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大都会习以为常的抱怨,抱怨生活中的琐事、工作中的不平、社会中的不公。抱怨人和事已经成为张口就来的一个习惯。
在家里,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丈夫。抱怨就抱怨吧,还专门对着孩子抱怨对方,半是解释,半是争取同盟。有时干脆拉孩子一起来批判”对方。
夫妻吵架拉孩子来支援刘浩的妈妈是个嘴碎又喜欢抱怨的人,他爸爸则是个比较闷声闷气的人,只要刘浩一回家,经常会听到她妈妈在他面前抱怨爸爸,说爸爸没本事挣钱了、又乱买东西了、生活习惯不好了、出门老丢三落四了、甚至发起火来还喜欢揭丈夫的老底、要不就是把刘浩奶奶爷爷其他家里成员也一并数落进去,总之,只要和他爸爸沾边的人好像都不是什么好人。
刘浩小时候是由妈妈带大的,爸爸忙工作基本很少管他。这也变成了一个妈妈抱怨的理由。不管孩子,不顾家。刘浩自然也觉得和妈妈最亲,爸爸好像是多余的人。
有一次,刘浩爸爸妈妈吵架后,爸爸便出去了,晚上回家时,妈妈把门琐了。爸爸也没带钥匙。刘浩要去开门,妈妈阻止着不让。最后爸爸一夜没进了家门,只好到朋友家去借宿。
等刘浩长大后,妈妈仍爱在他面前数落爸爸的不好。有一次,刘浩终于忍不住了,大声说,他再不好也是我爸爸,你要觉得和他过不下去,可以去离婚啊……
这位妈妈就是典型的抱怨型父母。抱怨已经成为习惯,也许在她来看,只是叨叨几句,发泄下内心的不满,并没有觉得和丈夫感情出现了问题。
但在孩子看来,这种行为烦不胜烦。
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父母本是孩子世界中的支柱,如果相互之间喜欢在背后抱怨、数落对方,直接导致孩子对爸爸或妈妈产生不信任、疏离。如果夫妻表面上又一团和气,更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误认识。他会想,妈妈不是那么讨厌爸爸吗,为什么对爸爸又那么热情呢。是不是会觉得妈妈是个喜欢背后说人坏话的人。从而导致孩子的不满。
1、互相诋毁对方会让孩子左右为难,最终会对父母都产生不满。
2、互相诋毁的夫妻会让孩子对婚姻、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
3、互相诋毁的夫妻会让孩子对人际关系失去信心,并产生怀疑。
孩子慢慢会对身边人也产生不信任,会认为表面上热情友善,背后还不知道怎么说我坏话呢。夫妻之间的矛盾嫁接到孩子身上,孩子只会感到沮丧无助,想着逃离那个让人心烦的家。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1、父母心中的不满和抱怨不好给亲戚朋友讲,怕人家笑话。可是又忍不住想发泄,只好向孩子说。
2、自己无力解决矛盾,又不甘心接受这样的结果,必须要在孩子那里寻求到支援,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觉得自己有面子。或者认为这才是解决了矛盾。
3、争吵中未分胜负”,心有不甘,表面上忍让了,但怒气未消。背后在孩子面前用语言攻击对方以泄私愤。其实这种行为更表现出自己懦弱和心胸狭隘的特征。
4、以为自己这是采取了一个好办法,避免正面冲突,以此为反面教材来教育孩子。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时,并不会买账。背后说坏话,带来的是负面的沟通。
5、太要面子,一定要跟孩子表明自己的优越感,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6、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没有反思和修正自己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有矛盾和冲突夫妻双方要么当面沟通解决,要么忍住。要记住,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因为那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
不要在图嘴巴一时之快时,伤害了孩子。
我们要求孩子要有同理心,自己为何不去替孩子换位思考一下。
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学会闭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