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就是与家长争夺权利,这里所指的权利并不是实质的利益,而仅限于某些家庭冲突事件中的优势地位。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庭矛盾的频率显著增加,曾经言恭耳顺的孩子,逐渐变得叛逆顶嘴,知错不改。对此,有些父母选择加强对孩子的控制,试图用权威打压孩子的嚣张气焰。而这种态度在孩子看来,无异于挑衅和对抗,为了捍卫自己的自尊,孩子自然会以更激烈的方式表达不满。当双方都以输赢态度处理家庭矛盾时,权利斗争由此拉开帷幕。
众所周知,大多数对抗中,通常只会产生一个赢家;家庭矛盾亦是同样道理。不同于任何外部的竞争矛盾,在家里无论哪方落败,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都是损害关系、降低自尊的悲剧。因此,作为家长,应学会如何在与孩子的矛盾中寻求双赢;即是避开正面冲突,通过协商等方式达成共识,将事情引导向好的方向发展。
比如当孩子很快将得到的零用钱花光,再次伸手索要时。很多父母会指责孩子不懂节制,并直接拒绝孩子的要求。此番举动换得的,很可能是孩子死缠烂打地央求,或是激烈地争吵索要,也可能是更加严重的诓骗和偷窃。而以双赢态度处理此事的父母,则会告诉孩子,说自己也刚好把钱花光,要等到发工资才有钱;顺势引导孩子在今后的消费中学会节制和做好预算。
在第二种情况中,父母通过谈判和创造性的方式进行教育,身体力行而非只用语言向孩子讲授道理;这样的方式,远胜于强硬拒绝或不断妥协给予。
青春期的孩子有权利期待父母成为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的领导者,而身为领导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诚实。如果父母面对孩子时都避重就轻、谎话连篇,孩子自然也会依样模仿。所以,情感的诚实是最重要的。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很旺盛,他们会花费很多时间来发现这个世界上的各类现象和事物。在此期间,他们会变得非常感性,很容易产生各类兴趣和想法,他们会对太阳下的任何事物产生质疑。这是很好的事情,如果引导得当,孩子们很快就能认知到成人世界的规则和秩序,并尝试遵守和模仿。
作为父母,应该支持这个发现的过程,这样每个人都能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效果。所以,如果家中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且家长能够支持孩子的好奇心,那么这个家庭就可以重新焕发生命。众所周知。很多父母已经失去了希望,也对已有的各类现象和结论已经产生厌倦。而孩子们的质疑和问题也会给予他们机会,去回顾过去和更新思想。通过与孩子沟通,父母更容易了解孩子的疆界和底线,也更容易发掘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而找到更合适的方式助力他们的成长。
在培养良好习惯或制定目标时,若直接向孩子提要求,得到的很可能是拒绝;如果父母站在平等尊重的角度,与孩子制定协议,从开始就明确奖惩,孩子往往会比较容易接受。但请诸位父母注意,协议中如果承诺要给予孩子奖励或做到某些事情,孩子满足条件后就一定要兑现,如果做不到,事前就不要承诺。假如承诺了没有做到,就很可能会使孩子丧失相信他人的能力,今后为人处事也不会再重视信用;毕竟连最亲近的家人都不守信,其他外人自然更加不值得信任。
曾有家长抱怨,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开始与家里疏远,平常只愿意与同伴在一起,因此很担心孩子会脱离家庭。但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青春期的孩子同伴意识增强,因此很容易融入各类同龄人的社交圈。但这并不意味他们抛弃或者拒绝了家庭,而只是在此期间朋友比父母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家中有相似境遇的孩子,更容易相互吸引并成为朋友。作为父母此时要做的,就是以真诚的方式来接纳孩子的朋友,同时还要认识到,孩子正在中止对父母的依赖,尝试着相互扶持走向独立;这都是孩子成长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因此,父母必须学着逐渐减少对孩子生活的干预,将控制代办转变为帮助性的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尽量避免陷入权力的控制和争斗。很多父母只要孩子不听话,就会不由自主很愤怒,要去控制孩子的行为。这其实是由于他们曾经受到父母的严格控制,所以当自己成为父母后,就会不由自主产生作为父母的自负感,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由自己决定如何培养,凡事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这样的相反无疑是错误的,请诸位父母引以为戒。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越施加控制,就只会越适得其反。因此一定要寻求双赢,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爱的,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被无条件接受的,那他自然会逐渐接受和理解父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