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诗词 和清欢有关的诗句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半诗意,一半烟火,你认为对吗?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可是在生活当中,那一半诗意总是很难寻找到。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在一步一步谱写一篇属于自己的篇章。而在这份或华丽或朴实的篇章当中,一半是诗意,一半是烟火。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烟火气越来越重,而诗意却越来越难以寻找。



人生需要烟火气,而我们这一生都无法逃离。从降生到这个世界开始,每个人都在柴米油盐之中成长。可只有当我们真正独立面对这个社会,我们才能了解到柴米油盐的生活究竟有多疲惫。
我现在已经结婚生子,每天都需要为柴米油盐发愁,每天都需要为赚更多的钱烦恼。我想这就是我人生当中的烟火气,我想过逃避,却怎么也离不开。
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烟火气,或许我们的一生都在烟火气之中打转,从来都无法逃离,也没有想过逃离。



人生需要诗意,生活才能不枯燥,可诗意却越来越难找。我记得刚和初恋谈恋爱时,两个人之间一点点的温暖和摩擦,我都能写一篇长篇作文,有时甚至能编几首歪诗逗对方开心。
当两个人走向分手以后,好长时间里我都有用文字倾诉的习惯。那时候这就是我生活里的诗意,用文字表达情绪,用文章表达心境。
可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肩膀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不得不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生活之中,才能勉强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普通人。
生活开始变得枯燥,生活开始变得没有诗意。我心中很清楚这一点,可是当满身疲惫回到家,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寻找诗意,更不知道该怎样去分享生活中存在的东西。



人生路就好像坐轮渡,有些人从来不缺乏物质支撑,生活一半诗意一半烟火,让人无比羡慕。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生活里,诗意已经隐藏了起来。
九成九的烟火气,一分诗意若有若无,这或许才是我们的生活。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诗词

关于烟花的诗词

1、东望少城花满烟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日色欲尽花含烟

李白
《长相思二首》
3、花空烟水流

吴文英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4、三花含紫烟

李白
《赠嵩山焦炼师》
5、烟径掠花飞远远

王琪
《望江南/忆江南》
6、花屏一点炉烟暝

杜安世
《渔家傲·每到春来长如病》
7、花上密烟飘尽

黄庭坚
《桃源忆故人·碧天露洗春容净》
8、浮动花钗影鬓烟

贺铸
《减字浣溪沙/浣溪沙》
9、露重烟寒花未遍

毛滂
《玉楼春》
10、花信被山烟

李弥逊
《十月桃》
11、花气蒸浓古鼎烟

张元干
《浣溪沙》
12、宝烟飞焰万花浓

辛弃疾
《虞美人·翠屏罗幕遮前後》
13、楼角吹花烟月堕

程垓
《蝶恋花·楼角吹花烟月堕》
14、取高花、十丈供烟艇

刘过
《贺新郎·水浴芙蓉净》
15、花如锦绣柳如烟

邹应龙
《鹧鸪天·帝里风光别是天》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诗词

和清欢有关的诗句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一.清欢
1.拼音:qīng huān
2.释义:清雅恬适之乐。
3.唐·冯贽 《云仙杂记·少延清欢》:' 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湮清欢数日。''
二.引证解释
1.清雅恬适之乐。
2.唐·冯贽 《云仙杂记·少延清欢》:' 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湮清欢数日。''
3.宋·邵雍 《名利吟》:'稍近美誉无多取,才近清欢与剩求。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剩且无忧。'
4.宋苏轼《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5.宋 黄庭坚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6.清·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诗之一:'今夕亦何幸,重复接清欢。'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诗词

包含 “清欢” 的古诗词有哪些?

  • 唐·冯贽 《云仙杂记·少延清欢》:“ 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延清欢数日。’”
  • 宋·邵雍 《名利吟》:“稍近美誉无多取,纔近清欢与賸求。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賸且无忧。” 
  • 清·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诗之一:“今夕亦何幸,重复接清欢。”
  • 苏轼:《浣溪沙 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
  • 宋 黄庭坚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 《云仙杂记·少延清欢》释义:陶渊明到太守送酒,多用舂秫水杂投的,说:‘少延清欢几天。
  • 《名利吟》释义:稍微靠近美名不多取,才能接近清欢和陪嫁要求。美好的名誉已经多有需要担心,清欢虽然陪嫁且无忧
  • 《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释义:今晚还有什么希望,重复接清欢
  • 生活,一半是烟火,一半是清欢,人生,一半是清醒,一半是沉醉,看透不执着,是智慧,看透不强求,是聪明

    难得糊涂!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描述灯火的诗句

    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月满西楼诗词全文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清风明月芙蓉静水的诗句

    水调歌头(李纲)
    物我本虚幻,世事若俳谐。功名富贵,当得须是个般才。幸有山林云水,造物端如有意,分付与吾侪。寄语旧猿鹤,不用苦相猜。醉中适,一杯尽,复一杯。坐间有客,超诣言笑可忘怀。况是清风明月,如会幽人高意,千里自飞来。共笑陶彭泽,空对菊花开。

    沁园春(刘辰翁)
    十八年间,黄公垆下,崔九堂前。叹人生何似,飘花陌上,妾身难托,卖镜桥边。隔幔云深,绕梁声彻,不负杨枝旧日传。主人好,但留髡一石,空恼彭宣。不因浩叹明年。也不为青衫怆四筵。念故人何在,旧游如梦,清风明月,野草荒田。俯仰无情,高歌有恨,四壁萧条久绝弦。秋江晚,但一声河满,我自潸然。

    水调歌(林正大)
    落日岘山下,倒著接?回。傍人笑问山翁,日日醉归来。三万六千长日,一日杯倾三百,罍麴筑糟抬。汉水鸭头绿,变酒入金罍。白铜鞮,鸬鹚杓,鹦鹉杯。轻车快马,凤笙龙管更相催。自身清风明月,刚道不须钱买,对此玉山颓。水自东流去,猿自夜声哀。

    题黄鹤楼石照(吕岩)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
    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西湖念语(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於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阵薄伎,聊佐清欢。

    相和歌辞·江南弄(王勃)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紫露香烟眇难托,
    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