩尔/升;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6.5毫摩尔/升。而病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足月儿大于205.2毫摩尔/升,早产儿大于256.5毫摩尔/升。  对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在出生后有黄疸现象,就要格外注意,密切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果黄疸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就应该立即到医院,让医生给予诊断。  如何防治病理性黄疸?  凡是以往有过死胎、流产、早产或新生儿出生后很快死亡,或于出生后24~36小时内孩子出现黄疸的孕妇,在孕期都应接受定期检查,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对于其他类型的黄疸症,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父母应经常在自然光下观察孩子有无黄染以及黄疸的部位、程度等。  黄疸只要早发现早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目前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患儿裸睡于温箱中,以蓝光照射来改变血中胆红素的结构,促其变为对神经组织无害的物质并排出体外,同时可结合药物治疗,以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极重度患儿需采用换血疗法。  专家锦囊  母乳喂养与黄疸  母乳喂养的好处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你知道吗?母乳喂养还可引起新生儿黄疸呢!母乳喂养造成的黄疸有两种情况,一种称母乳不足性黄疸,一种称母乳性黄疸综合征,前者是不及时喂养或添加了母乳以外的饮品而造成的,后者是与母乳中某些物质有关。  母乳不足性黄疸:因为母乳喂养可以增加肠蠕动,促进胎便排出,而恰恰在胎便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如果母乳喂养不足,肠蠕动减慢,势必导致胎便排出迟缓。胎便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就会增加胆红素的肝肠循环,胎便中的胆红素就会重新吸收入血,使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导致黄疸。  因此,加强母乳喂养,保证乳量充足,在无指征的情况下,尽量少给孩子添加母乳以外的食品,是减少黄疸的最好办法。  母乳性黄疸综合征:病因不十分明确,母乳中所含某些激素抑制了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的活性,导致血中胆红素代谢障碍,使血中胆红酶增高,导致黄疸。这类黄疸的特点是出现较晚,消退缓慢。停用母乳3~5天,可见黄疸减退。而再重新喂哺后,黄疸会再度出现。  处理此类黄疸应有医生指导,因为,需要先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病理性黄疸。暂停母乳也是一种办法,但一定要在停哺期间定时将乳汁排出,以保持泌乳,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还可适量地口服葡萄糖水。重者需要医生指导治疗。  注意卫生,喂乳之前应先洗净双手;用温水洗净乳头;应选择母子均舒适的体位; 用食指和中指将乳头放到孩子嘴里,然后按住乳房。但须注意的是不要让乳房压住孩子的鼻孔;在孩子自己不愿意吸吮后,将其小心抱起,在孩子背部轻轻拍几下,使其排出吃奶时吞进胃里的空气,以防止孩子溢乳;每次喂乳,两侧乳房都应有一定的吸吮时间,通常先吸一侧,然后调换另一侧;下次哺乳时则先吸吮另一侧,每次都应更换;每次喂乳之后,应及时挤掉乳房内剩余的乳汁;不提倡哺乳前给新生儿加用任何饮品,其中包括糖水或代乳品等。

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胆?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家长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让孩子的黄疸病情减轻,我们要提醒家长的是: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一点就是要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婴儿为什么有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互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为什么会发生黄疸?

我儿子刚出生也有点黄疸,让屁股和后脑勺多晒太阳,然后喂了些葡萄糖水,到42天体检的时候已经正常了。这段时间奶不要吃太浓,同时选择接近母乳的奶粉圣元,多喝水。

新生儿黄疸怎么回事

主要是因为在胎儿阶段胎儿氧气需要通过母体供给,氧气比较缺乏,于是胎儿血中需要有更多的红细胞来补偿每个红细胞带氧量的不足。小儿出生后,建立了自己的呼吸,通过自己来直接吸氧,氧气的供给就充分了,不再需要过多的红细胞来带氧,于是多余的红细胞就被小儿机体破坏,产生了过量的胆红素;另外,由于胆红素要靠肝脏转化才能排出体外,而肝脏的这种转化功能在新生儿期尚不健全,无力完全承担这个任务,加之新生儿正常的肠道菌群尚未建立而不能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胆红素进一步转化后排出体外。于是,过量的呈黄色的胆红素就积聚在血中,当超过一定量时,就把皮肤、黏膜和眼白染成黄色了。  生理性黄疸对小儿健康一般无影响,不需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