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特梭利博士的经典故事:一个妈妈抱着孩子出游,路上走热了,便把外套脱下挂在手臂上。孩子大哭,怎么都哄不住。蒙特梭利博士看到此景,她让这个妈妈把衣服穿上试试,果然一穿上孩子就不哭了。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
2、情景故事一:一位育婴师注意到她所照料12个月的女宝宝,看到小区广场里跳舞的爷爷奶奶显得高兴和感兴趣。她就每天10点左右晨锻时把这个女宝宝带到小区广场前,看着她随着音乐拍手、摇动身体,因为她知道这可以给这个宝宝持久地快乐。路过的阿姨们看到这个可爱的宝宝,停下来跟她打招呼,试着逗她玩,她就停下来,没有了前面的喜悦。等阿姨们走开后,音乐声再次进入她的世界,她又恢复了手舞足蹈。
家人邻居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3、情景故事二:
早餐时间,营养健康的美食端上来,一家人陆续来到了餐桌旁就坐,开始准备吃早餐,2岁的弟弟洗好手走到餐桌旁,突然哭了起来,嘴巴里还喃喃地说着:哥哥,哥哥……”妈妈一看,哥哥此时正坐在弟弟的位置上。调换位置,很快,破涕为笑。
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味营养的早餐为身体增添力量!
无论是快乐地表现还是伤心地哭泣,在许多生活情景中,我们看到婴幼儿的这些现象都可以用一个词来解说:秩序敏感期。因为婴幼儿对秩序的敏感,即使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可以感觉到。经典故事中,在这个孩子看来,衣服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搭在手臂上的。情景故事一,婴儿听到喜欢的音乐、看到喜欢的舞蹈时显露出的高兴和手舞足蹈,从中可以看出对秩序敏感性的积极表现。情景故事二,婴幼儿秩序敏感期的存在更清楚地表现在婴幼儿所遇到的障碍上。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旦秩序被打乱,可能会通过发脾气的方式引起我们的注意。只要回到秩序,他的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敏感期是指生物刚生下来,还在生长的时候,所获得的一种特别的感觉力。
由此,大家可以明白:在大多数情况下,婴幼儿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秩序敏感期。由此,大家更想知道什么是敏感期”?那么,神奇的敏感期”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玛丽娅.蒙特梭利发现了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
荷兰科学家德、弗里斯在一些植物身上发现了这些敏感期。他的好朋友德裔美国生物学家雅克.洛布,首先在昆虫身上注意到这些敏感期。他所举的一个例子是普通幼虫变蝴蝶的故事。我们知道,幼虫生长很快,具有能毁灭植物的贪婪的食欲。惊人的事实是:一旦幼虫长大到能吃较粗的食物时,它的敏感期就过去了,它失去了对光的敏感。这种本能失灵了,完全消失了。它不再特别被光线所吸引。同样是这只幼虫,过去对吃表现得如此贪婪,现在迅速改变而表现出另一种苦行僧式积极的敏感。它为自己造了一个叫茧”的地方,它在里面蜕变着,最后变成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一跃而出,闪耀着美丽的光采。
精彩内容推荐去欣赏绘本《好饿的毛毛虫》。
玛丽娅.蒙特梭利发现了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
她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婴幼儿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敏感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搭配或培养他们,使得这种能力真正的发展起来。
举例来说:绘画。如果孩子喜欢用画笔涂鸦,他不需要特定的理由就对涂涂画画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兴趣为止。但有些成人会从洁净的角度出发,不让他们在家里涂鸦,或看到孩子无意中把颜料或蜡笔画到沙发或墙壁,就呵斥阻止孩子。结果,过了这个敏感时期,等孩子们长大以后,再让孩子们去学画画他就没什么兴趣了。
曾经的我们都被呵斥过;如今的孩子都这般幸福,被理解尊重!
玛丽娅.蒙特梭利总结出儿童敏感期共有6个: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1-3岁、感官精致化敏感期0-5岁、动作协调敏感期1.5-4岁、社会行为敏感期2.5-6岁、小物品敏感期2岁左右。(这是最真实的记录)
有的教育机构、学者或书本上说是九大敏感期
请注意!!!
1、婴幼儿在他的敏感期里遇到阻止而不能工作,他的心理就会紊乱,心情也就会变差,哭闹,发脾气。
2、人们对婴幼儿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
3、婴幼儿是在他的敏感期里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些东西的。这就像一束光从内部射出来的,或者就像电池一样能提供能量。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婴幼儿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另一方面,当这个敏感期消失之后,经过思维的过程、主观的努力和不倦的研究,智力的成果表现出来了。
有一盏灯,指引孩子的能力发展
最后,希望我们一起知道婴幼儿的敏感期”这个心理小秘密后,更加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爱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