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怀孕检查项目和时间表图片 产前检查的项目和时间

孕期检查项目时间表

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尿样,体重,量腹围,骨盆测量和宫高,听胎心胎动等.整个孕期至少要接受3次B超,大约分别在12周后,24或25周和36周后.妊娠期关键不要偏食,饮食尽可能广泛多样化。多吃高蛋白优质蛋白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喝酒咖啡,戒烟,不要接触有毒物质和辐射源。

怀孕检查项目和时间表图片

孕期各项检查时间表

生育医疗保险产前检查项目一览表第一次检查:(13周之前)建立《深圳市母子保健手册》;尿HCG、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超声常规检查、胎盘成熟度检查、血红蛋白电泳试验(地贫筛查);第二次检查:(16—18周)产前检查(均含胎心多普勒)、血型(ABO、Rh)、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3项(尿素氮、肌酐、尿酸)、肝功能6项(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胆汁酸)、乙肝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梅毒血清抗体、血糖、唐氏筛查项目(包括甲胎蛋白、雌三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第三次检查:(20—24周)产前检查、尿常规、超声常规检查(包括胎儿产前诊断项目)、胎儿脐血监测和胎盘成熟度检测;第四次检查:(24—28周)产前检查、尿常规、血糖筛查;第五次检查:(28—30周)产前检查、尿常规、ABO抗体检测;第六次检查:(30—32周)产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超声常规检查、胎盘成熟度检测;第七次检查:(32—34周)产前检查、尿常规;第八次检查:(34—36周)产前检查、胎心监测、尿常规;第九次检查:(37周)产前检查、尿常规、超声常规检查、胎盘成熟度检测、血常规、肾功能3项(尿素氮、肌酐、尿酸)、肝功能6项(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胆汁酸)、胎心监测;第十次检查:(38周)产前检查、胎心监测、尿常规;第十一次检查:(39周)产前检查、尿常规、超声常规检查、胎盘成熟度检测、胎心监测;第十二次检查:(40周)产前检查、胎心监测、尿常规。以上内容是我从深圳妈妈网自己收集的

怀孕检查项目和时间表图片

产前检查的项目和时间

通常准备怀孕的时候就需要开始做孕前检查了,孕前检查包括优生五项、白带常规、妇科B超、血尿常规、乙肝梅毒艾滋病检测及男方的精液常规检查。
怀孕后整个孕期的检查如下:
(1)孕3月内: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血型、尿HCG、B超。
(2)孕3-7月:测血压体重宫高胎心、血常规尿常规、
孕14-20周:唐氏筛查
孕22-26周:彩超筛查畸形
孕24-28周:糖尿病筛查。
(3)孕7个月以上:测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
孕30-34周:骨盆测量
孕36周开始每周胎心监护、脐血流观察(有问题可提早至32周)
孕37周开始每周查一次血尿常规
孕37周查B超,临产复查B超。

怀孕检查项目和时间表图片

求孕期各项检查时间表

大的检查顺序依次 是1.唐筛 检查宝宝神经系统的,2.排畸 检查宝宝有没有畸形,3.糖耐 检查孕妇有没有孕期糖尿病。4.大排畸 二次检查宝宝是否存在畸形问题。其他每个月的定期检查 主要是三项:1.验血 2.验尿 3.听胎心 其他没啥。三个月的时候你就要去医院建档了,到时候每一步怎么做需要做什么医生都会告诉你的

孕检项目及时间

挺多的,什么唐氏筛查,还有血常规,尿常规啊,还有微量元素,B超,
(1)妊娠开始到第7个月:每月1次。
(2)妊娠8—9个月:每月2次。
(3)妊娠10个月时:7-10天1次。
出外工作的人要严守这些次数的规定。如果有某种异常的预兆(流产或妊娠中毒症等),须增加受诊的次数。

有些检查是不能忽略的。

1.妊娠早期地中海贫血症的筛检。

2.妊娠早期梅毒抗体检测,有则尽早治疗。

3.妊娠早期病毒抗体检测:若没有麻疹抗体,则应避免在人多、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出入,以免感染。

4.在第14周时做阴道的子宫颈评估检查:对于曾有习惯性流产纪录的孕妇是必要的检查,可预知是否有必要采取措施避免早产。

5.妊娠16周时做母体血清筛查:包括胎儿蛋白及游离乙型绒毛膜性腺刺激素的筛查,如有不正常的数据,应进一步确认。

6.在16-18周时行羊膜穿刺:

7.18至23周胎儿形态外观、成长趋势及羊水量的评估检查:若检查出有重大胎儿畸形及缺陷,则应终止怀孕。

8.妊娠24周至26周:施行常规糖尿病筛查。

9.妊娠28周之后:怀疑有早产之虞的高危孕妇,包括多胞胎妊娠、羊水过多症、先前有流产记录者、红斑狼疮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等,都可在28周以后做早产预测检查,以及早防范。

10.妊娠36周以后:应养成每日记录胎儿胎动善的习惯。若胎动减少,应尽快到医院检查。

11.妊娠36周至38周:可以针对胎儿成长、养水量及脐动脉血流速波形图变化、对子宫、胎盘功能做出终期评估,以及早发现问题,将可减少围产期婴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孕期检查时间和项目都有哪些?

您好,1.在怀孕6-8周的时候可以做一下血常规及肝肾功的筛查,结果异常或有相关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孕中晚期还要再做复查。2.筛查RH及ABO血型(6-8),初次产检时应检测孕妇血型全套。3.乙肝筛查(6-8),妊娠合并乙肝可导致早产,肝功能衰竭,围产期垂直传播。4.HIV筛查(6-8),第一次产检时即应进行筛查,对高风险或第一次拒绝测试者在孕期中也应进行筛查。5.妊娠期生殖道感染(RTI)筛查(6-8)。6.在孕16-22周的时候可以做一下唐氏筛查,排除一下胎儿的先天愚型。7.在孕22-28周的时候可以做一下四维彩超,这是一个胎儿的全面排畸检查,可以检查胎儿的四肢、五官、内脏器官等。8.孕晚期的时候可以做彩超看一下胎儿的胎位等。

孕期产检时间和项目有哪些?

第一次产检:怀孕12周
产检项目:建立妊娠期保健手册、确定孕周、推算预产期、评估妊娠期高危因素、血压、体重指数、胎心率、血常规、尿常规、血型(ABO和Rh)、空腹血糖、肝功能和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HIV筛查、心电图。
第二次产检:怀孕16周
产检项目:分析首次产前检查的结果、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孕中期唐氏血液筛查(15—20周)
第三次产检:怀孕20周
产检项目: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B超胎儿畸形筛查(18—24周)、血常规、尿常规
第四次产检:怀孕24周
产检项目: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糖耐量筛查、血常规、尿常规
第五次产检:怀孕28周
产检项目: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产科B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
第六次产检:怀孕30周
产检项目: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血常规、尿常规
第七次产检:怀孕32周
产检项目: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血常规、尿常规、胎心监护
第八次产检:怀孕34周
产检项目: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血常规、尿常规、胎心监护
第九次产检:怀孕36周
产检项目:血压、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血常规、尿常规、产科B超检查
第十次产检:怀孕37周
产检项目: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宫颈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胎心监护、胎位检查
第十一次产检:怀孕38周
产检项目: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血常规、尿常规、宫颈检查、胎心监护
第十二次产检:怀孕39周
产检项目: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宫颈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胎心监护
第十三次产检:怀孕40周
产检项目: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宫颈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胎心监护

孕妇检查时间

严格来说,第一次产前检查应该在你确认自己怀孕的时候就进行。而一般是确认怀孕后,在孕期第12周时进行第一次产检,并领取母子手册。产前检查可以了解软产道及骨盆腔内的生殖器官有无异常,这样医生可以对你分娩的情况提早做估计。
第一次产前检查的内容是什么?

概括来说,医生会详细地询问你的过去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产科检查,并配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

一. 病史的询问:

1. 年龄:年龄过小(小于20岁) 容易发生难产;35岁以上的初孕妇容易有妊娠合并症。

2. 职业:如果你的工作需要接触有毒物质,医生会帮你做一些特殊检查。

3. 月经史及继往妊娠史:了解月经史可以帮助推算预产期;如果你已经有过怀孕分娩史,你要把详细情况告诉医生。

4. 继往病史、手术史及家族史:这些历史对你的这次怀孕有重要的影响,医生会仔细询问。

二. 身体检查:

1、 身检查:医生会检查你的发育、营养及精神状态,并记录你的体重、血压 的数据,供日后参考。

2、 产科检查:会检查你的骨盆腔和生殖器官的情况,对之后的怀孕进展和分娩做出评估。另外,医生还常将检查的结果,包括血压、体重、子宫底的高度、腹围等,绘成一张怀孕图,并把以后的检查结果也记录于图上,制成曲线图,观察其状况,以及早发现你和胎儿的异常状况。

三. 辅助检查:

1. 血、尿的常规检查,并记录你的血型。

2. 超音波检查,是观察胎儿情况的较为可靠的方法。

3. 针对过去的妊娠和疾病史而做的特殊检查,如羊水细胞检查、血液甲胎蛋白测定等.

医生建议产检时间表
第12周 例行产检。
第16周 母血筛检唐氏症或接受羊膜穿刺。
第20周 胎儿超音波筛检。
第24周 糖尿病筛检。
第28周 例行产检。
第30周 例行产检。
第32周 例行产检。
第34周 胎儿生长超音波评估,验血。
第36周 例行产检。
第37周 例行产检。
第38周 例行产检。
第39周 例行产检。
第40周 例行产检。

我们产检的内容通常有: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心率,胎方位(是头在下面还是小屁屁在下面,或者是横在肚子里),胎先露(也就是宝宝最先娩出的部位)是否入盆,水肿情况,有无蛋白尿,以及产妇的一般情况,有什么不舒服要及时向医生反应,好尽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