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有没有看过一则爸爸忽悠孩子喝粥的视频,着实让人忍俊不禁:爸爸用筷子在碗里画线,告诉宝贝儿一人吃一半。后来孩子察觉异样,要求爸爸把筷子放定在碗上。
图/ 来源网络,侵权删
评论里都在刷这辈子走过最长的路,就是父母的套路。”我倒是在这坑娃”里看到了一位父亲教儿的耐心。
爱吃不吃,不吃拉倒”式的放任,或是拳头伺候,事实上是最简单省事的做法。而这位父亲却选择了耐着性子,与小孩斗智斗勇。
01 致父母:我们也曾是小孩微博上有#辅导孩子做作业是渡劫吗?#的热门话题,各个视频里的奶声奶气,以及思路清奇的神操作,着实让人对这世界的回答产生怀疑:
为什么上去3个人,是+2?”
因为我看见有个人不想上车。”
2+5+0=?”
250”
王老师带着24个小朋友去公园玩,坐哪辆车比较合适?你为什么选了24座?王老师怎么没算进去?”
她不可以站着吗?”
图/ 来源网络,侵权删
很多人对皮亚杰理论都相当熟悉,却鲜少对样自己的孩子:
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而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即2-7岁儿童,往往有以下几个典型的思维特征:
泛灵论(一切物体均有生命)、以自我为中心、逆向思维缺乏、判断标准单一死板、没有守恒概念
那么,从客观上人的认知发展规律而言,耐心是家长应当学会的第一课。
别强求充满奇思妙想的孩子守护大人们,缺乏想象力的僵化;
别责怪作业一塌糊涂”的孩子,也许在他们的思维世界里,我们才是一场笑话。
图/ 来源网络,侵权删
戴维·迈尔斯曾写道,当毛毛虫变成蝴蝶时,它认为自己‘小’时候是蝴蝶而不是毛毛虫是很正常的。成熟对我们所有人撒了谎。”
对孩子的耐心,是我们对当年那个同样荒诞好玩的自我承认,
对孩子耐心一些,也是对当年那个被父母纠缠困扰过的自己的补偿。
养儿育女,不只是一次生命的塑造,更是一场生命的回顾。
02 相比一室清冷,我更喜欢陪着孩子消磨耐性《世界奇妙物语》里《七岁之后》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其背景是:
为更好地实现优生优育,日本通过优等教育院”,从每一个新生儿体细胞中提取细胞核进行培养,造出克隆人。七岁以前,本体小孩与父母们共同生活,克隆小孩由孤儿院抚养。七岁生日的当天,父母将对比本体与克隆小孩的分析报告,选择继续抚养两者中较为优秀的一方。而较差的一个则会被回收,关进有长长围墙的建筑里。有了这种制度,即使家长教育失败,还可以与备用品交换。”
《七岁之后》截图
当有一天,社会迎合父母的不耐烦,设立各种让教育对象被取代,被回炉重造的制度措施,当父母能吃后悔药,不害怕行为会指向无法逆转的后果,亲子教育恐怕就变成了冰冷的生产线,而失去了喜怒忧思悲恐惊都被牵动的有血有肉。
也即从主观角度,在养儿育女这件事上,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有耐心——我们想要生命的张力,我们需要世间的那一份血脉相连,以维持内心的温热。
比起一室清冷,我们或许更愿意听到妈妈,这道题我不会!”、爸爸,我这次考砸了”的稚嫩口音,更喜欢那一只只小手在作业本上写下的啼笑皆非,睡前再无语于那些天马行空,然后发到朋友圈吐吐牢骚的日子充盈。
图/ 来源网络,侵权删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写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所谓岁月静好,大概就是耐心被无数次碾磨后的光景吧。
知乎上有一热门话题,你见过哪些父母惊艳到你的教育方式?”
Amos 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小时候吃个饭都要对着吃饭的圆桌给我讲圆周率。
后来终于换了方桌了,又开始给我讲勾股定理。
看个动画片,他给我讲交流电直流电电流电压电阻。
还拿两节5号电池让我把小灯泡点亮。
可怜那时候我才刚读二年级。
偶尔停电了吧,大晚上点个蜡烛也要抓住机会就给我搞个小孔成像。
玩个跷跷板给我讲杠杆原理。”
图/ 来源网络,侵权删
父母的耐心应当是主动的,常态化的,尽量不要等到小孩被困扰了,不懂了,提问了,再去实施我们的耐心。
事前并未充塞错误的思路,耐心便只是与时间对抗;事后再去答疑,耐心就无端加入了被孩子的神逻辑打败的挫折与无力。父母们的心累往往也因此而来。
养儿育女,除了并肩同行,还应当往前多走几步。别把对孩子的耐心说成累赘,喊着甘之如饴感动自己,我们原本有更省心的方式,我们明明能让心思闲定些。
不是每个人都是小孩,但每个人都有孩童时候。客观上皮亚杰理论所反映的思维成长规律,是父母们需要耐心的依据;
小孩的世界是天真的,那是父母们生命的烂漫。主观上无法后退重来的抓心,血肉相连的情感诉求,是父母们不得不耐心的牵绊;
讲逻辑,是成人之间的事,别过分要求孩子。请要求我们自己,留心每个教育的时机,耐心地向孩子解释这个世界的逻辑,带他们提前了解生活的奥妙。
图/ 来源网络,侵权删
狐狸说: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小孩也是第一次当小孩,因为有了父母的耐心培养,才既有小孩的天真,也成为父母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