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血虚的区别是什么
体虚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
1、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2、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3、 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4、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5、两虚: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相应膳食:气血:鲫鱼豆腐汤;气血双补汤;药膳鸡
中医讲究阴阳寒热之分。
阴虚,是因人体内阴津不足,阴虚之人多为内热,故又称之为阴虚内热。阴虚内热者多易上火外感,而内火可损耗阴津、血、气,所以阴虚内热者可造成气虚与血虚。
阳虚,是因人体内阳气不足,阳虚之人多为内寒,故又称之为阳虚内寒。阳虚内寒者多易畏寒怕冷,内寒可伤气、血,所以阳虚内寒者也可造成气虚血虚。
从上述可见,气虚与血虚,是因人阴虚或阳虚衍发造成的。
若单论气与血,中医讲气属阳,血属阴。若首先气虚,那说明病者阳虚了。若首先血虚,那说明病者阴虚了。若气血两虚,此病人命数已至,若想回天,要耗费大量时日,方可成功调理治愈。
气血不足与肾阳虚有何区别
气血虚弱和肾阳虚并不矛盾,气血虚弱的人也可以有肾阳虚;其次,气血不足按大众的说法就是免疫功能低下,所谓的身体差。患者的症状除了身体条件差外还与心理因素有关。
建议患者不要过多关注身体方面的感受,多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同时可服用一些增强免疫的中西药,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
阳虚,血虚的区别是什么
血虚:体内血液亏虚不足,脏腑组织失于濡养所引起,临床以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头晕眼花、手足发麻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心悸、虚劳、眩晕、长期发热、月经不调、崩漏、闭经、不孕,以及西医的营养不良、造血功能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神经衰弱或出血性疾病等。
阴虚质:这类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本体质秦伯未老中医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认为本方有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不蛮补四大优点,且服后有食欲增进,精神轻松愉快的效果。瘀血质:平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常有出血倾向,皮肤局部有瘀斑,或身体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块,推之不动,舌质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或结代。此类体质,重在气血畅通,为此,要常常加强体育锻炼,饮食上多吃二些活血养血的食品;治疗上应活血法瘀,并配以补气行气。
如何区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
阴虚,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病人.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阴虚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阳虚,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能温暖肢体,脏腑,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卫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无力等.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减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血虚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亏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
阳虚、气虚、血虚、阴虚的区别
中医讲究阴阳寒热之分。
阴虚,是因人体内阴津不足,阴虚之人多为内热,故又称之为阴虚内热。阴虚内热者多易上火外感,而内火可损耗阴津、血、气,所以阴虚内热者可造成气虚与血虚。
阳虚,是因人体内阳气不足,阳虚之人多为内寒,故又称之为阳虚内寒。阳虚内寒者多易畏寒怕冷,内寒可伤气、血,所以阳虚内寒者也可造成气虚血虚。
从上述可见,气虚与血虚,是因人阴虚或阳虚衍发造成的。
若单论气与血,中医讲气属阳,血属阴。若首先气虚,那说明病者阳虚了。若首先血虚,那说明病者阴虚了。若气虚两虚,此病人命数已至,若想回天,比耗费大量时日,方可成功调理治愈。
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如何区别阴虚阳虚气虚血虚
作者:李佑先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63121/answer/1255283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用现代观念来阐述古代中医的看法
虚,意思就是少,缺乏的意思。
血,就是血液
中医里面的气,是能量,功能,动力的意思,中医以为是有种物质叫气,其实不是物质,是状态,是能量。
气血,就是供人体正常运行的根本物质能量。好比汽车的油(血)和燃烧时的能量(气)
血虚,就是贫血,血少
血瘀,是血运行不畅的意思。
而气虚,是指的功能不足,动力不足。比如脾气虚,指的脾胃动力不足,功能不足,所以就会有消化不良,腹泻,不吸收等等情况
而阴阳,又是另一个维度。
阳虚,一般就是阳气虚,或者就是气虚+有寒
阳虚的人,和气虚一样,无力,乏力,动力不足,功能不足,同时有寒症,怕冷手脚冰凉之类
而阴虚,是暂时或长期气血亏空之后导致的
比如长期操劳,气血不足,熬夜,加班,纵欲过度引起的身体(气血)透支,
人身体透支后会呈现假阳,上火,热,说明你气血亏空,都已经在消耗人体储存的本元了。
猝死的人-多为阴虚,本身就气血虚,亏空,还过度消耗(纵欲,过劳加班,剧烈运动),突然烧没了油熄火了,而整个人五脏六腑其实很健康,西医称之为心源性猝死。
阴虚久了,就真是彻底阳虚了。因为脏腑及肌肉细胞缺血会死亡,伤及器官了,整体功能不足(气不足)——阳虚(阳气虚)。就好比经常饿的人脾胃(功能)不好。不过很多人即使没阴虚,也会阳虚,基本上都是气血不足引起。
至于什么血属阴这个不知道你哪里看到的,没什么依据。估计提出者笼统认为,血亏空了,会引起阴虚吧。所以这样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