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溶栓第一名的中成药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中成药药典是?

常用的溶栓药有哪些

随着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溶栓剂也由第1代发展到第3代。
(一)第1代溶栓剂①尿激酶(Urokinasl,UK),为肾脏产生的一种活性蛋白酶。其优点是无抗原性和致热原性,人体内无相关抗体存在,不存在失效问题。国外生产的价格较昂贵,国内生产的价格较便宜,故为当前首选溶栓药。但其半衰期较短(18—22分钟)。②链激酶(Streptokinase,SK),是国外应用最早、最广的一种溶栓剂。它从链球菌中分离出来,具有一定抗原性,人体内也有不同程度的抗体存在,因此可发生变态反应或失效。重复静脉注射须间隔60分钟以上,以免引起低血压反应;第2次用链激酶溶栓治疗须间隔10天以上,以免引起变态反应。第1代溶栓剂均为外源纤溶系统的激活剂,均直接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新鲜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酶和消耗凝血因子(V)、凝血酶厥和纤维蛋白。大剂量尿激酶或链激酶进入血循环后,可造成新鲜血栓溶解,使上述凝血因子消耗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积聚为特征的全身性血凝溶解状态。尿激酶和链激酶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平均50%左右。
(二)第2代溶栓剂 以组织型纤溶酶厥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为代表,存在于血管内皮、血液和组织中。它属于天然的血栓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能择性地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从而溶解血栓。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能生产大量的重组组织型纤镕酶原激活剂(rt—PA),也具有选择性溶解血栓的作用,但机制与t—PA不同,不影响血循环中纤溶系统,因而不产生全身纤溶状态。其半衰期短,仅3—5分钟。血管再通效果亦优于尿激酶和链激酶,平均再通率70%左右。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已应用于临床,缺点是血管早期再闭塞率高(12%)。另外,主要受价格昂豪及药源等因素制约,其应用不如第1代溶栓剂普遍。
(三)第3代溶栓剂以单链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厥徽活剂(Single—chain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SCUPA)和乙酰化纤溶酶厥—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nisoylat—edplasminogenstrePtokinaseactivatorcomplex,APSAC)为代表。其中乙酰化纤溶酶厥—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于、99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应用于临床。单链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对血栓具有高度选择性溶解作用,可轻度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厥水平。其血管再通率可达75%左右。最近报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单链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联用,剂量仅为各自的1/5—1/6,效果理想。而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溶解血栓的同时,也会出现全身性纤溶激活状态,且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并具有抗原性。但其最大特点是半衰期较上述几种溶栓剂都长,约2小时,一次注射其作用可持续4—6小时,因此具有缓释效应,所需剂量1次静注即可。冠状动脉再通率与尿激酶、链激酶相近,但冠状动脉再通时间短(约45分钟),再闭塞率低(5%)

溶栓第一名的中成药

溶解血栓效果最好的药

以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目前中国常用的有:
1)尿激酶(UK):30分钟内静脉滴注150万-200万单位。
2)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以150万单位静脉滴注,在60分钟内滴完。
3)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原原激活剂(rt-PA)100mg在90分钟内静脉给予:先静脉注入15mg,继而30分钟内静脉滴注50mg,其后60分钟内再滴注35mg。用rt-PA前先用肝素5000单位静脉注射,用药后继续以肝素每小时700-1000单位持续静脉滴注共48小时,以后改为皮下注射7500单位每12小时一次,连用3-5天。

溶栓第一名的中成药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中成药药典是?

展开全部


唐朝《新修本草》是我国编纂的第一部国家药典,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距今已有1 300多年历史。该书是对药物知识的一种规范,具有法定效应,因此在出版当时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对后世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同样,对药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溶栓第一名的中成药

治疗脑血栓的中药有哪些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 2.1 降纤、溶栓药 这类药物中以蛇类、水蛭和地龙研究得较多,蛇包括各类毒蛇,如蝮蛇、白花蛇、乌梢蛇和眼镜蛇等,蛇有祛风通络和护肝止痉的作用。治疗中风有名的古方,组方中有蛇者,如人参再造丸、回天再造丸、再造丸、舒风再造丸、活络丸、大活络丸、人参搜风丸等。水蛭具有破血逐瘀之功,是治疗中风的常用药物,治疗中风各种古方、组方中有水蛭者如麝香抗栓丸。地龙有窜通经络和熄风止痉的作用,治疗中风有名的古方在组方中有地龙者,如醒脑再造丸、回天再造丸、舒风再造丸、麝香抗栓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还有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有名的补阳还五汤。 2.1.1 蛇毒制剂 蛇毒是含蛋白质的混合物,有20多种氨基酸,具有蛋白质的特性、多种酶的作用,由蝮蛇毒中提取的一种酶制剂,称为蝮蛇抗栓酶。蝮蛇抗栓酶(Svate)有大连蝮蛇抗栓酶、清栓酶、精制蝮蛇抗栓酶、江浙蝮蛇抗栓酶和去纤酶等。药理作用:Svate是以精氨酸酯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除含凝血酶外,还含有精氨酸酯酶活性的激肽释放酶(Kalliknein),这种酶有抗凝、溶栓、去纤、降脂、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力源精纯抗栓酶(Liyuan pure lysoethrombusase)又名注射用降纤酶,是以我国尖吻蝮蛇(又名五步蛇)毒为原料,经现代生物技术分离、纯化而精制的蛇毒制剂。药理作用:力源精纯抗栓酶为缬氨酸蛋白水解酶,能直接作用于血中的纤维蛋白α-链释放出肽A,此时生成的肽A血纤维蛋白体的纤溶系统,诱发t-PA的释放,增强t-PA的活性,促进纤溶酶的生成,使已形成的血栓得以迅速溶解。由于降低了血中纤维蛋白原,产生明显的抗凝效果,可防止血栓再形成。另外,还可降低血液粘度和降低血小板聚集,进而清理、疏通和改善微循环,使缺血部位的功能得以恢复。本品不含出血毒素,因此很少引起出血并发症。 2.1.2 海王降纤酶(DF-Neptun) 取材于尖吻蝮蛇毒素,是单一成分蛋白水解酶。药理作用:海王降纤酶促使t-PA释放,激活纤溶酶原,促使体内纤溶酶抑制物PAI(Plasˉ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等纤溶酶抑制因子的浓度降低,从而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使血栓快速溶解。海王降纤酶还有选择性地促使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使其浓度降至一定水平,减少血栓形成的基质,进而阻止血栓形成和抑制血栓增大。另外,还可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从而改善微循环。 2.1.3 巴曲酶(Batroxobin) 是从巴西蝮蛇毒中提取。药理作用:分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巴曲酶选择性地作用于纤维蛋白原A链神经末端的精氨酸和甘氨酸之间,释放纤维蛋白肽A。此时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单体和血纤维蛋白多聚体容易被分解,形成血纤维蛋白分解产物(FDP)、血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FGDP),使凝固血栓的架桥在血中迅速被分解消失,因而可抑制血栓形成。溶解血栓,巴曲酶可促使血中t-PA的释放,t-PA将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血纤维蛋白溶酶。另外,巴曲酶分解血纤维蛋白原,生成降解A链纤维蛋白单体,此单体对t-PA促进血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有增进的作用。总之,巴曲酶能促使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而纤维蛋白溶酶是溶解血栓的重要物质,另外,还能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而降低血管阻力和改善微循环。 2.1.4 抗血栓素(ATX、Ⅰ-Ⅱ) 是从眼镜蛇毒中提取的抗凝物质。药理作用:ATX具增强纤溶活性、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的作用,使纤维蛋白原溶解转变为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降低纤维蛋白原,有效地降低了血浆粘度,有利于梗塞区功能的恢复。中药蛇毒制剂治疗脑梗塞,与西药溶栓药一样强调治疗时机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蛇毒制剂的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西药溶栓药,应用时一定要经头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无出血素质或出血性疾病者。 2.1.5 水蛭制剂 鲜水蛭(Hirudo)主要含水蛭素(Hirudin)有破血逐瘀之功。药理作用:水蛭有抗凝、溶栓、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现介绍几种应用于临床的水蛭制剂:(1)抗卒丸系水蛭制剂:有报道119例脑梗塞和7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CT改善时间30天以内者半数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作者认为水蛭有明显的抗凝作用,不适于出血性中风患者。(2)血栓心脉宁:组方有川芎、丹参、水蛭等。(3)疏血通注射液:药物组成为水蛭、地龙等。(4)通心络胶囊:药物组成有人参、水蛭、全蝎等。 2.1.6 地龙制剂 性善窜通,有通经活络之功效。(1)蚓激酶(Lumbrokionase)是由特殊品种蚯蚓用生化分离技术制备的水解蛋白酶,是一种多分酶制剂,分别属于两种类型酶,即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和纤维蛋白溶酶(Plasmin)是一种降纤和溶栓药物。药理作用:主要是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和纤维蛋白溶酶,都是溶解血栓的重要物质,它还含有类似t-PA的成分,使蚓激酶具有一种特性,在纤维蛋白存在时,才能够起作用。因此,不会出现高纤溶状态时的出血倾向,此特性优于尿激酶和链激酶。另外,它还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并有降低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目前几种蚓激酶有百奥蚓激酶、普恩复和博洛克等。(2)地龙粗制剂或复方:①补阳还五汤(现有消栓口服液):药物组成有黄芪、归尾、川芎、赤芍、地龙、桃仁等。②小洛络丸:药物组成有胆南星、地龙、草乌、麝香、没药等。此方对脑血管病后遗的半身不遂、麻木、疼痛效果较好。③大活络丸:药物组成有人参、茯芩、地龙、蕲蛇等50味中药。 据曲戈霞选用ADP诱导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血粘度实验、复钙实验测定、凝血酶原实验测定及纤溶活性测定等,五项测试指标对比较常用的50种活血化瘀中药进行筛选,证明其中具有强烈抗凝、溶栓活性的中药有白僵蚕、元胡、白附子、山豆根、姜黄、白干姜等6种,具有部分抗凝作用的中药有当归、黄芪、五灵脂、牛膝、桂枝、益母草、红花、桃仁等26种。 2.2 扩张血管药物 2.2.1 银杏叶及银杏叶制剂 银杏树又名百果树,银杏叶的治疗作用在我国古代医书中早有记载,银杏叶提取物是纯天然植物药。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将银杏叶提取物制成银杏叶片,当时取名为“6911”片,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一 定的疗效。当时德法两国将银杏叶提取物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取得很好效果。1983年在银杏叶提取物中发现银杏苦内酯(Ginkgolide)是一种高效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拮抗剂。如今银杏叶提取物,在欧洲许多国家已有产品,如Tanakan(法国)、Tebonin(德国)、Rokan(德国)、金纳多注射液(德国);在国内有银杏叶片、杏灵颗粒、天保宁、舒血宁等。药理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银杏叶提取物具有高效的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经大量药理学实验证明,PAF是迄今最强的致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因此,银杏叶提取物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其还能逆转异常的血液流变性,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有利于疏通小血管内的血液瘀滞,有利于缺血后脑功能的恢复。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杏仁总黄酮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以及升高SOD的活性和降低LPO含量的作用。此外还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和促进智能恢复的作用。关于银杏叶制剂治疗脑梗塞的报道很多,如一组治疗脑梗塞45例,总有效率94%,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变化亦有显著差异。舒血宁与脉络宁联合治疗脑梗塞患者118例,基本痊愈33例,显效52例,进步26例,总有效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 2.2.2 葛根制剂 (1)葛根素注射液: 是从豆科植物野葛干燥根的总黄酮提取物中,经分离和纯化而得,主要成分为葛根素,纯度高达98%。药理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具有降低TXA 2 、提高PGI 2 和提高HDL的作用,从而能抗脑血管痉挛,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粘度。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显著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并且具有受体阻滞作用,主要作用于β受体,对β受体影响甚微,缓和地降低心率和血压,使心脏负荷明显减轻,心肌耗氧量显著下降,从而有效地限制和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降低儿茶酚胺,减少或阻断细胞膜通道的开放,防止或减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从而起到保护心脏和扩张脑血管的作用。 (2)松龄血脉康: 由葛根、珍珠粉等药物组成。有活血化瘀、宁心安神和平肝潜阳等功效,有改善心、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2.2.3 天麻制剂 天麻具有平肝潜阳和熄风止痉的作用,可根据不同症候与养血、祛风、化痰、通络等类药物同用,可治疗各种类型的中风。药理作用:天麻含香荚兰醇、香荚兰醛、苷类和生物碱等。有改善脑血流灌注和改善脑微循环、降血压、降血脂和止痛镇痉的作用。常用制剂有全天麻胶囊、天眩清(天麻素注射液Gastrodin Injection)、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天麻丸、天麻祛风丸。 2.2.4 脉络宁注射液 系由玄参、牛膝等药物经化学提取后制成的复方注射液。药理作用: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纤溶活性,降低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等作用。 2.2.5 当归制剂 当归有补血、活血、破血、养血之功,因而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是治疗中风配方中常用药物。经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主要是藁本内酯、占47%),其次为丁烯基内酯,有机酸(阿魏酸等)。药理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小板中5-羟色胺(5-HT)的释放和降低血粘度。当归主要成分之一的阿魏酸钠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和钙拮抗作用。(1)当归注射液(Angerica Acutiloba Injection):有一组报道当归注射液和甘露醇治疗48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有效率77.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显著改善(P<0.05),说明当归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性状。(2)华陀再造丸:药物组方有当归、川芎、白芍等。(3)活络丸:药物组方有蕲蛇、当归等。(4)回生再造丸:药物组方有党参、当归等。 2.2.6 川芎制剂 川芎有理气活血之功,既能理气,又能活血。川芎嗪注射液:1972年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从川芎的生物碱中提取四甲基吡嗪(Terramethy pyrazine)命名为川芎嗪。药理作用: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北京首都医院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31例,总有效率84%。 2.2.7 黄芪注射液(Astragalus Injection) 黄芪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等作用。黄芪主要成分有黄酮及黄酮类似物,黄芪皂苷类,氨基酸类和生物碱等。药物作用:有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扩张心、脑血管和清除自由基,有利于减轻脑缺血性损害。 2.2.8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Harms)注射液 本草纲目中写道:“五加治风湿萎痹、壮筋骨、其功良深”。刺五加成分共有8个化合物,他们是异秦皮定、β-谷甾醇、黄酮类化合物,胡萝卜苷、丁香苷、异秦皮定苷、紫丁香树脂醇、琥珀酸和腺苷等。药理作用:刺五加主要含黄酮类物质,有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红细胞的氧饱和度作用。 2.2.9 灯盏花 主要成分是灯盏花素,有通经活络和活血化瘀之功效。药理作用: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脑循环,并能增加心脑血流量,提高免疫功能等。常用制剂有灯盏细辛片、灯盏花素、灯盏细辛注射液。昆明医学院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62例脑梗塞患者总有效率91.9%,无明显毒副作用。 2.2.10 适脑脉-30(Aethroma-30) 为小长春花提炼出来的生物碱,含有长春花素。药理作用:有维持及恢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代谢的作用,使乳酸的产生恢复正常,二氧化碳的释放亦恢复正常。由于生理性的二氧化碳张力的恢复,维持或恢复脑血管的扩张,从而增加缺血区的正常脑血流,改善脑微循环。 2.2.11 血栓通 系三七总皂苷注射液,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消肿和滋补强壮的功能。药理作用:能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心、脑血管,降低血粘度,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2.2.12 心脑灵(Seniovita) 组方有大蒜、山楂、白头翁、大黄、山金车(野菊素)。药理作用: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和轻度降血压作用。 2.2.13 步长脑心通 由黄芪、丹参、桃仁、红花、乳香、地龙、全蝎等药物组成,为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品。药理作用:扩张心、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降血脂,激发免疫系统和增强抗病能力。 2.3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3.1 丹参制剂 丹参有养血安神、活血化瘀之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药物作用: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还有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降低血粘度和抗自由基的作用。常用制剂有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活血 灵、麝香心脑乐、丹参舒心片、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组方为丹参、三七、冰片等,活血灵组方主要为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等。有一组报道应用参脉注射液治疗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基本痊愈72例,显效24例,进步5例,明显优于对照组。麝香心脑乐组方主要有麝香和丹参。白求恩医科大学治疗82例脑血栓患者,总有效率97.6%。对TIA的效果最佳,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对比有明显改善(P<0.01)。丹参舒心片每片(素片)重0.25~0.26g,每片含丹参醇浸膏0.2g。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方为丹参和降香,每支2ml,每1ml相当于丹参和降香各1g。 2.3.2 川芎制剂 川芎有理气活血之功效。药理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的作用。主要制剂有川芎素片(阿魏酸钠)、脑安胶囊、华陀再造丸、川芎嗪注射液。脑安胶囊组方有川芎、当归、红花、人参等,华陀再造丸组方有当归、川芎等。 2.3.3 心脑舒通 是由传统中药全草提制的甾体皂苷制剂。药理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2.3.4 心达康(醋柳黄酮片) 是以沙棘(俗名醋柳)果实为原料,经用现代技术提取加工而成的纯天然药物制剂。药理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心、脑血管的作用。 2.3.5 地奥心血康胶囊 系黄山药甾体总皂苷。药理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心脑血管和抗自由基作用。 据国内资料介绍,抗血小板聚集的中药有效成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生物碱类:川芎提取物川芎嗪可通过抑制TXA 2 合成酶的活性,而抑制TXA 2 的生成,并抑制钙的释放和利用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钩藤提取物钩藤碱可通过抑制胶原诱导的花生四烯酸(AA)的释放和二磷酸腺苷(ADP)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粉防己碱可通过拮抗钙调素而抑制AA的释放,抑制内源性PAF生成来抑制血小板聚集。由于川芎嗪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比较明确,因此临床上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药物。(2)皂苷类:人参皂苷可通过抑制AA、ADP及胶原诱导的TXA 2 合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三七皂苷可通过升高PGI 2 含量、降低TXA 2 含量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另外,黄山药皂苷、刺五加皂苷、蒺藜总皂苷、知母皂苷、灯盏花皂苷均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3)有机酸类:这类药中最常见的阿魏酸是从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中药中提取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活性成分,实验表明阿魏酸是通过选择性抑制TXA 2 的生成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4)酚类:芍药酚是牡丹皮的活性成分之一,它可以明显抑制ADP、胶原和肾上腺素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其疗效确切,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物。(5)萜类:银杏叶中分离提取的银杏内酯,为天然强活性PAF抑制剂,银杏内酯A、B、C、J均被证实具有强的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其中银杏内酯B作用最强,银杏内酯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6)木脂素类:海风藤酮是从海风藤中分离提取的有效成分,实验证实它能明显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7)黄酮类:多种中草药中含有天然黄酮类化合物,银杏叶中含有30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实验证明,黄酮类具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凝血酶诱导的Ca 2+ 内流,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同济医院郭国际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张永顺,研究复方中药制剂的加工过程及对脑梗塞的治疗作用,他们筛选出水蛭(Hirudo)、川芎(Rhizoma chuanxiong)、银杏叶(Folium Ginkgo)三味中药配伍组成一个复方,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加工过程及对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使其具备溶栓、抗凝、扩血管、脑保护的功效,然后分别对上述三味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和鉴定,将提取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及增溶剂制成复方制剂,再对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证明复方制剂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基本不变。最后应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和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模型,观察复方制剂对脑缺血面积和由缺血造成的行为障碍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复方制剂抗血小板聚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中药复方制剂明显减少血栓形成后脑缺血面积,并能抑制由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在同等剂量下脑保护作用强于单味中药银杏叶提取物,抗栓作用强于水蛭提取物。说明应用中药水蛭、川芎和银杏叶配伍制成的复方制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将会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煎中药当中的先煎包是第一个放进去的吗?

先煎的一般都是些矿物类,贝壳类的药物,这些药物的成分一般难以析出,所以要先煎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再放其他的药物。祝你早日康复!

国内最好的溶栓药是什么

溶栓就是用溶栓药物溶开血栓的一种治疗方法,溶栓有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溶栓药物有阿替普酶,进口的爱通立,价格比较昂贵,还有尿激酶,但是其引起出血事件比较多。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溶栓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