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经验
现在的孩子成熟得太快,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要给孩子以倒金字塔即V形的关爱:很小的时候,限制他的自由和自作主张的权利;逐渐成熟后,显现出有足够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再一步步让他走向独立。对孩子撒手太早,会让他们感到被纵容,习惯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进入学校以后,在因缺乏必要的判断力而不得不需要父母帮助时,他们也会感到不习惯,以致沮丧。
下班后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 工作忙碌的父母习惯用买上一大堆礼物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歉意,其实这并不是孩子最需要的。放下电话,关上电视,跟孩子一起做游戏,讲讲白天发生的故事和笑话,多问问学校的事情,告诉孩子,和他在一起是你最快乐的时刻。有了足够的时间交流,即使你的工作会偶尔打断你们的交流,孩子也会体谅。
求“狮子育儿法”的一些具体事例?
去一位韩国朋友家做客,正谈笑间,朋友那不满3岁的儿子从楼上下来,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滚了下来。我本能地站起身要去扶起孩子,却被他们夫妻俩有礼貌地制止。更让我不可理解的是,正在孩子旁边的保姆竟也无动于衷,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仍然在做她自己的事情。见我不解,朋友向我解释说,这就是韩国国内正在流行的“狮子育儿法”。
所谓“狮子育儿法”,就是像森林里的狮子一样去教育、养育孩子。 狮子是“森林之王”,尽管如此,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它们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被公狮推下石崖,再让小狮子自己寻找出路,自己想办法爬上来。而公狮和母狮只是站在一旁,保持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只要幼狮没有生命危险,决不伸出援助之手。 我故意取笑朋友说,你们韩国人学狮子,都把孩子从楼梯上故意推下来,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爬起来,摔伤了也不管,也不许哭。朋友说,是否摔伤了,他起来后一走路你就看出来了。他摔痛了也不哭,不是你不让他哭,是因为他知道哭了也没用,没人能帮他,他需要自己来解决问题。
韩国小学的大门口,没有中国学校那么多的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路途远的有校车接着;路途近的,教他遵守交通规则,自己走回家去。在游乐场,即使是空中缆车这种大型的、危险刺激的项目,也要让他自己去玩、去感受,决不容许大人陪伴。如果你觉得孩子还小,还难以独自面对这种惊险和刺激,那就等他长大一些再让他去冒险。 朋友的话,让我想起在国内的儿童医院,一个宝宝病了,即使是流鼻涕咳两声的普通感冒,也时常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深更半夜地忙前忙后,这个削苹果。那个买饮料,这个抱一抱,那个摸摸后脑勺,一遍一遍地问烧不烧,渴不渴,六个大人都有活干,都关心备至,都忙活不开。结果是大人越关注,孩子就越感到病痛的厉害,就越发哭闹,本来就不宽敞的病房就越加热闹、越加拥挤。有的医院只好贴出告示:家长陪护只限两人。 我还亲眼看到一个高中学生,在餐桌上把一个鸡蛋递给母亲,母亲把鸡蛋 剥好了皮放回到他的碗里,而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之中完成的!经了解,这个学生竟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三好学生”。我们的家庭,还有学校教育究竟是怎么了? 狮子是群居的动物,每只幼狮都受到族群的保护。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无忧无虑的幼狮整天玩耍、打闹,正是这种玩耍、打闹,还有争斗,锻炼了他们坚强的体魄、灵活发达的四肢,同时也学会了群体间的相互忍耐、谦让,相互间的欣赏和帮助。 韩国人崇尚“狮子育儿法”,是认为孩子也像幼狮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羽翼之下生存,他们必然要走进社会,走向竞争,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家长也未曾碰到和解决过的。正如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儿童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与外部因素无关,它取决于儿童那旺盛的创造力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障碍。”障碍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先决条件,面对障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抱着孩子代替他跨越障碍。 韩国人认为:养育孩子其实并不复杂,非常简单,就像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样。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欲望、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孩子所面对的一切,即使面临生命的危险。 请把紧攥孩子的手松开,再松开,让孩子自己去走,摇摇晃晃走在今天,结结实实走向未来。 要清醒地知道,松手并不容易。而此时此地松手,又会在彼时彼地无意识地把孩子的手拉得更紧。 “狮子育儿法”体现在事事处处、点点滴滴之中,也体现在观念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之中。 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的改变开始吧! 时下,韩国人崇尚“狮子育儿法”,认为孩子也像幼狮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 家长的羽翼下生存,他们必然要走进社会,走向竞争,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家长也未曾碰到和解决过的。正如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儿童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与外部因素无关,它取决于儿童那旺盛的创造力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障碍。”障碍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的先决条件,面对障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抱着孩子代替他跨越障碍。 “狮子育儿法”就是养育孩子如同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般,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方法的一种教育态度。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把紧拽着孩子的手松开,再松开,让孩自己去走。摇摇晃晃走在今天,结结实实走向未来。要清醒地知道,松手并不容易。而此时此地松手,又会在彼时彼地无意识地把孩子的手拉得更紧。 如今国内多数是421家庭,对于孩子来讲,六个大人侍候着他,日趋严重的溺爱孩子现象,将会使这些独独苗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纵观周遭的育儿现象以及自己的切身育儿经验,不妨试试“狮子育儿法”的五种教育观点来完善亲子教育。
1. 以“安全距离”来守护孩子 。
2. 用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赞美”与“责备”。
3. 坚持“不行”的原则 。
4. 对孩子说话要坦白 。
5. 让孩子尽情地玩。
亲子改善案例作文1400字
亲子活动 最近,学校举行了一次亲子活动,我当时兴奋得无法形容。走进学校,我看见活动的项目有:夹弹珠、跳大绳、滚轮胎、拼飞机。第一个项目是夹弹珠。我们班的同学和家长一个挨着一个,终于轮到我了。我不是很有信心,我拿起筷子,盯住一颗,快速一夹,“耶,夹住啦!”我心里暗暗地想着。我学着前面的样子很快就夹完了弹珠。第二项是跳大绳。“哈,跳大绳太简了。”我信心十足地说。不一会儿我就成功归队了。第三项是滚轮胎。老师一声令下“开始”,吴昊哲爸爸由于用力过度和地面来了一个“大拥抱”,然后马上站起来继续推起轮胎。最终,我们成功了。第四项是拼飞机。一开始,我不太有信心,但是,我还是尽力拼装,经过努力,我把飞机拼好飞了起来。“啊!飞得真高啊!”我欢呼道。这次活动使我明白:做事要有信心。 能从一项活动中领悟出一个道理,真的很不错哦!
想找一些关于亲子教育案例,知道的可以列举一些吗?
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在每一个家庭中都有发生,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所以可以通过自己的情况写一个小案例,做一个分析比较好。
家长宠爱孩子的事例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
这表明小明的父母和他的亲子关系不太好,孩子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 在幼儿园里,孩子表现出优秀的一面可以获得老师和小伙伴的赞扬,满足了他想要受到别人关注的内心需求;而在家里由于平时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孩子为了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而故意不去做那些明明他自己就可以做的事。 建议孩子的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能独立做一些简单的事件,哪怕是做得还并不是很好,只要自己动手做了,也要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夸奖,以激励孩子能多自己动手做事。不要以成人做事的标准来衡量孩子。不要觉得孩子只是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太正常太普通了而不去鼓励他,孩子的能力远远不及成人,如果非要孩子做到和成人一样的效果时才承认孩子做事的价值是很不实际的。对于孩子的鼓励越及时越好,能当场鼓励效果最佳。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才会有自信,当他觉得自己做了事也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时就会有挫败感,久而久之向上的动力也就消失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基础,要知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
科学育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怎么写
为贯彻教育部及省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精神,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让科学育儿知识进入千家万户,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根据省教育厅《2014年广东省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省教育研究院定于2014年秋季学期开展“科学育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参与对象
全省所有幼儿园及在园幼儿家长。
二、活动时间
案例稿件与组织奖申报表上交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
三、案例征集方式与数量
(一)征集方式。本次活动采取“家长自愿参与,幼儿园收集、筛选,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教育部门推荐,省教育研究院组织专家评选”的方式开展。
(二)案例推荐数量。以每个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在省教育信息平台录入的幼儿园数量为基数,按照6%的比例推荐家庭教育案例(具体名额分配见附件1)。
四、评奖方式
(一)奖项与名额。本次活动设立“‘科学育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奖”200个,“优秀组织奖”80个(其中个人奖30个、团体奖50个)。
(二)评选标准与要求。
1.“优秀案例”要求符合《指南》精神,反映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案例生动、真实,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富有启发性,语言表达清晰、流畅。
案例撰写要求:家长根据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选择1--2个具体案例,以记叙文的方式描写家长教育、亲子互动的过程与感想,1500字左右;要求作者署名格式为“**市 **县(市、区)**幼儿园 ***(家长姓名)”。
2.“优秀组织奖”要求申报者积极组织本次征稿活动,并以此为契机面向社会与家长深入宣传《指南》,成效显著;推荐稿件质量高、有获奖作品。
(1)评奖对象。个人奖: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幼教教研员或幼教专干,推荐名额不限,奖励名额为30人;
团体奖:积极组织和指导家长参与本次活动的幼儿园,以每个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在教育信息平台录入的幼儿园数量为基数,按照1%的比例推荐参评单位(具体名额分配见附件1),奖励名额为50所幼儿园。
(2)评选方式。由自愿参与评选的个人、单位填写“2014年广东省家庭教育案例征集优秀组织奖(个人)推荐表”(见附件2)、“2014年广东省家庭教育案例征集优秀组织奖(团体)推荐表”(见附件3),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并盖公章,寄送省教育研究院审定。
(三)表彰与奖励。由省教育研究院向“优秀案例”作者、“优秀组织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
五、其他事宜
(一)加强组织工作。请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教育局牵头,广泛发动辖区幼儿园及家长参与本活动,并按照通知要求做好相关组织和推荐工作。
(二)坚持公益性质。本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征集评选的优秀案例将结集出版《科学育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精选》(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宣传推广我省家庭科学育儿经验,深入贯彻《指南》精神,助力幼儿天真、活泼、健康成长。
(三)寄送材料办法。
求一些具体的成功的有意义的亲子活动案例参考。
周末亲子一起剪纸、树叶拓印等,最好还是由第三方来主办,自己在家很难搞的,就是奔跑吧兄弟一样,看上去挺2的游戏要有裁判才有意思,建议去搜下JESE-小格林艺术基地,由美国洁氏带来国外的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