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呼吸吐纳正确训练方法 怎么样呼吸吐纳

呼吸吐纳的方法有哪些?

神电呼吸方法介绍---吐纳呼壮筋骨 神电呼吸方法介绍---吐纳呼壮筋骨左旋健美指导小组练气的功夫是修炼之中最基本的方法,但对于强身健体仍然有一定的作用。所谓气功,就是指练气的方法,吐纳就是以呼吸为主,调整身心。现在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种神电功中的基本呼吸方法。一、自然呼吸用鼻子呼吸,不加任何意念,为自然呼吸,要求平心静气,呼吸逐渐细缓、绵、长,出入微微,可以配合抱球等动作一起习练。默念口诀:神奇电流。 二、腹部呼吸呼吸时直达腹部为腹式呼吸。原理:常人的呼吸只到达胸腔,说实在的,只到达肺上部,肺活量范围很小,也就不能做到尽情地吐故纳新。如果呼吸加深加强,直达腹部,小腹部则力量强大,可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对于打开毛细血管,打通末梢神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修炼中不强调练呼吸,但修炼的深入必定在自我调整呼吸。下面我们重点介绍腹部呼吸的方法。第一步,鼓小腹吸:鼻子轻轻吸气。第一吸满腔,第二吸满腹部,第三吸至小腹部,漫漫鼓起小腹。呼:呼出时,漫漫收缩小腹,从牙齿缝微微呼出。呼气时小腹收得越小,吸气时小腹才能鼓得越饱满。以上大约需要练习一个月时间,当小腹部鼓荡充实以后,才可进入下一步。第二步,收小腹吸气时收小腹,提肛,舌尖轻抵上鄂。呼气时,舌尖放下,从牙齿缝出,至胸部,腹部,直达小腹部,鼓起小腹部,全身放松。此法练习,通任督二脉时翻江倒海,通任脉如猛虎下山,因此,当第二步练习时,需要有人指点。适宜于伤骨科病人和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肥胖症等练习。,急于求成,疑心太多,乱拜师,胡乱求法者不可练习,以免走偏气脉。其余吐纳法进入神电高级功之一时有专门训练和介绍。吐纳方法的基本姿势:站式:(三圆式)脚尖内扣,膝微屈,双臂如环抱大树,双手相距半到一尺,吸气扣脚趾,呼气放松全身。坐式:平坐,双手放在大腿上,眼睛开一条缝。卧式:平躺,双手放在大腿两侧,眼微闭。默念口诀:神奇电流通全身!(以上摘自神电功初中级功法,供读者参考,深入练习时,请与我们保持联系,不得自行其是,以防走弯路。)

呼吸吐纳正确训练方法

如何做呼吸训练

呼吸吐纳法呼吸吐纳法是以呼吸锻炼为主,达到练气、行气的目的。主要是呼吸精气、吐故纳新。吸气时,想像大自然清新的空气经鼻徐徐吸入体内:呼气时,又可想到相关脏腑浊气缓缓排出体外,每天早晚各练习呼吸吐纳三十六次。经过长期坚持习练,对改善身体状况很有效果,尤其是在季节变换、天气转凉时,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呼吸训练具体方法:
双脚分开站稳,双手自然放下,胸部自然挺起,两唇微微靠拢,舌体放乎,吸气前将肺里的余气吐净,用鼻子吸气的同时,两手臂向前平行上举,上举速度与吸气速度相同,当吸气停止时两臂正好举到头部最高点,呼气时两臂与气流同等速度于身体两侧慢慢下垂,当呼吸停止时两臂正好于身体两侧放下。
初训练时,呼和吸速度同等,开始速度可慢一点,当训练到一定程度时,吸气速度尽量快而深,呼出的气流要慢、平稳而有力量,呼气的时间要长,呼和吸要避免有摩擦音。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首先需要放松。以增加膈肌的使用效率,减少无效呼吸,并使胸部肌肉放松,改善呼吸困难,配合呼吸运动调整呼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常用的姿势是,坐着时,背部、肩膀及手臂放松,身体向前微倾,肘部靠在膝盖上支撑身体的重量。如果站立,则双脚略分开,身体向前微倾,下背部及臀部靠墙,肩膀及手臂自然下垂,颈部放松。
呼吸训练主要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
。具体方法为:将手放于腹部,全身、尤其是肩部放松;由鼻子缓慢吸气,吸到饱,吸气时腹部同时突起;噘起嘴唇,像吹口哨般,缓慢将气由嘴巴吐干净,肚子配合吐气向内凹陷;尽量将吐气时间控制在吸气时间的两倍左右。每天早晚各练一组,每组次数可量力而行。适度的呼吸动作有助于清肺,尤其有利于慢阻肺和肺气肿病人病情的恢复。
  将这种呼吸模式运用在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如爬楼梯时控制呼吸,一级吸一级呼,或一级吸两级呼;走路时,也要配合呼吸运动一起做;尽量使吸、呼的时间比为1:2或l:3,如吸气时间走两步,呼气时间走四步。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气喘的症状,而且可以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养生五步呼吸法
一、仰头吸气 盘坐、端坐、站立,最好是瑜伽盘坐,收腹吸气,同时肩胛骨上提后夹,脊柱后弯,将气吸足。应用鼻吸气时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初练期,仰头不宜太过,吸气量不能太多,防止产生头晕现象。
二、屏气 吸气后暂停动作,此为过度运气状态,空气不再进出。屏气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也会头晕。
三、头正沉气 在口鼻不漏气前提下,肩胛骨上提、向前、下放,同时松肩塌腰(关键诀窍),吸进大量之气即自然下沉丹田。沉气时一定要身心放松,才能达到良好的松肩塌腰,轻松自然地缓慢将气沉人丹田。
四、屏气 气沉丹田后暂停呼吸状态。
五、吐气 屏气至功效恰到好处之时,缓慢将吸进之气吐出,也可轻发“啊”音吐出。

呼吸吐纳正确训练方法

怎么样呼吸吐纳

呼,是为了出一口气,吸,是为了争一口气。舌尖顶住上颚吐气,舌尖顶住下颚纳气。深呼,深吸,长吐,长纳。

呼吸吐纳正确训练方法

吐纳方法是什么?

吐纳方法:
吸气时由鼻子自外界吸入新鲜空气至胸腔肺脏中,同时收小腹将腹部浊气挤入胸腔肺脏中,吸气时缓缓均匀的进行。吐气时则反其道而行,将胸腔肺脏中的气体一部份自口鼻呼出,一部份送自小腹,放松吸气时收缩的小腹,同样的呼气时也要和吸气时一样缓缓均匀的进行。




吐纳:
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息。所谓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气功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进而对内 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

谁能教我使用正确的腹式呼吸法,谢谢

我们平时的胸式呼吸有一个缺点是不能大量吸入新鲜空气。对于一个拳击运动员来说,学习腹式呼吸法就很有必要了。  腹式呼吸法很简单:吸气时,肚皮涨起;呼气时,肚皮缩紧。虽然刚开始可能不太习惯,甚至突然变得不知道该怎么呼吸,但该呼吸法一方面有助于刺激肠胃蠕动、促进体内废物排出,另一方面也能使气流顺畅,增加肺活量。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们在进行腹式呼吸时,由于腹部肌肉紧张与松弛交替发生,从而使局部肌肉内毛细血管也交替出现收缩与舒张,由此加速了血液循环,扩大了氧的供给,同时也有利于机体代谢产物的排除,对全身器官组织起到调整和促进作用;另外,腹肌的收缩和放松也是一种良好的按摩,它可以促进胃腹运动,改变消化机能。同时,腹肌又是排便的动力肌,所以有规律的腹式呼吸锻炼还有利于防止习惯性便秘。  专家还提醒人们,只要平常走路和站立时,用力缩小腹,配合腹式呼吸法,小腹肌肉就会变得紧实,就能达到瘦身的功效,减肥专家建议,想减肥的人,应该尝试腹式呼吸法。  也可以练习时采用腹式呼吸来增强抗击打能力。

丹田呼吸法是这样练习的?

  古人在养生修炼中发明了很呼吸法,都是结合呼吸进行“气息”锻炼的方法,有踵息法、胎息法、休息法等丹田呼吸法又叫腹式呼吸法,是呼吸法中最简单也最容易入门的,现在流行的瑜珈功多采用种呼吸方法。此法呼吸讲究静、长、细,通过它我们可以挖掘人体许多隐藏的潜能。在开发右脑功能、促进健康长寿的过程中,丹田呼吸法吏是必不可少。  所谓丹田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呼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人的呼吸法。丹田呼吸法由三阶段构成:吸气、止气、呼气。开始吸气时全身用力,尽量使下腹部向外膨胀,并使下腹部达到弧形状态。此时肺部及腹部会充满空气而鼓起,但还不能停止,仍然要使尽力气来持续吸气,不管有没有吸进空气,只管吸气再吸气。吸气之后屏住气息(止气),此时身体会感到紧张,持续几秒后再缓缓地将气呼出,同时尽量使下腹部往里收缩,并用力使横隔肌收缩。呼气时宜慢、宜长而且不要中断。在做此法时,吸气、止气和呼气的时间要不断延长,最后尽可能达到吸气20秒、止气20秒、呼气20秒,这样一个呼吸的全过程就是一分钟。做完几次后,不但不会觉得难过,反而会有一种舒畅的快感。  进行丹田呼吸时,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列腺素的物质,能消除活性养的毒素,并且扩张血管的功能。当你做丹田呼吸法,活动横隔肌时,气息会从细胞内渗入血管和淋巴管,去消除活性养、促进血液循环。人靠呼吸生存,呼吸停止人马上就会死亡,只有呼吸的人才有生机,然而,一般人都只会用浅呼吸(胸式呼吸),因此只使用到三分之一的肺功能,另外三分之二的肺都处于休息状态,沉积着陈旧空气。如果运用丹田呼吸法(呼吸意识化)进行呼吸,肺功能就能够完全充分地使用。丹田呼吸能够让体内充分取得.气的功能,同时也能摄取充分的氧气。如此一来,既可净化血液,使血液呈弱碱性,更能促进身体细胞活性化。在进行丹田呼吸时,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良性的意念:呼气的时候,想象体内的浊气完全排出体外;吸气的时候,想象宇宙的能量从头部顶端(百会)进入到大脑、颈部、胸部和腹部,全身都都充满了宇宙的能量。这样可使上扬之气下沉,下行之血上扬,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时,人体百脉通畅,身体各部分都处于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  丹田呼吸法可使腹部的各个内脏,皆得以受到呼吸节奏的刺激。这种刺激透过神经,作一种和缓呼吸节奏的自我调节信号传至大脑,大脑在接受这些刺激之后便自然进入“放松波”(又称“长寿波”,人脑存在的四种电波之一,是保证人体身心健康的关键波)状态。科学家研究证实,既缓且深的丹田呼吸法是造就放松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丹田呼吸法可使脑波维持在12赫兹以下,就大脑生理而言,就是放松波最容易出现的时候。此时,脑内荷尔蒙内啡会大量分泌,人的创造力与灵感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同时身心会呈现安定、幸福愉悦、心旷神怡的感觉。每天进行丹田呼吸法的时候,要尽可能延长呼吸的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越长越能进入放松波状态,对我们增强幸福感、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越有利。

气功如何练习才会有气感,请教呼吸吐呐的方法,及练习时长.

建议练习“真气运行法”、“六字决”。
这两个功法简单易学、上手快、效果好。
“真气运行法”侧重于意念引导,呼吸配合;“六字决”则为呼吸吐纳为主。具体见相关教材,大点的书店应该有售。
练习时间越长越好。刚入手时尽量坚持一次半小时,每天最少早晚两次。最好定时练,养成习惯。
坚持练习,相信你很快就会有气感!

求一强身健体之功法(呼吸导引吐呐之术)

黄帝内经》认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人们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的根本法则。其中“和于术数”就是指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道教作为一门重人贵生的宗教,其一切方术技艺活动都是围绕人的生存展开的。道教术数与中医养生“和于术数”的思想和实践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服气导引是道教术数中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炼养方术,对中医“和于术数”养生思想的影响十分深刻。

1道教服气导引术的养生旨趣

“服气”是一种以气息吐纳为主,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修炼方法,在道界流传甚久。古来名称不一,或称“行气”“食气”“调息”“吐纳”“胎息”等等,但不同的称法包含的技法和层次也有些微区别,如“胎息”就是服气练养方技中的最高层次。道书对服气方法的记述很多,总体来说,就是以意念控制呼吸吐纳或内气运行,达到疏理气机,使人体气血愉快、脏腑通利的作用。服气时,均要求凝神净虑,抟气致柔,呼吸吐纳做到轻、缓、匀、长、深。道教在坚持“道”的本体地位时,还以“气”作为生命赖以维持的根源之一。《云笈七签》摘引的《元气论》说:“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人之气也。”正是因为“气“在道门中人眼中十分尊贵,道界才十分重视修炼服气之术,这也成为道教“服气”术的理论基础。服气之法虽然各有门派路径,但概括起来无非两大类型,一是服内气,二是服外气。所谓“服内气”,实际上就是通过一定的意念导引,激发内气运转,以增进内脏功能。所以,“行气”这一称谓,有时又特指“服内气”。一般的方法是:在夜半之后或者是五更以后,等到谷气消尽、心神安静之时,即忘情闭气,将心念贯注于下丹田气海之中,寂然不动;咽气三两次便闭气,仿佛将心“送入”丹田,渐渐感觉丹田内有声音鸣响,即将心念移入气海。坚持一会儿,即开口渐渐吐气,又闭口咽气。如此反复二三十次,即感冥心忘情,消息万虑。久而久之,感觉口中津液甘香,这就是内气运行的气象。[1]与“服内气”相对应的是“服外气”,这里所讲的“外气”,是指身体以外的自然之气。当然自然之气也不是随意可服的,因自然之气有的对人身体健康有利,有的对人身体健康有害。道教“服外气”是服的对人体有利的气又叫“生气”,而那些对人有害的气即“死气”是不可服的。所以,道教服外气对四周环境是有严格要求的,必须选择适宜的时辰、场合等。不过在实际练养过程中,往往将服内气与服外气结合起来,达到内外沟通,天人感应的效果。“胎息”是指如婴儿在母胎中呼吸一样,主观上不用口鼻呼吸,而体会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其动作类似于我们日常所说的腹式呼吸。胎息所服之气主要为内气。《太清调气经》说:“胎息者,如婴儿在母腹中十个月,不食而能长养成就,骨细筋柔,握固守一。”道教认为,进入不用口鼻呼吸而真气在体内运行,返还到婴儿在母胎中之胎息状态时,就能返本归元,长生不死。所以,道教认为胎息是服气进入较高阶段,修道达到较高境界的标志之一[2]。历代道士中,有不少人通过服气炼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延年益寿的效果。如唐代高道司马承祯写有闻名的《服气精义论》和《导引论》,其摸索出的一套服气方法,给后世以很大启迪。他认为:“凡服气,皆取天景明澄之时为好。若恒风雨晦雾之时,皆不可引吸外气。但入密室,闭服内气,加以诸药也。”他对服气的论述很多,但其方法简单易行,并将服气术总结为五个步骤、七个阶段,十分简洁、明了、易学。“导引”又称“道引”,就是用意念以自力引导肢体运动,以使内气顺畅、气血平和,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导引属道教方术中的动功范畴,但又与现代纯粹肢体运动的体操等体育锻炼方法有根本的不同,因为它在肢体运动的同时,必须伴有行气、存思守一等方术,所以道教典籍往往将导引与服气一并论述。[2]《云笈七签》卷三十六《云鉴导引法》说:“导引之道,务于祥和,仰安徐,屈伸自有节。”即是说,导引之时,首先精神上必须祥和,身体俯仰之时,也要不徐不疾,肢体伸曲时,也必须有节奏和节制。古代养生术可分为导引服气、服食炼养和房中养生三大不同流派,导引行气这一派可谓最古老[3]。早在《庄子刻意》中就有记载:“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对于导引术的养生疗病作用,道士们早有深刻熟悉。《抱朴子》曰:“一则以调营卫,二则以消谷水。三则以排却风邪,四者以长进血气。……言人导引动摇,而人之精神益盛也。”《神仙传》《淮南子》《楚辞》中都记载了彭祖、王乔、赤松子等神仙方士导引行气的事迹。后世历代道士也创立了很多具体的导引之术。汉末三国时期闻名的道医华佗创立的五禽戏就是导引之术。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熟悉,他沿着《淮南子精神训》中所讲的模拟熊、鸟、虎、猿、鸱之动作思路,编制了一套模拟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的动作套路,因简便实用,流传甚广,起到了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导引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等。各种功法具有不同的炼养针对性,也具有不同的功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集中意念,调动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以达到炼养的目的。

2中医养生学从道教服气导引术得到启示和借鉴

《素问上古天真论》将中医养生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总结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其中,十分强调“和于术数”在养生保健中的的重要作用。“和”即中和、适中,含有适当应用之意;“术数”,这里特指养生的方法和技巧。中医养生不仅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理论,而且总结出一套实用有效的养生方法和技巧。中医养生之“术数”受道教炼养方术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有慢性病调养宜用“导引按跷”的记载。中医养生技法众多,流传至今的各种方法中,气功类方法是与道教服气导引之术最相似的,实际上,道教服气导引就是目前气功术尤其是动功类健身气功的源流。健身气功是以熊经鸟伸的身体运动,伴以吹呼吸的调息练习和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意念活动,通过自我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功法,这种功法不仅采纳了道教的服气吐纳之术,也应用了意念守一和导引之术。健身气功的门派很多,方法各异,但基本的原则是一致的,即以意念引导肢体运动,注重气息的调和。在太极拳、大雁功、鹤翔桩气功等众多经典功法中,太极拳是直接起源于道教,流传最久,倍受推崇的功法。太极拳由武当山高道张三丰创立,时至今日,仍是武当山道界最为盛行和崇奉的一种功法。[1]它结合了服气导引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阴阳五行学说、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哲学基础,功法套路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它强调对立统一,将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曲伸等动作巧妙结合。它以“棚、捋、挤、按、、、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在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呼吸深匀自然,动作柔和缓慢,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这一独特的养生保健功法盛行不衰,并不断完善,不仅国人习炼,而且风靡海外。历史上,中医养生名家从未停止过对中医养生“术数”的探讨,代不乏人,代有创新。精于服气导引的中医名家除前所述的华佗之外,还有如嵇康、葛洪、陶弘景、巢元方、孙思邈、张仲景等等。他们所创制的理论和方法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动静适宜,自然调息,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张仲景在《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论述“导引、吐纳”,认为“不令邪气干忤经络”。陶弘景著有《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等,其《养性延命录》共有6篇,“服气疗病篇第四”“导引按摩篇第五”就占其中两篇。他是十分注重形神兼养、动静结合、众术合修的一位医家,认为形神相依,主张清心寡欲以养神,导引运动以养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