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是谁动了孩子的“自由”?之情绪篇

发脾气、闹情绪是每个人正常的发泄渠道,儿童也一样。站在科学的角度看,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既然不能避开,那就学会管理。如何管理好情绪却成了我们毕生的追求,好的情绪管理关系到性格的培养,好的性格决定好的命运。

愤怒如同烈火:幼小的心里一样怒火不尽

我家有个小张飞”

亮亮周末和妈妈去公园玩,在凉亭里一不留神,和一个小朋友因为抢夺手中的汽车发生争执,亮亮一把把这个小朋友推倒在地,亮亮妈妈看到赶忙上去询问,亮亮气不过妈妈的胳膊肘往外拐,还让他道歉。

又哭又闹还伸出小拳头捶打妈妈,让妈妈给他道歉,妈妈在众人面前实在是觉得丢人,就十分严厉的训斥了亮亮并伸手打了亮亮,结果是亮亮耍赖打滚哭闹不停。

小公主”小皇帝”有发脾气了

开饭了,甜甜看到饭桌上有她特别喜欢吃的脆皮肉丁,就急不可耐的让妈妈给夹菜,妈妈夹了给她,但还没吃一口,甜甜又要吃,这回是不让家里人动这个菜。

妈妈发火了,但甜甜不干了。生气不吃了,奶奶开启了公主仪式,把菜全部端在甜甜面前,一口一口的喂着。突然,甜甜大哭还喊着坏奶奶!”并拍打奶奶的手,原来她吃到一个花椒被麻倒了,这一切她认为是奶奶的错。

缺爱是孩子大发雷霆的导火线

小明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一年才回家一次,就算是难得的相聚也仅仅一周而已。小明的身边只有一个年过七十岁的爷爷,每年别人的六一儿童节都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但是他没有,也因此遭到同学的嘲笑:”小傻子!小兔崽子!

一次,正好路过厕所的他,看到班里的那个男生正在炫耀他的白色板鞋,似乎朝他的方向笑了一下,他径直揍了这个男生。因为他觉得这个男生嘲笑他。

从此,他成了班里的楚霸王,没人敢随意和他说话。

愤怒是四大基本情绪之一,生活中,孩子们表达愤怒的方式除了对父母、对小伙伴、对陌生人的吵闹、打闹,还有很多方式发泄他们的愤怒情绪。

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乱发脾气和发泄愤怒?

最主要的原因有当孩子们的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或者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也许是自己的目的达不到的时候,孩子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产生不满和焦躁的情绪,会用带有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动作表示自己的这种不满。

愤怒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他带给人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但方法绝不是用我们成人的以暴制暴、一味地抑制和杜绝,这样的方式只是客观的压制了孩子的怒火,但并没有让她心中的怒火及时发泄出来,反而成了内心深处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间得不到不良情绪的释放,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叛逆心理和暴力倾向反而会很严重,甚至是造成人格分裂,成为爆发型性格的人,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到 3大点:

1、正确引导孩子发泄愤怒。

生气要发泄,但不能过于偏激。所以当孩子心中有气的时候,我们家长不能以暴制暴保一时安宁,也不可以坐视不理,要正确的耐心的引导孩子,如何发泄情绪不伤及自身和他人。比如可以让孩子转移注意力平静下心境,再进行道理分析和讲解。尊重孩子愤怒生气的权利,理解他们的心中感受。

2、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委,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一定是有原因的。真正药到病除,首先是对症下药,所以原因很重要,找到让孩子愤怒的因素,并想办法让孩子冷静下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凡让孩子深呼吸,调节心情,放松身体,释放孩子的暴躁情绪。

3、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不是物质的丰裕,是精神的丰厚。对于健康的家庭环境,不仅仅是家人关系的和谐共处、还有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原则,不要孩子一发火,家长就无限制的退步,最终孩子心中的火不仅扑不灭反而会烧不尽。

孩子心中住着”胆小鬼:如何帮孩子建立自信

害羞的孩子也是胆小中的一枚

小静妈妈参加女儿班里的联欢会,看到别人的孩子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却唯独找不到小静的身影。终于人群散尽,看到了坐在角落的小静和另外一个安静的女孩在看书。

妈妈没有直接迎上去,而是转头去找老师:”王老师,别的孩子都有节目,怎么没有我家小静?

”她上课很听话,是老师不用使劲管的那种孩子,但是就是不主动积极的发言,也不主动参加任何活动,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老师解释说。

妈妈很疑惑,女儿在家里好像没有不善言谈的现象啊!走到女儿身边,她耐心的问着小静:”你怎么不回答问题在课上?

小静很惶恐的看下四周,似乎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回到家中小静表示她担心自己会说错,遭别人笑话。此后小静妈妈发现只要人多的地方女儿都很抗拒,宁愿宅在家里。

妈妈把”胆小鬼给吓唬出来了

小冉冉是个活泼调皮的孩子,总是在吃饭的时候,让妈妈着急的不行,看他不能安静下来,妈妈总会说:”你要再不好好吃饭,我就不要你啦!

这样的方式妈妈屡试不爽,所以妈妈还有很多金句给冉冉留着。比如:当冉冉哭闹着要玩具的时候,妈妈会说:”你再哭!再哭我就让大灰狼来,把你叼走得了!;当冉冉不早早入睡的时候,妈妈会说:”还是不睡吧?不早睡的孩子没有人会待见他!都讨厌他,不和他玩!

说话声音小的孩子,多有胆怯情绪

云轩,是个上二年级的孩子,家长会上,妈妈很急切的找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老师的评价是各方面都很好,就是声音太小,建议云轩妈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声带和喉咙。

妈妈说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为此去医院做过全面检查,孩子发育正常,只是打小奶奶带大,教育孩子这个不敢动,那个不敢拿,奶奶更是捧在手心里,凡事亲力亲为,决不让孩子去动任何东西,连说话孩子都觉得说话声音大了都是不好的。初心是为孩子好,但结果却是培育出了胆小情绪。

胆小,有先天也有后天。有的孩子天生就有些胆小,害怕天黑、害怕虫子、害怕陌生人,是因为他们中枢神经比其他孩子敏感,但后天的影响一定是高于先天因素的。

而后天怎会培养出胆小的孩子呢?

一般胆小的孩子多出自于两种家庭:一种是专制集权霸道型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于严厉,会让孩子害怕失败、害怕失败也因此产生的责骂,从而就有了什么都不敢说不敢做、不敢尝试、没有创新精神的性格;另一种就是过于细腻和过于宠溺孩子的家长,这类型就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事事包办,绝不舍得让孩子动一下,更多的是不放心,总是担心孩子会出事,这样保护下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这样的孩子总会去逃避问题,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父母,不自信,胆小怕事。

如何改变孩子胆小的性格呢?

1、胆量和自信是可以培养的,家长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给孩子一些更多的表现机会。

比如害羞的孩子,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凡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鼓励少批评;对于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可以放开手,鼓励孩子多和别人接触,有时候保护不一定就是最不受伤害的。

2、停止对孩子的恐吓和威胁。

吓唬孩子只能换来当时的平静和孩子所谓的听话,但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道理,反而给孩子增加了心理负担和不安害怕的情绪。

3、对于声音小的孩子,树立信心和增强自尊心是关键。

可以在平时当孩子说话声音低的时候,不予以回应,当孩子声音提高的时候在做出回应。把这个强化的过程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懂得,语言是和别人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当声音小的时候,别人就会听不到,只有声音大了,才能更好的和别人交流沟通。当这种过程成为一种习惯存在的时候,孩子说话的声音自然就大了,同样孩子的胆小就会随之而去。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个体,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也有他们的缺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鼓励孩子,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学会正确的排解各种不好的消极的情绪,并有序的收起这些坏脾气,转化成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家长要做到陪孩子认知,与孩子共情。认识自身情绪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走进孩子的情绪中,感同身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自由,让孩子愿意向你倾诉,从而陪孩子去接纳这些坏脾气、糟糕的情绪。

孩子本是天真浪漫的,他们心中真正崇尚的自由,就是他们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我们家长要做好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尊重它并全面的认识它------孩子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