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幼儿园老师在群里发出放假通知,因为台风,放假4天。群里几个男孩的家长齐刷刷的发出痛苦的表情,两天过后,就开始一遍遍询问,能否恢复上课,孩子在家实在招架不住。
我深有同感。因为我家也同样有个4岁的男孩,每天上蹿下跳,精力旺盛。
男孩为什么总是精力旺盛?非常好动,一刻都不停歇?他们不累吗,会不会是儿童多动症?很多男孩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为此,查询资料了解到,其实男孩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不是因为调皮捣蛋,而是因为gao丸激素”在作怪。
简直颠覆之前的认知,我们一起来看看,gao丸激素是什么?小孩子也会有吗?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从胎儿最初发育开始。我们知道,胎儿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定,XX”组合是女孩,"XY"组合是男孩。
事实上,所有的动物在生命之初都是雌性,决定性别的时刻是从怀孕第8周开始的,Y染色体在胎儿身体细胞内移动,gao丸激素形成,也就是说,gao丸激素是Y染色体在胎儿细胞内移动的产物。
而这种物质,能够促使胎儿发育成男孩儿。别小看它,gao丸激素对男孩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想要更了解我们的男孩儿,就要了解gao丸激素的周期,有4个关键时期:
1、刚出生时,男婴体内的gao丸激素相当于一个12岁男孩体内的含量。
不用担心,这种状况在婴儿出生几个月后就会好转,这种物质含量就会下降到刚出生时的1/15。
2、4岁时,男孩突然喜欢舞刀弄枪,这是第二个爆发期。
有没有发现,4岁的男孩特别调皮,精力旺盛,呆不住呢?我身边好几个4岁男孩都是这样,中午不睡午觉,喜欢舞刀弄枪,看厉害的动画片,比如奥特曼,爆裂飞车这类的。
我家孩子很明显,3岁半的时候还在看小猪佩奇,萌鸡小队这类软萌的,安静的动画片,看到比较厉害的会害怕。
4岁前后,突然再也不看小猪佩奇之类了,觉得没意思。每次晚饭后动画片时间,都非要让我调出”厉害的,要看奥特曼,说再厉害也不怕。
这个转变,真的让我吃惊,那时候还不知道原来是有特殊物质在作怪呢,怪不得转变这么大,突然让人很头疼,总觉得是调皮捣蛋。
一般情况下,5岁时,这时候孩子会再次安静下来。但仍会对户外运动、冒险等感兴趣。
这个阶段,家长有两方面要注意,一是一定要多看护好孩子的安全,另外,可以多带孩子户外活动。

3、14岁,性情焦躁不安,也是青春期的开始,这是第三个爆发期。
11-13岁这个阶段,gao丸激素会猛增,达到婴幼儿时期的8倍。结果就是男孩的身体发育非常快,以至于全身的神经系统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而且由于生长发育太快,男孩的大脑组织将重新整合。随之带来的,就是行为上也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很有可能在接连的半年左右,会变得迟钝、做事无规划、生活一团乱。
我记得我弟十几岁的时候,突然一天,就发现他声音变了,也不像之前那么粘我,爸妈说话也不听,特别叛逆。那段时间,爸妈很担心他,我也觉得怎么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那时候父母忙着干活,陪伴孩子较少,也不太懂得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只觉得孩子不听话,我弟那时候也学着一些孩子染头发,有时候在学校也打架,父母简直操碎了心。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好几年,20多岁开始懂事了。
那时候只知道是青春期,现在知道,原来是这种激素在作怪呢。
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为什么发生这么大变化,会疑问重重,不知道到底怎么了。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是青春期反应,就要多关注,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些空间,一切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好起来。

4、25岁,变得积极向上,这是第四个爆发期。
此时,男孩体内的gao丸激素含量仍然很高,但身体已经适应了,所以就会平静下来。而且还会带来积极的一面,使他创造力较强,热爱竞争,渴望有所作为和保护别人。
我亲戚家的男孩,十七八岁的时候,特别叛逆。染发、抽烟、喝酒、打架,学校多次叫父母谈话,但是孩子对父母的管教不听,退学,混日子。父母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管不了也不想管了。
现在孩子二十四五岁,突然像懂事了一般,不再混日子了,去找了工作,努力工作。跟父母的关系缓和了,开始跟父母商量事情。我家亲戚都大跌眼镜,这孩子怎么突然好了,惊喜惊讶。其实啊,这就是体内的激素在起作用。
这时候的男孩已经长大成人,父母可以松一口气,适当的关心一下孩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就好,不要过于关注,方为上策。
002虽然男孩的生长发育有这个过程,但我们也看到有的男孩相对比较安静,有的男孩就特别闹,精力特别旺盛。这是因为这些男孩体内的gao丸激素含量高。
这类孩子有什么特点呢?
这类孩子通常具有很强的领导力。我们上学的时候,都会发现,每个班里都有一些特别调皮的坏学生”,而老师曾说过,一些男生要么就变成所谓的坏学生”,要么就是班级里的英雄”,就是这个原因。

这类男生有这样的特点:
勇于挑战,敢于竞争。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活力四射。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引导,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并有意识的引导他们把过多的精力用于积极的方面,也就是我们说的不要学坏”。
《养育男孩》一书中,将男孩的生长发育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6岁,这个阶段,男孩是属于母亲的。这阶段男孩对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不是真正关心,最需要和父母中的一方形成亲密关系。
而这个形成亲密关系的人,最好是母亲。母亲的母乳喂养,爱和陪伴,对于这阶段的男孩来说,是人生最初的重要一课,学会和照顾他的人保持亲密关系,信任这个人,能够感受到温暖并理解别人的善意。

第二阶段:6-13岁,这个阶段,男孩感受到来自内心世界的召唤,开始尝试着成为男人。这个时候,男孩在感兴趣和偏爱的活动方面越来越像父亲。
这个阶段虽然母亲的作用仍然很重要,但孩子会越来越崇拜父亲,觉得父亲无所不能。所以父亲的作用非常重要。
第三阶段:14岁到成年,这个阶段,父母在男孩的生活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如果男孩要完成从幼稚男孩到成熟的转变,需要成熟男人的正确引导,这个成熟男人通常是父亲。
必须为男孩挑选一个好的引导者,可以是父亲自己,也可以是其他的人,比如老师,教练等,否则男孩就会在同样无知的同伴中寻找自我。
003很多老人说,男孩从小就好养,穿开裆裤没人笑话,上学了也不怕被欺负,女孩子就不行。
确实有很多人以为,养育男孩比女孩简单的多,不用那么费心思,无论从生活照顾上,还是心理上,都比女孩少费心思。

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男孩和女孩特质不同,养育过程中应该区别对待,养育男孩不比养育女孩轻松,相反更加富有挑战。
男孩体内含有睾丸激素”,对男孩的生长发育起到关键作用。我们有句老话”男孩七岁八岁狗不待见说的是男孩到了七八岁左右,淘气调皮的连狗都嫌弃。这就是体内的gao丸激素在作怪。现在想来,真的是错怪了男孩,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啊。
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很多家长就开始有意培养孩子的男子汉作风。
跌倒了,会告诉他,自己爬起来。
害怕了,会说,你是男孩儿,要勇敢一点。

难过了哭,家长会说,哭什么哭,不嫌丢人,你是男孩,怎么像个女生哭哭啼啼。
还记得《幸福三重奏》节目中, 小S问汪小菲:你现在是比较爱你儿子吧?”
汪小菲说:我还是比较爱我女儿,比如说女儿摔了一个跟头哭了,我会特别伤心难过。但如果我儿子摔跤哭了,我就会觉得没什么好哭的,男孩要有男孩样儿。
长久以来,我们都对养育男孩存在误解,我们的男孩也同样需要我们更多的关爱。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男孩和女孩大脑结构不同,男孩比女孩发育要晚。
性别差异是确实存在的,男孩的肌肉含量比女孩多30%,身体更适合运动。但语言发育不如女孩。
在智力方面,男孩通常比女孩晚6-12个月,完成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发育也比女孩迟缓。

这也是为什么小学的时候,同年龄的男孩和女孩学习成绩会普遍出现差别——女孩比男孩学习成绩普遍要好。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真的很建议,男孩晚一年入学。这样男孩女孩智力上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听力方面,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有听力障碍,这是由于咽鼓管堵塞引起的。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候,一定要弄清楚他是不是没听到你说的话,而非动辄凶孩子我说话你听见没有?”
如果发现孩子确实听力出了问题,就要及时看医生,这种情况很容易处理,千万不要因为家长的忽略而让孩子错过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

我们了解了男孩的特点,养育男孩中,父母应该怎么做?分几个阶段。
1、男孩0-6岁阶段父母的主要任务:多给男孩充足的爱和安全感。
0-6岁,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在爱的包围下安全的成长,让这一阶段成为男孩成长过程中温暖的、温柔的岁月。
我家儿子3岁的时候,阿姨家里有事离开,请了新的阿姨来。在刚开始的半年时间里,儿子身体频繁感冒,情绪不好,跟以前变化比较大。
那段时间,我全职在家陪伴,不管做什么都需要我去帮忙,拒绝新阿姨的帮助。
这就是他跟原来的阿姨建立了亲密关系,他身体的反应,情绪的波动,都与阿姨的离开有关系。后来,阿姨经常回来看了他两次,他慢慢的好起来,恢复正常。
很庆幸小时候是我和阿姨一起带他,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是我和阿姨两个人,所以在阿姨离开后,孩子变得特别粘我,是在幼小的心里害怕我也离开。
经过一段时间的陪伴和安慰解释,才好起来。如果只交给阿姨一个人带,那么阿姨的离开,对孩子的打击肯定更大。
我们常说,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亲自带,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尤其是0-3岁。

李玫瑾教授在一个讲座中曾说过:3岁之前孩子一定要自己抚养,只有自己用心抚养了,才会获得养育孩子的心理资本,将来他长大了,你说话孩子才会听。3-6岁,是给孩子立规矩的阶段。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关注孩子少,或者不和孩子住在一起,孩子是很难有好习惯,也很难与父母之间有很深的链接的。
2、男孩6-13岁这阶段父母的主要任务:培养男孩良好品性和习惯,父亲多陪伴。
让孩子在嬉笑玩闹的过程中形成善良的品性,同时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并教给他们这方面的技能,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其实6-13岁,很多家长往往忽视了,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这一阶段是男孩青春期之前的阶段,特别需要父母的引导。

养育儿子的父亲最好做到这两点:
(1)抽空陪伴孩子,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父亲需要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用心陪伴孩子,陪孩子一起嬉笑打闹,在玩当中教会孩子一些东西。如果一直在出差,或者工作非常忙,就很难做一个好父亲。
我以前有个同学,上课的时候从来安静不下来,后来老师让家长带去看医生,诊断出孩子患了注意力缺陷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他的爸爸那时候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也没几次,后来他爸爸辞了外地的工作,回家多陪伴他。
半年以后,孩子安静多了,上课也可以认真听讲了。去医院在检查已经好了,不需要在服用药物。医生当时的分析是,我这个同学根本上是父爱缺失障碍,引发出注意力缺失障碍。
(2)对孩子放低要求,享受和孩子一起的亲子时光。我们常说严父慈母,主张父亲应该严厉,其实这对儿子的心理健康是不利的。
有研究表明,父亲给予儿子有效陪伴,尊重孩子的家庭,男孩的心理健康程度越高,越容易获得自信。反之,亦然。

我爷爷对爸爸和叔叔,就是很严厉。对自己的儿子说话,从来没见温柔过,都是直接命令式,很少陪伴,不苟言笑。尤其是犯错以后,动辄打骂。
这就导致我爸爸和叔叔,对爷爷很是害怕,不敢违拗。很听话却也从不愿意跟爷爷亲近。
我爸爸和叔叔是两个极端。我叔叔家有了儿子后,继承了爷爷的特点,动辄打骂,我堂哥小时候经常挨揍。
我爸爸直接成了甩手掌柜,我和我弟弟的教育、学习问题,都是我妈妈再管,他一概不管,所以我家是虎妈猫爸”。
3、男孩14岁到成年,这个阶段父母的主要任务:给男孩找一个合格的引领者。
我们常看到很多男孩,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常常叛逆,高调,不服输,爱打架。这大多都是gao丸激素的影响,但却没有一个好的引领者。
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里的校霸”差生”大多都是缺少父亲陪伴和教育的,等到发现孩子惹祸,想管的时候,却发现管不了了。
当时有个同学,在学校欺负女同学,聚众打架斗殴,作为中学生,抽烟,喝酒。我们当时是住宿的,宿舍有规定,晚上熄灯后不能外出,结果他半夜经常爬墙出去上网。
经常出去跟社会上的一些不务正业的人一起。多次违反学校规定,最后被开除了。
后来得知,他的家庭其实就是在家种地,很普通,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一次,没有时间管他。妈妈对他溺爱,也管不了,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其实很多同学都是从小很听话的,后来到了青春期,没有一个好的引领者,他们无法判断是非,就会跟着身边同样没有是非观的伙伴学一些不好的行为。

现在社会,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养育男孩?
武志红老师曾说:生命力只有一种,没有好坏之分。
如果生命力被看见,就会变成好的,比如创造力、热情、爱。如果生命力不被看见,就会变成不好的,甚至是黑色的,比如恨、愤怒、攻击、破坏等。
对于男孩天生旺盛的精力,生命力,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懂得,看见,重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男孩,保证生命力不被扼杀,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培养出积极、勇敢、有担当的男孩,为这个世界多创造精彩!
我是4岁男孩的妈妈,养育男孩过程中,我遇到很多问题,也寻找过很多答案。孩子的养育,需要父母的用心陪伴。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