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的是孩子的叛逆期是在十几岁青春期的时候,但其实早在孩子还是一个宝宝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那就是3岁。
著名教育学家慈格拉夫人说:必须让孩子懂得,他们的一举一动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自己行为的含义,而不是任性胡来,不管不顾,他们会变得有责任感。
只有当孩子知道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够在做事之前思考,对事情有良好的判断和预估,减少犯错或者是走弯路。
孩子在小的时候做错事情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也正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因为此时的孩子还没有自主意识,很多事情愿意听大人的话,父母刚好利用孩子犯错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当孩子与小伙伴在玩耍的时候吵架或者打架的时候,身为孩子的父母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的就批评孩子,不要代替孩子去认错,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和小伙伴道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麻烦,这样时间长了之后,孩子自然就会学会控制脾气。
正在成长阶段的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如果家长事事都提孩子找借口,包办的话,他们就永远不学不会如何处理问题。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通过错误总结经验教训,在每一次犯错中都能得到思考的和进步,那样的话,即使是犯错也是有价值的。
所以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如何引导孩子自省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了。
反省不应该是大人专属,作为孩子如果能够早早学会的话,对他们将来的成长道路上是一大助力,反省的习惯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建立起来,很多孩子之所以长大了之后有很大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自省,意识不到自己犯了错。
比如撒谎,自私,没有礼貌,懒惰,拖延等等,如果孩子从小有反省能力的话,这些问题在他们小的时候就会被发现并且得到纠正。如果孩子能够进行反省,父母也省去了长篇说教的麻烦,因为孩子自己可以发现问题,这样就不会因为孩子讨厌父母唠叨而心生厌烦和不满,引发更大的沟通问题。
那么如何利用孩子犯错的时候引导孩子进行自省呢?
1. 给孩子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让孩子自己思考,如果他们能够主动承认错误是最好的,有的家长喜欢在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就让孩子认错并且开始批评他们,其实孩子在被发现犯错的时候大多数的情绪是惊恐,这个时候他们脑中都比较混乱,下意识就会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否认。
如果家长能够留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们冷静下来并且思考自己刚才做了什么,这样孩子能够更好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而不是被迫承认错误。
沉默比唠叨不休更有力量家长要学会使用这种无声的力量,孩子自己主动承认错误绝对比他们被迫承认要更让他们印象深刻。所以家长在知道孩子犯错之后,要留给他们一段时间,或许是一个小时,或许是一天,或许是一个星期。直到孩子自己主动承认错误为止。
不要不给孩子主动承认或者是解释的机会,这样做无助于孩子认清事实,更不会让孩子从错误中进步,反而会让孩子学会如何逃避责任,父母利用权威暂时压制住了孩子的错误,他们很有可能在以后还会再犯。
同时孩子还有可能产生逆反心或者是对父母的恐惧心态,他们会用撒谎去欺骗父母,为的就是逃避责骂或者是惩罚。表面上看起来孩子改正了,殊不知他们内心早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叫他们马上承认和改正,而是要先让孩子自我反省,知道真正错在哪里,给孩子一定的缓冲时间,让孩子学会主动承认错误,不是被迫认错和改正。
父母其实没有必要直接指出事情的真相,即使将全部过程都看在眼里,也不要马上说出来,这样只会让孩子第一时间感觉羞愧和难堪,可以先用冷处理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犯错的事情,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态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是父母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通过故事或者是电视来和孩子说这样做错在哪。
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这样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在提出批评的时候要用一些孩子乐于接受的词汇和语言,当这些语言管用的时候,孩子就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反省,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批评方式,不要直接对孩子的错误横加指责,更不要用很难听的话来刺激孩子。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让他们有机会解释。
批评孩子的具体行为,而不是否认孩子的人格或者是故意夸大事实吓唬孩子,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他们的自尊心。
2. 重视负面道德情感的作用让孩子学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的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他们只会估计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打架了,家长引导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自己因为别人抢玩具而被打,是什么样的感受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明白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巧用负面道德情感的作用来让孩子进行反省,很多父母都比较重视对孩子进行善良,正直,勇敢等正面道德情感的培养,但是忽略对孩子内疚,羞愧等父母负面道德情感的培养,其实很多负面道德情感正是促进孩子改正自己错误的最好帮手。
如果使用得当的话,能让孩子更快改正问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有效的进行自我反省。孩子性格中天生的善良成分会让他们很快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因此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应该让孩子懂得羞愧和内疚,父母可以多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懂的自省,而不是每一次都单刀直入的直白的批评孩子。激发起孩子的内疚感和羞愧感,让孩子印象更加深刻。
多引导孩子预见事件发生的后果,让他们学会先考虑结果再做事,这样孩子就能够学会承担责任。父母不要主动帮助孩子去承担责任,这样孩子有了靠山他们就不会主动承认错误,很多孩子犯了错第一时间不是想到自己,而是怪父母,这就是从小家长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造成的结果。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担,没有人能够代替一个人接受事情的结果。做事的主体是谁,最后需要承担的就是谁。一旦孩子有过这样的教训的之后,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考虑一下,做人也会更加正直和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