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什么意思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伐浮崔簧诏毫措桐胆昆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牦牛是什么?
野牦牛 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珍贵动物,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体型较大,肩高超过150厘米,体重达500公斤以上,全身长有蓬松浓密的长毛。野牦牛生活在4000-6000米高的山上。空气稀薄、草木荒凉,长期低温的环境造就了野牦牛顽强的性格与强壮的体质。它们攀山越岭,脚步稳健,动作敏捷。除九、十月发情期外,雌、雄野牦牛分别结成小群而居,遇狼、雪豹等天敌时,就围成圆圈,牛角向外,面对天敌,以保护圈内的小牦牛。
牦牛。。。。
牦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冬季聚集到湖滨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野牦牛性情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触动它,被触怒的牦牛会以10倍的牛劲疯狂冲上来,有时还会把汽车撞翻。不过,牦牛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 青海高原牦牛能适应海拔3200~4800m,大气压68420.85~55435.28Pa,氧崐分压14505.43~11679.01Pa,含氧量14.9%~11.44%的生态环境。其胸廓发达,崐心肺发育指数大,心指数为0.45~0.63,肺指数为0.96~1.40。 寒冷季节,牦牛胸部腹侧下、粗长毛根部着生密而厚的绒毛,借以保护胸、腹内脏崐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关节,以防受冻。据测定,在海拔3800m的草甸草场崐上日放牧9.5h,牦牛日采食鲜草27.86±1.42kg。在牧草缺乏季节,利用其长而灵活的舌,舐食灌丛、落叶、根茬以及残留在凹处的短草,极耐艰苦,并具有宜于爬山的四肢和似马蹄铁样硬质蹄壳,随处都可攀登自如。牦牛饲养管理的水平和方法,受牦牛分布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生产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牦牛群间都有差异。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牦牛仅只靠天然草地牧草,获取它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所需的营养。就是在冬春冷季,天然草地牧草枯萎、饲草缺乏的情况下,除少数体弱、难以度春的幼龄牦牛和母牦牛,补给少量的干草或青贮牧草外,一律不给补饲。牦牛群的管理,则随气候季节而定。牦牛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属于高寒草地气候,只有冷、暖季节之别,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因而一般将牧场划分为夏秋、冬春两季,即夏秋(暖季)和冬春(冷季)牧场。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牧场的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离定居点的远近和交通条件等。夏秋牧场选在远离定居点,海拔较高,通风凉爽,蚊虻较少,有充足水源的阴坡山顶地带;冬春牧场则选在定居点附近,海拔较低,交通方便,避风雪的阳坡低地。 放牧牦牛的草地上,除棚圈及一些简易的配种架、供预防接种的巷道圈外,一般很少有牧地设施。牦牛的棚圈只建于冬春牧地,仅供牛群夜间使用。多数是就地取材,有永久性、半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几种类型。冬春季的放牧。冬春季放牧的主要任务是保膘和保胎。防止牦牛乏弱,使牛只安全越冬过春,妊娠母牦牛安全产仔,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冬春季放牧要晚出牧,早归牧,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时间放牧和饮水。晴天放较远的山坡和阴山;风雪天近牧,放避风的洼地或山湾。放牧牛群朝顺风方向行进。怀孕母牦牛避免在冰滩地放牧,也不宜在早晨及空腹时饮水。刚进入冬春季牧场的牦牛,一般体壮膘肥,应尽量选择未积雪的边远牧地、高山及坡地放牧,推迟进定居点附近的冬春季牧地放牧的时间。冬春季风雪多,应注意气象预报,及时归牧。在牧草不均匀或质量差的牧地上放牧时,要采取散牧的方式,让牛只在牧地上相对分散自由采食,以便使牛只在较大的面积内每头牛都能采食较多的牧草。冬春季是牦牛一年中最乏弱的时间,除跟群放牧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加强补饲。特别是大风雪天,剧烈降温,寒冷对乏弱牛只造成的危害严重,一般应停止放牧,在棚圈内补饲,使牛只安全越冬过春。
牦牛有什么用
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耐严寒,耐缺氧,耐高原反应,可以在寒冷的高原上驮运货物;皮、毛供人做衣物保暖;肉、奶等供人食用。
牦牛有什吗特点
在高原内部则以青藏高原成分占支配地位,它有着年轻的、独立发展的历史,有和上述常绿阔叶林树种不同,硬叶栎类具有旱生生态 适应特征,如叶子常绿、
牦牛的读音是什么
máo niú
牦牛,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牛亚科动物,是以中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亚高山高寒地区的特有珍稀牛种之一,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能适应高寒气候,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除人类外)哺乳动物,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牦牛的藏语叫雅客,世界通称为“yak”,即藏语译音。 牦牛叫声像猪鸣,所以又称猪声牛。西方国家因其主产于中国青藏高原藏族地区,也称西藏牛。牦牛尾如马尾,所以又名马尾牛。
扩展资料
中国牦牛原产于青藏高原地区,又称西藏牛或猪声牛或马尾牛,是肉乳役兼用牛。目前出现了十大优良类群。牦牛是高原牧区主要家畜之一。全世界仅有牦牛1400多万头,大都繁衍生息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周围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头数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的85%。
牦牛头大,角粗,皮松厚,髻甲高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逆生粗长毛,尾短并着生蓬松长毛,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牦牛
牦牛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野牦牛是大型偶蹄类动物。身体强健,肩部显著隆起。耳较小;雌雄均有角,角黑色,雄性角大,角末端距离远。四肢短而强健。躯体上方被毛短而光滑,体侧、腹面、及尾部毛长而下垂,常常接近地面。体长约250厘米,肩高约170厘米。全身毛色以深黑褐色为主。
牦牛头大,角粗,皮松厚,髻甲高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逆生粗长毛,尾短并着生蓬松长毛,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大,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圆,额宽,有角,颈长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状,乳头短小,乳静脉不明显。
头较粗重,额宽平,面稍凹,眼圆存在神,嘴方大,唇薄,绝大多存在角,角形向外折向上、开张,角间距大,母牦牛角很细。公、母均无肉垂。前胸开阔,胸深,肋开张,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尻部较窄、倾斜。尾根低,尾短。四肢强健存在力,蹄小而圆,蹄叉紧,蹄质坚实。前胸、臂胸腹体侧着成长毛及地,尾毛丛生帚状。
牦牛和普通的牛相像,但是有很多独特的特征,高大威猛,算得上是牛中的高富帅。牦牛的形状如水牛,牦牛体长2~3米,尾长37~46厘米,肩高1.3米以上,体重约1000千克;躯体强健,颈短,头大,额长而平,四肢短粗;雌雄均具角;全身褐黑色或棕黑色,天祝白牦牛是牦牛中最特别一种,全身呈白色;牦牛的皮毛粗硬,体侧、胸部、肩部、四肢上部和尾部密生长毛,长一尺左右,尤其体侧的毛被几可及地。
为什么说牦牛是“高原之车”?
牦牛是中国西部高山草原上的主要家畜,它既能像骡一样驮载货物,也能像马一样供人乘骑,还能像其他牛一样耕地、产奶,是寒冷高原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有“高原之车”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