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以娇惯”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
在微信的搜索功能里,我搜到了很多这样的文章:
《娇惯孩子,会毁了他的一生!》
《娇惯孩子有哪些坏处》
《你不能养孩子一辈子,就不要娇惯他》
……
娇惯孩子不好,当家长的心里都门清。
两口子为孩子吵架,总会最终落到一句:都是你惯得。
道理谁都说的出,可是想要做到,好像特别难。
每天总有人苦口婆心的在劝导家长,不要在娇惯孩子。
却没人回答过这个问题:如何才能不娇惯孩子?
今天康少妈告诉你答案:规则育儿,让你的孩子懂得边界。
02
有一次亲戚带孙子来我家玩,康少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小孙子看上了康少的一个超级飞侠,很喜欢,手里一直拿着不撒手。要回家的时候就因为玩具哭闹起来。
亲戚看到孙子哭了说:玩具给我孙子吧,回头我给康少在买一个补上。”
一个玩具,在我们成人看了没什么,可是不同的处理方法,给了孩子不同的三观。
娇惯型的家长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没有底线。
不管孩子要什么,给!
不管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同意!
他们判断一件事同意还是否决的标准,是看孩子会不会哭。
会哭?那就同意。
不哭,那就不同意。
同不同意的决定权在谁?在孩子。
表面上,孩子是弱者,在实际的亲子关系中,孩子是主动者,是发号施令的操控手,而家长是被孩子操纵的木偶。
想要改变被操控的现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控制权从孩子身上收回来。
03
控制权交出去容易,收回来难。
要学会给孩子画线才行。
让孩子懂得有边界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这条线怎么画?如何约束自己的孩子,既能让他自由的成长又不至于出格?其实掌握好这几条规则就够了。
规则一:给孩子画底线。
对于很多娇惯型的家长来说,没有底线是无限制的娇惯孩子的重要原因。在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对孩子的需求可以容忍到什么地步。
我母亲给我讲过一对儿母子,妈妈是农村教师,儿子考上大学了,家里为了儿子将来考虑,拿出父母几十年的积蓄付了首付,在省会给儿子买了房子,可上学没多久,儿子便逼着妈妈买车,还点名要红色的奥迪A4,因为女朋友喜欢这个车。
这个妈妈被儿子逼到在学校办公室里嚎啕大哭,买房已经掏空了家底,还有每个月的房贷,根本没有钱再买车了。
儿子却说:你死也得给我买。
妈妈东拼西凑终于把车提回来了,但是开了一个月就被撞到报废,原因是这个儿子根本没驾照。
底线,如果一开始就没坚守好,最终就只有没完没了的妥协。
作为家长,我们的底线,必须想清楚、搞明白。
每个家庭条件不同,底线自然有不同,我们对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件事上,会有不同的承受度。但不管是条件优越还是一般,必须给孩子画底线。
规则二:底线要提前定。
在成人社会里,每件事情的运转都有自己的一套法则,我们都习惯接受这条规则,并在规则里行事。
这些规则有些是隐形的,有些是明确的。但不管哪种形式,在做这件事之前我们都清楚的知道并去遵守。
举个小例子来说,我们去卫生间,知道根据门口的标志去判断男女。这条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早已根深蒂固在我们的脑海里。在我们做出去厕所”这个行为之前,我们会下意识的按照这条规则去行动。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没有及时给孩子把底线定好。
夏天,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在户外玩。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妈妈叫孩子回家,孩子死活不回,就要玩,妈妈怎么叫都不走,最后要么是妈妈获胜,孩子被强行带走,要么是孩子获胜,妈妈妥协再玩一会儿。
底线,是需要在提前说好的。下楼前跟孩子约定好多久回家,告诉他出去玩也是有限制的。
孩子一旦习惯了,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行动,会导致孩子行为越来越放肆。直到有一天家长再也忍受不了。
规则三:底线不是家长的一言堂。
凡事商量着来,在亲子相处的时候,这点非常重要。
尊重孩子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其实最好的尊重就是去倾听孩子的声音。
和睦的亲子关系,是在孩子和家长之间,找出一个双方都认同的舒适区。家长和孩子都要有所取舍和让步。
这条边界就是一条舒适带,画出的界限既能让家长接受,也能让孩子获得足够的自由。
结语:
很多娇惯型的家长最大的问题,就是给的太多,想的太少,如果每位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能把这几条规则好好想一想,把这几条规则执行下去,一定可以找到亲子关系的舒适区,娇惯的问题也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