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很多小朋友一样,我们家猴哥从小也喜欢玩水,两岁多的时候就喜欢泡在小区的游泳池不想走。一直到现在,每天晚上洗澡还要在澡盆里游泳”,洗完澡也不愿意出来。
前段时间我们带到她到长江边的公园里去玩了一次,她很开心,回来也一直念念不忘。
上个周末,我跟她爸爸就想着再带她去玩一下。结果等我们驱车到了那里,停好车才发现,长江水位上涨了不少,把江边一条散步的人行道都淹没了。
陪猴哥在江边玩
整个江面更加宽阔,也很壮观。不时有运沙船经过,激起的水浪拍着岸边,让人产生一种波涛汹涌的感觉。看到这情形,我们也一度考虑还要不要带她去玩。
但是江边还是有不少钓鱼的老大爷们,还有在江里游泳的,看来是习以为常了,像我们不是在长江边长大的,很少见到这样的场面。
考虑了一下,我们还是带着猴哥到了江边,但一开始也仅限于玩沙,离水面还有一段距离。而不是像上一次一样,还到下水的步梯上跟江水亲密接触了一下。
上次玩水
玩了一会儿沙子之后,我们挖了沙坑,需要打水,就逐渐接近江边了。时间久了,猴哥爸爸发现外面到江里还有一段距离,我们也就逐渐玩开了。
猴哥喜欢用她的小桶打水,但我们也给她指了、带她看了江水的凶猛,跟她说明了水边的危险性,告诉她不能一个人自己去打水,必须要爸爸妈妈陪着才能去。
玩沙
她也一直记着这条要求,每次要打水都拉着我或者她爸爸的手去。看着不停有游泳的人下水、上岸,我们也忍不住想去玩一下水。
其实这个江边散步的人行道水并不深,就淹到我小腿的位置。虽然水浪一次次涌过来,还是能让人感受到江水的汹涌,但看到外面还有一条护栏,我们也就同意让猴哥再玩一下水,她爸爸也一直在旁边看着。
毕竟是长江,虽然看似平静,其实江水流速很快,水浪冲击也很凶。让她亲自去感受一下水浪冲击的力度,她才会知晓大自然的厉害、江水的危险,懂得害怕,产生畏惧和敬畏之心。
在妈妈陪伴下玩水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都会一定的叛逆心理,越是大人禁止的东西,他越想要去尝试一下。尤其是在几个叛逆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严重,如果这个时候不引导好,可能会影响他的性格和心理,以及他与父母的关系。
就像游泳的人都带了泳圈或气囊,或结伴下水一样,我们也在注意了安全的情况下才带猴哥接近江边。并且,一直跟她讲很危险,不能一个人或者在没有大人的时候和小朋友来这里玩。
如果一味禁止,可能管得了一时,后面她还是会偷偷的干,还不如让她在大人的陪伴下去玩,自己去体会到危险性,自觉的不去贪玩。
几个人在江里游泳
昨天看了两篇文章,分别是上海和深圳的两位妈妈的故事,看完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上海那位妈妈,在辅导8岁女儿做作业的时候,两人发生矛盾,她胸口被女儿扔过来的剪刀扎进去3.5厘米深,离主动脉仅仅6毫米。可以说是相当危险了。
妈妈被剪刀扎进胸口
另一位深圳的妈妈,据说暑假期间孩子的补课费就花了7万多,但孩子在补课的时候偷偷玩手机,回家又抱着平板,妈妈制止的时候,他竟然掐住妈妈的脖子,气得孩子爸爸当场用脚踩碎了平板。
看到这样的新闻总是很惋惜,为孩子,也为父母。很多父母也在郁闷和疑问,小时候那个乖宝宝到哪儿去了,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模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教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长期的耐心引导。很多家长都有种感觉,随着给孩子辅导作业,脾气日渐火爆,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有的家长甚至表示,自己辅导有心无力”,干脆直接丢给辅导机构,以为就万事大吉了,而从不问问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猴哥走了还不忘带一桶桶沙子回家
孩子也有情感需求,也想要家长的陪伴,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他而他又不喜欢的补课、培训,只会增加他的逆反心理,敷衍、排斥甚至抵制。家长也陷入加班挣钱送孩子去补习班,自己没时间陪孩子、陪家人的恶性循环。
很多家长觉得只要是为他好的,哪怕他现在不理解,只要强迫他去做了,去学习了,以后他会明白的,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但孩子可能在他明白和理解之前,就不能好好学习,比如深圳那位妈妈的孩子。
要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可以不可以倒过来呢,先让孩子理解父母,明白父母,然后再让他学习。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在于多沟通、倾听,多陪伴,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当他有一个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或许他可以自主学习,主动去补习班,甚至不需要补习班。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字为作者原创,欢迎转发、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