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早期干预要多早,怎么干预?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种感觉:【早期干预】 只是一个停留在很多谱系家长脑海中的模糊概念,大家可能只知道它重要,但其实不知道早期是指多早期,更不知道要怎么做。

今天,小星就来替大家扒一扒相关资料,并做出一份梳理。


01为什么大家觉得概念模糊?(一些基本背景)

早期干预要多早,怎么干预?

丹佛模式创始人萨莉罗杰斯和孩子在互动,图片来源:https://www.disabilityscoo

早期干预的概念在国外都还算是新的

证明早期干预有效的研究在2005年以后才开始大量出现,现在在早期干预界闻名遐迩的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是从2010年后才逐步提出和推广的。

所以,看上去这东西老外都还没吃透,你懂我意思吧?


02那么,早期干预到底是指多早期

一般认为是3岁以前

3岁以后就常常被称为 幼儿阶段 的干预了。

为什么是3岁以前呢?因为学界普遍认为人类成长存在关键期,而0-3岁是关键期中的关键期——大脑可塑性最佳的阶段。

那么,3岁以后呢?也要继续干预咯!只不过不算早期罢了。

图片来源:https://newatlas.com/

03为什么要做早期干预?

解读

1)学界认为有关键期,上面说了

2)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做过早期干预的孩子要比没做过的成长得好

3)不做早期干预的话,干等着吗?


04早期干预要干预什么?/早期干预的目标是?

有不同的视角

So Complicated

认知技能

语言技能

社交技能

运动技能

……

模仿能力

共同注意能力

沟通能力

游戏能力

……

早期干预的模式不同,背后的理念和具体的目标也不同

有些模式更注重提升具体的技能,这样更容易实操。

有些模式更注重几项关键能力,他们认为这些是后续更快成长的基础能力。

对我们家长而言,要想都整明白不容易。说实在点,时间宝贵,认准一个还算靠谱的模式,学和用就是了(其实它们是大同小异的,10来年的发展能整出多少差异化的玩意儿来?)


05都有哪些早期干预模式?

早期


解读

1)PRT和ESDM,小星努力抽时间给大家展开讲讲(ABA还要讲吗?)

2)光是看图片会觉得ESDM更加新一些,所以可能更好,也未必。不过的确有研究表明:更加综合性的早期干预模式会有更好的效果

3)其他模式如果效果好的话,相信会逐步让国人熟悉(顺便一提,有时候会不会包装宣传才是一个模式是否出名的最重要因素,而不是效果。PACT是英国人弄的,恐怕会比老美的东西晚一些出名)


06

好的早期干预服务应当具备哪些要素?


ESDM

(点击可以看大图哦)

解读

1)很难想象一个3岁以下的孩子会在机构待很长时间,所以家庭无疑是关键

2)当然,仍然要尽可能寻找合适的专业人员予以支持

3)我们讲到早期干预的时候往往会加上密集”二字,一般指每周25小时以上的干预。不过也有研究认为,单纯的时长不应该作为核心衡量指标,效率才是


07

中国家长怎么办?

说了那么多,不考虑我们国内家长的现实情况怎么行?

【现实】

1)诊断的时候很可能已经3岁多了

2)几乎找不到靠谱的早期干预服务,尤其是PRT和ESDM

3)自己不懂干预,学习材料很有限,家长学起来不容易(小星也要吐槽下PRT、ESDM之类的资料写得真的不算好懂)

【怎么办】

1)先撇开干预不谈,先做好父母:爱孩子,让孩子喜欢你(仔细看看后面的一段话哦)

2)让自己成为开放的信息收集者,多关注各种服务资源和学习机会,小星努力给大家带去更多

3)该学的还是要学,逼自己一下!

4)觉得累了、急了、怒了……先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孩子好的前提是你自己先好(多来暖星家长会唠唠嗑)


多年以来,让我感觉最好的康复师是那种真正对我孩子感兴趣,而不只是对我孩子的自闭症感兴趣的人。她会因为我孩子萌萌的举止而发笑,会表扬孩子的每一次进步,会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她并和她一起玩耍。现在孩子长大了,他能记得的就只有这样的康复师。”

——一位大龄谱系人士的妈妈

文章来源:暖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