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1-3岁幼儿识动物普通话 1-3岁孩子玩什么玩具比较益智?

1岁至3岁婴儿吃什么比较好

1、米饭不要吃太多,因为碳水化合物都来自于淀粉,对于刚步入两岁的幼儿并不合适。因为尽管他们能有效地吸收这些淀粉,这种形式的碳水化合物所占的体积较大,会不适当地降低总能量的摄入,所以应逐步的增加米饭等淀粉类食物,

2、蛋白质摄入的量,两岁左右的宝宝每日蛋白质需要供给40g左右,其中一半应来源于奶和一定量的高蛋白食物(例如瘦肉、酸奶、鸡蛋和鱼类等)。但不能过分重视动物性食物,幼儿只吃肉蛋奶类,不但会发生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还会导致蔬菜水果较少摄入,就会造成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所以,宝宝每日卷食中应包括:谷类、乳类、肉、禽、鱼、蛋类、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只有饮食的多样化,才能发挥各种食物在营养成分上的互补。

3、合理的烹调,两岁的宝宝食物还是应当细、软、碎、烂为主,不用刺激和过于油腻的食物,同时要经常变换花样,刺激宝宝食欲,少用火腿肠、红肠等成品。口味要清淡.低盐低糖,不用味精。

4、果汁不是水果,最好保证每天新鲜水果的摄入。

5、宝宝钙的推荐摄入量最好在一天600mg左右,如果饮食中摄入不足应适量补充。

6、每天在户外活动至少两小时,这会使孩子吃得更好、睡得更香,同时能预防拘楼病的发生。

1-3岁幼儿识动物普通话

急求一篇《认识一种小动物》的教案,适合3~4岁儿童,

《可爱的小动物》教学案例之一
《可爱的小动物》要求“学习观察画面内容,培养观察能力。能用几句话说出自己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并通过问答、评议、补充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时,教师必须抓住教材和课型特点,从培养观察能力人手,努力创设富有情趣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使学生乐于交际,善于交际,提高课堂训练效果。
  一、走一走,看一看——丰富感性认识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动物园里或亲友家、邻居家问一问,走一走,看一看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哪些动物让你喜欢。不伤人的小动物可以摸一摸,记住它们的样子、颜色,它们爱吃什么,它们的生活习性等。通过走、看、问、听、摸等一系列活动,丰富感性认识,为课内口语交际作好铺垫。
  二、看一看,说一说——启发鼓励创新
  1.播放录像,引发学生兴趣
  上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录像,看后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谁能把你课前看到的动物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见过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它们长得什么样子,怎样生活的(可以加表演)。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口述所见所闻的小动物后,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小动物,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子等,这些动物都很可爱。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这样的引导,学生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说起来,思维异常活跃。
  2.观察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指图1质疑:(1)这幅图画的是谁,他正在干什么?(2)小兔子正在吃什么,吃得怎样?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完整、连贯地说出图意:一位大哥哥正在拿着胡萝卜,高兴地喂小兔子,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吃得真香呢!然后,启发思考:“谁能用不同的话说出图意?”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一群小白兔正在抢吃大哥哥喂的胡萝卜,大哥哥看着它们吃得这么甜,心里多高兴啊!看、说第一幅图之后,可采用同样的训练方法,让学生看、说第二、三幅图,教师应注意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启发鼓励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3.自愿结合,共同讨论
  教师让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讨论,要求说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本课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围绕动物的特点把话说通顺连贯。可以让对小动物了解的同学先讲自己喜爱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样子、颜色、动作、叫声等。要鼓励讨论中的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的同学,可以向喜爱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用途等等。
  三、画一画,演一演——训练思维能力
  这一环节通过“画—评—说”三个步骤使学生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参与机会更多,交流更广,训练效果更好。
  1.要求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画下来,涂上漂亮的颜色。
  2.夸夸自己的画,评选“小画家”。
  3.将学生“作品”做成头饰,请学生上台表演。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评一评,做一做——鼓励学生敢说
  本次训练要求通过回答、评议,呈现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1.提出问题,开展评议
  (1)大家最喜爱什么小动物?(可从小动物可爱的动作、小动物的叫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小动物与人的关系,小动物的用途等方面交流表达。)
  (2)今天谁表现最优秀?(从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完整连贯、发言积极等方面评价,鼓励学生敢说、愿说、说好。)
  2.完成家庭作业
  回家把你最喜爱的小动物画好后,涂上颜色,再剪下来,或拍摄下来贴在班级墙报上。也可以把你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用录音机录下来。

1-3岁幼儿识动物普通话

1-3岁孩子玩什么玩具比较益智?

1、拼图游戏、玩的面团、粘贴物、彩色书、彩色笔、手指画用具、硬纸板书、乐器,各种动物形象的毛绒玩具、玩具餐具、玩具家俱、小桶、小铲、小漏斗、小喷壶等。
2、简单的拼图玩具、成套的小盒、拼插玩具、中小型的积木,各种玩具交通工具如:小汽车、卡车、儿童三轮车、救护车、电动飞机、小汽车、轨道火车、套环等。
3、大皮球、小皮球、篮球圈、木凳、磁性字母和数字、图钉板、需要自己装配的玩具、简单的卡片游戏和大型拼图、厨房设备玩具。
4、各种可用来涂沫颜料、简单的游戏拼图、简单的建筑模型、旧杂志、篮子、带盖的食管或容器、橡皮泥、活动玩具,如小火车、小卡车、假想的劳动工具和厨房用品、各种角色的木偶、适合搂抱的玩具动物或玩具娃娃。
5、假手枪:通过玩带扳机的玩具手枪,锻炼手劲。开始玩硬塑手枪,食指不用多大劲儿就能勾得“咋、咋”响。到二岁半后,可换玩塑钢手枪,用食指很费劲才能勾得“咋、咋”响。到两周岁后,还可换玩不锈钢手枪,比较重,打响之前,需费很大劲儿用手拉开枪栓,然后才能用手指勾响。这样孩子的手和手指可锻炼得越来越有劲。
6、骑童车:通过骑童车,锻炼腿劲。童车是孩子的最好玩具之一,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使手、眼、脚的动作协调一致,掌握平衡和控制的能力。
7、各种球:玩球可锻炼全身。一周岁起开始玩球,先是玩小皮球,用手拍。接着就是玩小排球,小足球,羽毛球,用手打,用脚踢。两岁半后,还可玩标准型少年小足球,连踢带跑,锻炼了全身各个器官,并使全身动作协调发展。
8、积木:孩子在玩积木的过程中,认识了图形,学会了正确分类。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促进了他们智力发展。他们用积木块组装正方体、长方体及“大楼”。先按大小,长短把积木块分成组,按红、黄、蓝、绿颜色把积木块分成类,然后把积木块配成对,还可按大小、长短、颜色多个标准统一起来,进行更复杂的分类组合排序的游戏,进而将积木块组成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等各种类型的正方体、长方体、三角体、棱体、锥体和楼群等。
9、玩具电话:孩子在玩玩具电话的过程中,可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技能和文明用语。一岁半至两周岁的孩子,可以自己亲手拿电话,连续按上几个号码,并能说出:“喂喂,你好!再见!”到两岁半后,在大人帮助下,就能给妈妈打电话了。
10、叠杯:对一个2岁末的幼儿来说,叠杯玩具是最变幻无穷的游戏,既可叠成高塔,又可缩成一只单杯,还可把小积木或其他小东西藏在叠杯内再寻找一番。通过这类游戏,孩子们能够知道虽然有些东西眼睛看不见,但却是实际存在的。
11、玩具车:到了2岁多,幼儿已经能基本控制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可以驾驶小车了。如果小车还能载上他们自己的一些小玩具,而自己又能充当运输司机,那可真是其乐无穷。

1-3岁幼儿识动物普通话

1-3岁的宝宝如何进行认知训练? ?

答:1岁以内宝宝认知能力的训练,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
  新生儿
  对明暗和图案有视觉反应;对强光、声音反应灵敏。对不同的味道会有不同的反应;看新事物时会摒住呼吸。
  1个月
  偏爱色彩鲜艳的物体;能立即注意在眼前晃动的玩具。当你对宝宝说话时他会两眼紧盯着你的眼睛,挥手蹬脚,甚至咿咿呀呀发出声音和微笑。
  2个月
  能注视、追随移动物体;开始识别家庭成员;长时间观察手、脚;会不断重复能引起肢体快感的动作,如吮拇指和挥动手臂。
  3个月
  喜欢听音乐和儿歌;能自言自语、经常咿呀不停;会出声的笑;对周围各种物品都感兴趣。
  4个月
  能寻找声源;喜欢看电视;能摸、握、转、摇、咬某些东西,在桌边时很活跃;能认出熟悉的东西。
  5个月
  会咯咯大笑;喜欢玩游戏,如藏猫猫;会发脾气。能区别自己和镜中自我。
  6个月
  能发出“baba”和“mama”等音节。害怕陌生人。注意力集中。
  7个月
  会四处寻找不见的玩具;能辨别人的脸;会摆弄一个物体,如小木块等;认识某一身体部位。
  8个月
  喜欢玩与人合作的游戏;会对别的婴儿抱有敌意;别的婴儿哭时他也会哭;会做拍手的游戏、再见等动作。
  9个月
  除会说“爸爸”、“妈妈”外,还会说别的一两个词;开始有性别差异;会把单个的物体与别的物体区别开来。
  10个月
  对父母表示依恋之情,和父母一起看画书、找图片;将物体与其特性相联系,“喵”一生就代表猫,看见鸟,就朝上指;能听名称指物。
  11~12个月
  反复练习他所知道的单词;爱看图画、念儿歌、听故事并模仿动作;会盖瓶盖;会指身体2~3个部位。
  3个月
  引导宝贝看运动的物体;不同的家庭成员抱他(她)时,告知宝贝家庭成员的称呼,如“宝贝,我是妈妈哦”“他是你的爸爸哦。”
  4个月
  可以和宝宝玩声音的游戏,如拨浪鼓;多带宝宝到户外,引导其看各种不同的物品,如用手指着气球,告诉他“宝贝,气球,这是气球。”
  5个月
  和宝宝玩藏猫猫的游戏;可以带宝宝照镜子,认识“镜中我”。
  6个月
  给宝贝反复练习各种发音,如“baba”“mama”等。
  7个月
  拿不同的物体给宝宝摆弄,锻炼宝宝的手的触摸觉,让宝贝感知不同物体。
  8个月

  父母离开家要上班时可以教宝宝做“再见”的手势;碰到熟悉的人教宝宝做挥手打招呼的动作;可以经常和宝贝玩拍手的游戏。
  9个月
  经常给宝贝说话,让宝贝感知语言;让宝贝从很多物品中辨认某一物体。
  10个月
  在给宝贝看不同的物体时,要用准确的名称告知宝宝,次数多了后宝宝就能把该物体及其名称建立联系。
  11个月
  和宝宝玩听名称指物体游戏,引导宝宝认识家里的一些常见物品,如灯、冰箱、空调等物体;和宝宝一起看常见小动物的图片,父母同时辅以模仿小动物的发音,慢慢的宝贝就能将动物的图片和发音建立联系。
  12个月
  经常给宝宝念儿歌,看图画书;跟宝宝玩五官的游戏,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五官。

怎样开发2-3岁小孩的智力

你好,2-3岁小孩智力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为小孩儿创造合适的游戏运动环境:从游戏中促进小孩运动和和技能的发展。 (2)培养小孩的言语表达能力: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应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引导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和感觉。多教孩子说歌谣、唱儿歌,这不仅可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还能训练他的音乐节奏感,培养艺术意识。 (3)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动手:智力开发总是离不开知识的掌握,而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看、听、摸等感知活动。应让小孩多接触自然和社会环境,多动手以亲身感知事物,促进智力发育。2--3岁的幼儿听故事时会听得津津有味,家长应抓住孩子好奇、求知的这一心理经常给孩子讲些有趣易懂的故事,这样可增长幼儿的知识。 (4)启发小孩多提问题、多思考:好奇多问是儿童的天性,有些孩子喜欢提问,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家长要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而不能敷衍了事;有些孩子提不出什么问题,家长应设法启发他们让他们自己提问,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提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 (5)鼓励小孩的创造精神:孩子在做游戏、搭积木时,应鼓励孩子的创造精神,引导孩子不重复别人的做过的东西等,而帮助孩子自己想象着做,孩子拆弄玩具时,不要求全责备,因在 '顽皮'的举动中,往往可能是创造力的表现。幼儿创造的欲望仅仅开始萌芽希望一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我的孩子已经3岁了,是不是可以开始幼儿启蒙教育,该怎么做呢

可以试着给孩子进行早教了,平时可以和宝宝玩些早教游戏,如《右脑潜能专家特训营》就挺不错的,里面配有多款能开发宝宝右脑的游戏组,你可以按照宝宝的年龄段来购买相应的版本,很多早教中心都用这套做教具的

3岁孩子该看什么书

适合三岁孩子看的书下面几本我觉得不错,你可以借鉴一下:1、科普类:我的第一本百科全书(自然卷、动物卷) 童趣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出品这套书是迪士尼公司专门为全球范围内3-8岁的幼儿编写的启蒙百科全书。图片是选用了实物图片,贴近生活,孩子容易理解,当然印刷也非常精美,可以收藏。新版神奇校车第一辑 四川少儿出版社出版以漫画的方式来讲述科学知识,科普书的图画一般力求准确,但《校车》中的画看上去并不是原物,而是经过了变形。变形能达到故事性的效果。更符合孩子的阅读方式。2、智力开发类:引进版德国益智图书《第一起跑线》 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本书中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图片能够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力,从而提高他动手动脑,积极参与的兴趣。本套产品的另一大特点在于,为家长精心设计了“家长提示”和“小建议”两个栏目。通过其中的,您可以进一步扩展孩子的思维,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孩子创新思维、逻辑分析、空间想像、判断推理,独立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观察与组合、色彩和谐感,时间、方向概念!3、文学作品类:《阿嚏系列(ABC初级阅读丛书注音版)》“阿嚏系列·ABC初级阅读丛书”是一套由德国引进的图文合一的儿童幽默小说,通过描写阿嚏这种吃垃圾的怪物在和人类交往中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故事,启发儿童的逆向思维,寄寓了绿色环保、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等主题。原著故事想象奇特,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文字上浅显易懂,编排上使用大字体印刷,全文标注拼音,让6-9岁儿童能独立享受阅读。 《迪斯尼--超凡小仙子》 人民邮电出版社《超凡小仙子》的故事发生在仙子港,它座落于神奇的梦幻岛——詹姆斯·巴里(J.M. Barrie)的著作《小飞侠》中的梦幻岛一样。仙子港中央是家园树,那里住着梦幻仙子,其中就有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叮当。翻开书,一阵阵清新恬静的气息会将读者带入神秘的仙子世界中,一道去分享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从中获得许多珍贵的、一生受用的精神和品格。仙子世界的故事会激发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促进孩子们创造力的成长;同时三位小仙子在拯救梦幻岛仙子世界的过程中,从相识到相知、相互理解、彼此欣赏各自的优点,渐渐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怎样与人合作,自信的面对未知世界的挑战,这些故事对小读者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对于父母和孩子们来说《超凡小仙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该书所传达的意义定会吸引许多孩子们和妈妈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关键在于自信——一切由信心开始。

1--3岁的宝宝,体内的含铅量是如何划分的,如果含铅量偏高怎么办?

目前检测血铅水平可靠的方法是石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仪器多为进口,需要专门培训的分析人员,还要有严格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过程中不受铅污染而使结果偏高。目前一般检测单位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很多保健品厂家沿用血锌卟啉等简单方法得出的儿童铅中毒数据不可靠。

目前国际公认的、惟一能够衡量儿童是否铅中毒的指标,是血中的铅浓度(简称血铅水平)。《指南》依据儿童静脉血铅水平分别诊断“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后者又分为三级,便于分级管理。

高铅血症: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为100~199μg/L(微克/升);

铅中毒: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200μg/L,依据血铅水平分为轻、中、重度铅中毒:

轻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200~249μg/L;

中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250~449μg/L;

重度铅中毒: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450μg/L;

父母们应该知道的:铅中毒的孩子哭声大

★如何分级处理

高铅血症和轻度铅中毒:只需脱离铅污染源,经卫生指导、营养干预即可;

中度和重度铅中毒:在脱离铅污染源,卫生指导,营养干预的基础上,可采用驱铅治疗。

近年来,多项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普通城市(工业污染区除外)约有30%的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ug/L,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但血铅水平高于250ug/L的儿童,比例仅为2%左右,大多数铅中毒儿童血铅水平是在100-250ug/L。对于这样水平的铅中毒,国际上的一致意见是,只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干预、行为干预和营养干预,便可逐渐降低血铅水平,不需要服药治疗或排铅。

如果发现宝宝血铅高应该怎么办?

如果宝宝血铅水平较高,应去铅中毒门诊由医生进行诊治,寻找造成孩子血铅水平升高的原因并配合医生加以去除。对于轻度铅中毒儿童应改善环境、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注意饮食营养的调理。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主张用药物驱铅,因为毕竟大多数宝宝的血铅不是高得非常厉害,而用药肯定会有副作用。

比较好的方法是选用保健品,就是通过食用含铁含锌高的保健品把身体里的铅置换出来。每天都要喝的牛奶就是一种很好的置换食品。因为牛奶含钙比较高,我们知道铅钙都是二价元素,这样就可以通过元素的竞争来置换掉铅。另外一些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许多水果也有很好的驱铅效果。

如果宝宝大了,可以让他多吃一些肉之类的动物蛋白。豆腐、豆浆等豆制品的植物蛋白含钙也比较高,也是宝宝的好食品。此外,果胶有抑制铅吸收的作用,酸牛奶可刺激胃肠蠕动而减少铅吸收。平时还可以给孩子多吃些富含钙、铁、锌的食物,这样可以减少铅的吸收。

专家提示

效果理想的食疗排铅方法

目前,食疗排铅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父母可有意让孩子多吃以下几种食物:

含丰富的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与铅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从而随粪便排出体外。每天至少摄入150毫克维生素C,已有铅中毒症状者需增至200毫克。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及一些植物的叶子,带酸味的水果如橘子、柠檬、石榴、山楂,尤其是酸枣中的含量最丰富,苹果、草莓、鲜辣椒、卷心菜、蒜苗、雪里红、西红柿、菜花等也含有维生素C。

含丰富蛋白质和铁的食物。蛋白质和铁可取代铅与组织中的有机物结合,加速铅代谢。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鸡蛋、牛奶和瘦肉等,含铁丰富的绿叶菜和水果则有菠菜、芹菜、油菜、萝卜缨、苋菜、荠菜、番茄、柑橘、桃、李、杏、菠萝和红枣等。

大蒜素。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与铅结合成为无毒的化合物,每天吃少量大蒜可减少铅中毒发生率。

参考资料:
http://www.61baby.com/baby/200807/021053418758-2.html
http://www.61baby.com/baby/200802/021209588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