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孩子八个要吃手。
首先要明确一点,吃手并不是什么戒不掉的坏习惯。吮吸手指是正常的反应,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是正常的觅食反射和吮吸反射的一种表现。0-1岁宝宝确实有吮吸的需求,吮吸能带给他们安定感,也是手眼协调的锻炼哦。
其次再明白一点,宝宝吃够了,自然也就不吃了。大部分宝宝1岁后都会减少吃手。如果刻意阻止,很可能适得其反,陷入越不让怎么样,就越会怎么样”的魔咒,未来孩子可能变得调皮、冲动、缺乏自制力。
美国儿科学会表明,频繁吮吸长达三四年以上才会对牙齿造成影响,所以对于小宝宝们吸手指,大人们不用太焦心。
吃手太厉害怎么办?
转移宝宝注意力
多和他们玩耍、讲故事,让宝宝忙活起来”,自然就不会闲得无聊去吃手了。而且玩游戏还能增加亲密度、开发宝宝智力呢!
还可以时常带宝宝去室外,用周围的新鲜事物吸引宝宝的注意,妈妈引导宝宝用手抓抓树叶、触摸小动物,让宝宝意识到自己小手的多种用处,比吃手可好玩多了。
懂宝宝的需求
《发展心理学》指出:安全型依恋的宝宝,情绪会更平和,对事物的反应也会更灵敏。影响依恋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抚养质量。妈妈越能对宝宝的需求作出快速回应,他越能体验舒适和愉悦,从而形成安全型依恋。
比如4-9个月的宝宝开始出牙了,又痛又痒,睡着了也难得安生。这时妈妈们需要给宝宝准备各种合适的磨牙棒、磨牙饼干,一种不喜欢就换另一种,不然宝宝就只能吃小手了。
安抚物加持
宝宝如果在吃奶之外还有强烈的吮吸欲望,安抚奶嘴可以满足他的需求。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安抚奶嘴的使用,是利大于弊的。大月龄的宝宝,大人们可以为宝宝引入毛绒玩具、小毛毯等安抚物。就像《爸爸去哪儿》里kimi的小黄,就有效舒缓了kimi在陌生环境和人群中的紧张和压力。
小总结,宝宝吃手为正常,妈妈不要太焦心,读懂需求要快速,安抚物是好伙伴。
爸爸妈妈要时常陪伴宝宝,这个陪伴重在互动哦,让宝宝有事做、有安全感”才是解决吃手问题的终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