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爷爷带娃出门散步,看着孩子走路姿势,网友:气质这块抓得稳稳的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家有宝宝的父母,在宝宝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不难发现,宝宝特别喜欢模仿,爸爸妈妈做什么,宝宝也会跟着做,有时是一个动作,有时是一句话,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模仿能力会越来越强,只要他认为有趣的,都会下意识的去模仿。

宝宝模仿爷爷走路,一看就是一家人

视频里的宝宝,从小就在爷爷身边,很喜欢和爷爷一起玩,这天,爷爷带娃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宝宝竟然学起了爷爷走路,那姿势,那神情,拿捏得准准的,可爱极了。

只见,宝宝和爷爷并排的走着,爷爷双手交叉背在身后,挺着肚子,慢悠悠的走散着步,一旁的宝宝如出一辙,同样的背手,肚子也微微挺着,迈着和爷爷一样的步伐,特别那神情,有点微微的出神,漠然的看着前方,简直和爷爷一模一样,和爷爷并排走一起,像爷爷的缩小版。

爷爷起初还没发现宝宝在模仿他,走了一段后,低头看了下孙子,才发现孙子的动作和自己一样。爷爷刻意放慢看步伐,宝宝的步伐也跟着爷爷慢了下来,爷爷加快,宝宝也跟着加快,看得爷爷忍不住笑了出来。

沉迷于模仿的宝宝,听见了爷爷的笑声,抬头看一眼爷爷,想看看爷爷在笑什么,表情是什么样的,自己也要及时改变一下自己的表情,没想到,一抬头,就看到爷爷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看来,自己模仿被抓包了。爷孙俩人相视而笑,画面瞬间变得十分温馨。

宝宝的这一段模仿,可谓是惟妙惟肖,看得网友们直呼:气质这块抓得稳稳的。

小小的身子,大大的模仿力。模仿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来探索这个世界。越是刺激的事情,孩子越爱模仿,这会带给他们兴奋感,舒服感,甚至成就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么刺激的事情,自己也做过。

孩子爱模仿,是好还是坏,取决于父母能否正确的引导。正确的引导,能让孩子在模仿中感受到更多有意义的乐趣,学到更多终生受益的技能。

正确引导孩子模仿,父母需注意这三点:

1、 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引导孩子正确模仿的最重要的一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当孩子一岁开始,就会主动去模仿大人的行为,父母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这时就要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了,尽可能的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2、 不好的行为不要搞神秘

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去模仿成年人的某个行为,最好的方法是跟孩子讲清楚,让孩子了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孩子既然都看见了,产生好奇心了,就不要回避,不要搞神秘,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跟孩子讲明白,孩子明白了,好奇心就没了,自然会转移注意力。同时,跟孩子说明行为原因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同理心,更好的学习到其中的道理。

3、 学会独立思考

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要及时让孩子去思考这个行为是正确与否,能不能去模仿。如:看到有人在马路上嬉戏,可以问孩子这种做法对不对,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孩子去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及时纠正模仿行为对孩子不确定的潜移默化的的影响,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让孩子懂得并不是所有行为都是可以模仿的,行为也有好坏之分,不可以随意模仿。在下次想模仿某个动作时,能懂得思考这个动作是好还坏。

好的引导,能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孩子正确的有样学样,离不开父母的正确教导,作为父母,要多留意孩子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引导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