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该烧纸吗?
必须烧啊,祭祖的一种方式。。香,花,烛,果,都可以。。。祭祖也叫不忘本。。不过现在人,尤其是基都徒,都不允许烧纸。。算一个弊端吧。。中国有句话,叶落归根,认祖归宗。。孝道的体现。。他就违背了这一点。。。。 查看原帖>>
求采纳
中元节烧纸有什么讲究?
中元节烧纸需要在纸钱种类、烧纸方法、烧纸准备、烧纸地点和烧纸时间这几方面要有所注意。
1、买纸
首先买烧用的钱纸时要注意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一张就好几亿,那钱不实,都不如旧卢布、越南盾值钱。不过在烧大钱的同时,多少烧点儿这样的也未尝不可,下面有不少讨债鬼,死皮赖脸地跟你要钱,不给就磨你,那就得这种小钱儿答对他们。要买黄草纸,铺开后拿一张一百元的真钱在纸上压,要感觉这一百元是个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盖上去,直到把整张纸铺满。这样的烧纸在下面才是硬通货。钱才实成,揣在兜里才有面子。
2、烧纸叠法
叠好烧纸,一刀烧纸分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不然一摞纸想要它燃烧起来是很费事的。叠起来烧会很方便。
3、烧纸准备
准备去烧纸前,你最好预备好火机(最好是防风的,七月十五阴气重,风大)和一根小棍。这样方便你在烧纸的时候拔起压在一起的烧纸,让空气流通,方便燃烧,家里用废的拖布杆就是不错的选择,但注意,用完之后就不要再拿回来,直接扔掉好了。
4、烧纸地点
要烧纸前在要烧的地面画个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里面,西北角要留个缺口,方便下面的亲人进来拿钱。
5、烧纸时间
要天黑透才去烧,天亮没谁敢出来取钱的。去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量绕开,不要踩到,有时候一个路口排满了纸灰堆,想绕都绕不开,那只好请你小心地穿插过去,有时候还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过去之前你要先说一句,对不起,借过。
中元节烧纸钱是为了给去世的人使用,也是一种悼念方法,让去世的人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够幸福生活。烧纸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据高承《事物纪原》卷九载:“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在《史记·酷吏列传》中也有关于纸钱的记载:“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由此可知,纸钱之俗早在汉代就有了。
鬼节那天亲人要烧纸吗?
没所谓该与不该,只看你个人的观点,烧不烧都可以有理有据 这本来是一种民俗文化,寄托对亲人的哀思,烧纸只是一种形式,跟别人扫墓上供送花都是一样的,国家也不提倡也不反对的.
鬼节不烧纸行吗?
可以
上坟不烧纸,可以用鲜花替代,文明祭祖。
鬼节不让烧纸了用什么能代替是很多友友好奇的,毕竟按照传统,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扫墓,随之而来的烧纸、焚香、燃放鞭炮也成了引发各类山火的“导火索”。
每年清明期间也是全年火灾高发的高危时段。所以为了保护环境,文明祭祖,可以用鲜花替代烧纸祭拜祖先。
鬼节一定要烧纸?
可以理解为迷信但是照古人说法1是烧给已死的人在阴间用 2是希望已死的人保自己平安
为什么鬼节要烧纸钱
鬼节,你为什么烧纸钱?淮南雪鹰/文 我们家乡把农历的十月初一、七月初一都叫做“鬼节”,我不知道这个节日的由来,但单从这个“节日”的名称,就知道这是个纪念逝去的亲人、朋友,表达哀思的日子。在这样的晚上,我常常看到许多人在城市的路口燃烧纸钱,袅袅的烟雾中,仿佛我们对亲人的眷顾,对朋友的思念,都在慢慢飘散……每当看到此情此景,我首先会想到我的逝去的亲人,我想今天晚上是一个与他们有关的节日。但是,我不去烧纸。因为我知道,这个节日叫“鬼节”。我逝去的亲人、朋友,即便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他们不会在地狱,不会受煎熬。他们应当在天堂里享受另一种快乐。“鬼”不是他们的称呼,他们应该是神仙。对在这样的节日里烧纸的人,我无言以对。但是,我在这样的“节日”里,不会为我逝去的亲人燃烧纸钱。
2016年中元节念经超度不烧纸钱行吗
可以的。本来中元节也叫盂兰盆节,是解除祖宗及一切饿鬼苦难的日子,供僧供灯,念经超度,回向他们,就可以了
中元节用不用上坟
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中元节 放河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不用,只要拜祭就行。。希望你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