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婴儿黄疸母亲吃什么好得快 婴儿黄疸妈妈饮食禁忌 什么食物不能吃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好得快?

茵栀黄 这个有颗粒冲剂也有口服液,都可以。最主要的是给宝宝多喂点水,有太阳的话就多晒晒太阳。吃母乳的宝宝如果持续不退可以考虑暂停3天母乳有无好转,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母乳性黄疸的。

婴儿黄疸母亲吃什么好得快

宝宝黄胆吃什么好?

你好,要看你宝宝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的不用刻意注意什么,如果是病理性的,建议你去儿童医院进行蓝光治疗!

婴儿黄疸母亲吃什么好得快

婴儿黄疸妈妈饮食禁忌 什么食物不能吃

一、母乳性黄疸妈妈不能吃什么
宝宝得黄疸,哺乳妈妈要忌吃“黄色”食物。
若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且黄疸较重时应暂停喂母乳,若不是母乳性可适当喂母乳。母亲应注意少食含黄色色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桔子等,禁食辛辣刺激性及生冷食物。
二、母乳性黄疸母亲吃什么能帮助缓解症状
1、益生菌
妈妈可以吃益生菌,通过奶水传递给宝宝。可以通过益生菌调节宝宝的肠胃功能,帮助宝宝消化,从而改善对母乳的吸收,减轻黄疸的症状。
注意:妈妈在吃益生菌的时候,不可过量,以免造成其他不良的影响。
2、新鲜果蔬
妈妈要想宝宝黄疸退得快,最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饮食清淡的同时也要做好荤素搭配,这样才既有利于宝宝的成长,又可以缓解宝宝黄疸的症状。
建议: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

婴儿黄疸母亲吃什么好得快

孕妇吃什么可以预防新生儿有黄疸?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与成人有很大不同,一出生就比成人多好多,同时血浆白蛋白自身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就差,肝功不成熟,而且新生儿肠道内无细菌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元尿胆原,结合种种因素小儿易得黄疸,大多数新生儿都得黄疸,长籂拜饺之祭瓣熄抱陇大多是生理性的,两周内消退。不用担心。 所以说你想从孕妇处着手,没效果。这是小儿生理特点。 建议新生儿出生后及早喂养,别饥饿,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出生中预防颅内出血等就可以了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家长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让孩子的黄疸病情减轻,我们要提醒家长的是: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一点就是要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生理性黄疸怎么样才能退得快?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因其胆红素代谢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并不是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致.据有关统计资料报道,约80%的新生儿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但大部分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生后10-14天会自行消退.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1、胆红素产生相对较多 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70-90天),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多,因而红细胞破坏多,胆红素产生就多。 2、肝细胞受体蛋白缺乏 肝细胞胞浆内Y、Z蛋白含量低,故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 3、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 由于肝细胞内形成结合胆红素的酶系统不成熟,主要是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含量及活性均低,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的过程受限。 4、胆红素排泄障碍 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的排泄有暂时性缺陷,胆红素产生过多时可致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 5、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 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无菌,无尿胆原形成,小肠腔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使结合胆红素脱去葡萄糖醛酸重新形成未结合胆红素,重新由肠道吸收。由于以上五个原因,致使新生儿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大大增加而出现生理性黄疸。 临床表现: 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巩膜黄疸,3-5天达到高峰;足月新生儿7-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个别可晚至4周才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一般不高于205.2umol/L(12mg ),早产儿不高于256.5umol/L(15mg )。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 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治疗,但是少数体重较低的新生儿和高危新生儿虽然其血清胆红素值在生理性范围,但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对于这些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可以口服苯巴比妥,每千克体重每日5mg,尼可刹米每千克体重每天100mg,分三次服用,这些药物可以诱导肝细胞酶增强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能力,加速黄疸的消退。

小孩黄疸用什么药?

给宝宝每天喝3-5次葡萄糖水一勺糖粉一两勺水 (婴儿葡萄糖)
2、 每天晒太阳可以吸收紫外线和维生素D 不要直射眼睛 每天两到三次每次 10--30分钟(医院的蓝光叫做低能量紫外线和晒太阳一样的 以后需长期晒太阳 对宝宝生长有好处而且等于是补钙了)
3、如果是母乳喂养的话给母亲每天喝一两次西芹煮的水 (中医认为黄疸是由于宝宝在母体内的湿热引起的 西芹可以去除湿热 但宝宝不可以直接喝)
4这么多人回答你的问题晕了吧 要不能乱吃 鲁米那是治疗癫痫的精神类药品 绝对不能吃

妈咪爱是微生态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治疗肠道问题的 可以改善便秘和腹泻 对退黄疸有辅助疗效

告诉你一些方法你照做 这个方法一般都很有效 如果15天没有好转就去医院住院吧医生会给他吃药 输液同时用蓝光照射 好的比较快 方法如下
1

新生儿黄疸

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生理性黄疸,有病时亦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很多原因可使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揭示黄疸为病理性:(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脑(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1.细胞破坏增多:常见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后者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较多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出血亦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
  2.感染:有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
  3.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
  5.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目前认为这类母乳中含有一种物质,对胆红素的结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在第2周末黄疸反达高峰,历时1~2个月才退清。虽然黄疸较深而持久,但小儿并无其他异常,如暂停母乳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再哺母乳,黄疸可有些加深但不会达到原先的程度。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不良后果,诊断明确后不要终止母乳喂养。
  生理性黄疸一般毋需处理。生后较早地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新生儿有黄疸时要避免使用磺胺药、阿斯匹林和含苯钠酸钠的药物,因这些药物有利于核黄疸的发生。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时很多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维生素K3、K4,磺胺类,呋喃类)不能使用。病理性黄疸者应送医院诊治,除了治疗基本疾病外,尚可选用照疗法、中药、口服鲁米那及可那明或换血疗法,以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治疗方法由医生来定。
  参考资料:http://disease.fx120.net/JBZT/ERKE-1/xsedcjjb/xsrhd/xgzs/200406251150205572.htm
  回答者:谭雅菁菁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16 16:27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好
  50% (0) 不好
  50% (0)

  其他回答共 2 条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出现时间: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早产儿3~5天出现。

  2.黄疸程度: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小于221μmol/,早产儿小于257μmol/,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μmol/。

  3.消退时间:足月儿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最迟可到4周。

  4.一般情况良好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达于221μmol/,早产儿达于257μmol/,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达于85μmol/,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

  3.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黄疸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4.退而复现。

  (四)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及鉴别

  1.新生儿溶血病:常见的有ABO血型不合及Rh血型不合溶血病。

  2.新生儿败血症

  3.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1.胆红素生成增多:新生儿胆红素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约80%来源于血红蛋白,20%来源于肝脏和其他组织终的血红素及骨髓重的红细胞前体。

  2.肝功能不成熟:出生时由于Y蛋白含量极微(生后5~10天达正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含量也低,且活性差,(仅为正常的0~30%),因此,生成结合胆红素的量较少。

  3.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特殊:出生时肠腔内具有β-葡萄糖醛酸甘酶,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吸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