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孩子从天地中来,一尘不染,与天地一样辽阔、深远,化育一切;与自然一样尽情绽放、自强无碍,承载万物。这样的生命怎能不是天才?
孩子是天地之化育,是天才
二、0-6岁关键期
随着生命的孕育成长,从胎儿开始,孩子就在用耳朵和心灵接受感应人世的信息,这些信息就开始刺激胎儿的大脑发育,以及熏陶养成胎儿的性情。这些信息有能量高的,有能量低的,越接近天性人性之高尚光明一面的信息,越能刺激孩子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远大的志向和心量、以及良好的性情。反之不良的信息、声光电气、情绪等将逐渐障碍孩子成长的心灵。
为什么0-6岁是关键期呢?因为 3岁前大脑发育就完成80%,6岁前就完成90%。一生的德志、性情在这个时期定型于孩子大脑潜意识中,年龄越小潜意识的摄入功能越强,越大越弱,13岁时基本关闭。0-6岁的孩子是受温良敦厚、大气坚韧的品性熏陶还是接受阴猾躁怒、小气怯懦的品性浸染,就奠定了孩子一生潜意识中的能量层级,而这个能量级数是决定人一生有能解决多大问题的力量的天花板。
人一生力量的源泉就在0-6岁的教育里
三、庸俗的父母
父母没有学过任何的育儿知识,没有上岗培训,没有上岗证,不负责任的就轻率上岗!
试问父母,你知道孩子越小越要用最接近天地能量的信息,去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健全和强大吗?试问您知道人类哪些信息是最接近天道自然的吗?试问您学过这些天道自然的智慧吗?
如果都是否定的,那么,能毁掉下一代的就只有庸俗的上一代了。
四、庸俗的内容
动画片、漫画、肥皂剧、手机、流行音乐、游戏……商业时代的网络产品充斥着低俗、欲望、暴力、色情等暗示。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垃圾堆里长大的,而且这些垃圾无孔不入,让孩子逃无可逃。所以为什么自古以来最聪明的人也最多只能使用了人脑的5%,因为人类太多的我执、沉迷、庸俗等黑暗性包裹住了人性的光明,让本来有无限可能的生命一层层被束缚和障碍。
人性沉迷在垃圾和黑暗中
所以3岁看大,7岁看老,到底看什么?看的就是孩子开发了多少光明的人性,冲破了多少人性的黑暗,也就是看人格有多高尚,志气心量有多大,性情良好还是败坏。
那什么内容才是不庸俗的,是能从小开发孩子高人格、高性情的内容呢?
就是最接近极致人性和天道自然的东西,比如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指的就是流传久远、被时代验证、历久弥新,来自于天地之音的经典名曲,各民族的经典名曲就是这种高远光明的内容之一;
再有就是世界经典名画;
最重要的就是记录人类最高智慧的文化经典。他们是圣人发现的极致人性、人性达于天性(或神)的大道智慧。只能被创新发扬,不能被超越。
中国文化经典
很多人觉得中国传统文化都过时了,真的是很可笑。
文化当中确有精华有糟粕,但是也有经过几千年、无数朝代、甚至不同社会形态都还是主流文化的学派教派,他们的开创者揭示的是终极人性、理想人性和理想社会形态。只要人性不变,这种文化的根基就不灭,变的只是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
试问人性会过时吗?
只要你有良心、有善恶之心、有羞耻之心、有是非之心,儒家就会存在,孔子就还是圣人;
只要你有贪嗔痴慢疑的我着和无明,佛家就会存在,佛家就没人会超过其圣人释迦摩尼;
只要人有食、色、贪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的习性即七大原罪,为世人提供救赎的教堂就还会矗立,耶稣就是基督教不可超越的神。
孔子、耶稣、释迦摩尼
记录这些无法超越的大圣人的学问思想的著作就是经典。
这里需要给网络喷子说明一点:这些观点并非否定现代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要把现代文化建设好。现代文化就是人类传统文化的延续、创新和发扬,抛弃传统文化的现代文化是不存在的,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是危险的、浅薄的、不成气候的、不堪一击的、易感染成疾的。我们不能掩耳盗铃,更不能自断命脉,除非历史回到蛮荒时代重新开始。
经典与现代文化
五、庸俗的方法和高明的方法
所以要让孩子一生能量级别高一点、高尚一点、幸福一点、成功一点,就要在6岁前给他最高尚的经典内容熏陶,听读尽世界文化经典,看尽世界经典名画,听尽世界经典名曲”。从胎教开始,能听的时候听,能看的时候看,能读的时候读。
这就是高明的方法。
不要认为孩子不懂,你怎么能用你庸俗的头脑去想象天才的心灵?反而,只有幼儿才学得了,越小的孩子越刚从天地中来,天才的心灵就要用天才的东西去启发,冥冥中,光明和高尚就种进了孩子的心田。就像是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音乐的”;就像是:每个孩子3岁前都能学会复杂的母语,你学别国语言10年都不如3岁孩子母语那么精通。
经典对于孩子是光明启发光明
因为文化和人性的东西是靠正闻熏习、潜移默化获得的,一定是用本民族乃至世界最深远的经典去熏陶。大了离天才越来越远,你还学得进最高人性的经典,比如《论语》《道德经》《易经》吗?我们不比古人笨,但古人就是在小时候背下了这些书才成就了一辈子做人乃至各学科的基础。西方国家大部分人都熟悉的《圣经》等经典也是西方人在小时候就背会了的。
这些经典,6岁前最多13岁之前学了才有,不学就没有,一辈子没有。学了一辈子慢慢去懂,慢慢满腹经纶,增进品德和智慧,提高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力,涵养志气与心量,陶治性情。
国民才女武亦姝
而大多数父母庸俗的方法就是没有方法,多是发现问题才醒悟,然而当你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劣根已经形成,时机已经错过。尤其是当前中国上几代的父母都缺乏人文经典教化,自己都没学过人性之学、德育之学,不知道人怎么成人”,不知道该教给孩子什么?更不知道怎么教?
要一定说有方法的话,大多父母要不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要不就是过分溺爱、过份满足、过份表扬、过份纵容,亲手把天才障碍成了庸才、小人或罪人。
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文化的缺失使当代有德有才的人物少之又少。
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在0-6岁时的关键时期,高明的父母,用高明的内容和高明的方法,才能教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