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儿子写作业,写刚学的人字,不会写撇,不会写捺
我说不会写,妈妈教你,然后我想抓着他手写,结果他强烈的拒绝了我,强烈要求自己写
写一了一会,写不好,又很挫败,笔一扔,妈妈,我不想写了
我说:可以,那就不写吧
孩子更生气了,一边哭,一边说,写写……
我:……(不知道咋办了,手足无措)
回过头来想想,4-6岁这个时候的孩子,有强烈的自主感,想事事都自己做,做不好,又会感觉到自卑。
我说,不想写,就不写吧,出发点是想先接纳他的情绪,让他平静一下,然而说话的内容却不是很合适,让他更挫败了。
后来想想也许我说‘不会写人字,感觉到有点挫败,宝贝希望自己可以写好,对吗’这样也许他更容易接受一些,情绪会平静的更快一些。
在碰到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时,有时候父母们感觉一股火蹭一下就上来了,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对着孩子就宣泄出来了,结果就是问题没解决,孩子的情绪更严重了。
那么在父母们碰到问题的时候,如果觉察到自己的情绪要失控,最好就是给自己一个独立的空间,平静一下,思考一下,然后再来处理孩子的问题。
如果实在没控制住,对孩子发火了,那么事后还是要认真跟孩子道个歉,然后再跟孩子讨论碰到类似的问题怎么办。
在碰到孩子的行为问题是,很多父母都着眼与眼前的问题,围着问题打转,父母们这个时候可以尝试着放下眼前这个行为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比如孩子撒谎了,不正确的做法是,他撒谎的时候如何去惩罚他,让他不敢撒谎;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如何增加孩子的信任感,让孩子可以在我们面前安全的承认错误。
碰到问题的时候,父母们有时候也不必太焦虑,虽然我们明白很多育儿道理,然而做的时候却会‘阴差阳错’‘手忙脚乱’;这也是很正常的,父母们能察觉到自己的语言方式,教养方式不对,知道下次如何做,就是很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