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倒了粥丢传统美德 浪费行为让人忧 孩子勤俭节约怎培养?

导语: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如何做到勤俭节约上,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前辈已经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我们去学习去继承去发扬光大。然而,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当今社会,特别是在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孩子身上,经常会看到浪费行为的出现。不由得让我感觉到加强孩子勤俭节约思想教育,培养孩子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必要性。那么,孩子勤俭节约该怎么去培养呢?

▲ 吃早餐看见浪费现象。

昨天有事请假不用上班,早上去菜市场打算买菜,买菜前在一个餐饮店里点了一碗粉当作早餐,店里吃早餐的人还挺多的,还没轮到我便坐下来等着,旁边一位老人端着一碗粥正喂着一位大概5岁这样的小男孩,从这位老人与餐饮店里工作人员的语言交流中得知是奶奶在喂孙子吃早餐。

快点吃,我还要去帮忙收拾碗筷。”、快点吃,别老是一边吃一边在说话。”我在吃粉的过程中频繁听到这位奶奶在催促孙子快点吃,或许是吃得所剩不多了,这位奶奶见前来店里吃早餐的顾客越来越多,而其他桌面上放着顾客们吃完早餐后留下待洗的碗筷,便对孙子说粥剩不多了将它倒在装剩饭剩菜的桶里,奶奶去收拾碗筷。

孩子却不是按照奶奶的意思去做,而是将剩粥倒在店面前的水沟里。奶奶在收拾碗筷过程中看见孙子把粥倒在水沟里便骂孙子浪费粮食。

看见这位小男孩把没有吃完的粥倒掉,倒的过程中不是遵照奶奶意思将它倒进装剩饭剩菜桶里待拿去喂鸡鸭,而是直接将它倒在店面前水沟里浪费掉。不由得让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中的一首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男孩这行为不正是我们平常时常说的浪费粮食现象吗?

朱德在《勤俭》中说过: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意思是丢掉勤俭的传统,滑向奢靡的泥坑,是很容易的,可从奢靡的泥坑爬出来,回到勤俭的路上,就很难了。但不管怎样难,我们也要遏制目前的奢靡之风,恢复勤俭传统。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江山就可能被断送,改革开放的成果就可能被耗尽。足以说明浪费的可耻和所带来的影响及严重危害性,足以说明养成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 从故事中正确理解勤俭节约。

提到勤俭节约,你们知道勤俭节约”是什么意思吗?勤俭节约指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勤俭节约的感人故事:

→ 明太祖朱元璋故乡凤阳,从古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给皇后过生日的时候,所选用的食材也只是胡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招待参宴的朝廷众官员,且还与朝廷众官员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 毛主席希望别人做到的事情,他先严格要求自己,自己先做到自己先树立好榜样。在饮食上粗茶淡饭,睡的是硬板床,穿的是粗布衣,生活上极为简朴节约,一件睡衣来来回回补了73次、穿了20年。国家处在经济困难时期,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主持召开会议,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毛主席留参会人员吃饭,餐桌上只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从以上所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出,从古至今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家庭的传家之宝,不管是家庭还是企业,想过好日子就要勤俭节约,而不能外面挣块板、家里丢扇门。

▲ 孩子身上缺乏勤俭节约,原因在哪?

向往美好生活是每一位人的夙愿,然而美好生活得来却是不容易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面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本应该好好去珍惜更加需要传承好发扬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然而,现实生活中诸如前文所说的小男孩浪费粮食现象时有发生,足以说明孩子缺乏勤俭节约意识,从表面上看孩子倒掉的是粥,但实际上丢掉的却是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浪费行为让人堪忧,也暴露出了孩子勤俭节约该怎么去培养?

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常见的浪费现象表现在:

→ 吃方面:浪费水果现象在孩子身上经常能看到。比如:一些小孩拿苹果、雪梨来吃时没吃多少就把没吃完的苹果、雪梨给丢掉。

→ 穿方面: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一些小孩在穿衣上十分挑剔,父母给她、他买的衣服还很新也没有烂,或许是嫌弃不时尚、或者嫌弃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又或许是款式已经过时,要么将衣服长期存放在衣柜里,要么直接送人,更有甚者直接丢掉。

→ 用方面:拿孩子玩的玩具来举例子,一些孩子在玩具上的浪费现象表现为重复购买、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后不懂得爱惜,更有甚者还存在着故意损坏现象,损坏后又哭着去买。

既然浪费是可耻的,那么小孩缺乏勤俭节约意识的原因在哪?

第一,孩子生活在安逸的家庭中,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不懂得勤俭节约的概念。

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父母这一代人虽然经历过艰难困苦,但在生活得到改善之后并不想自己的孩子再过上像父母这一辈人的艰苦生活,日常生活中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思想的引导与教育,对孩子勤俭节约要求不高。

第三,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下,或许父母也不太注重勤俭节约,平常时在孩子面前也没有很好的树立起勤俭节约的好榜样让孩子去效仿去学习。

第四,或许孩子存在懒惰思想,就像前文那位奶奶叫孙子把吃剩的粥倒进装剩饭剩菜的桶里,或许是孩子懒于动手又或许是孩子不懂得勤俭节约,直接将粥倒在店面前的水沟里。

▲ 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说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 意思是说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足以说明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也足以说明要勤俭节约的重要性。那么,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来说懂得勤俭节约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唐朝诗人李商隐《咏史》这首诗中说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看似小事似乎不被常人所重视,其实与个人和家庭命运息息相关、密切相连,俗话说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正像前文所提到了小男孩将吃剩的粥倒在店面前的水沟里,如果从小不注重对孩子勤俭节约思想的教育,经常性的出现铺张浪费,并且养成铺张浪费的坏习惯,不懂得俭朴生活上是很难立足的;那么一个家庭也一样,如果一个家庭不懂得勤俭节约家族兴旺是很难实现的。

▲ 怎么培养孩子勤俭节约。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小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强化教育注重锻炼而得来。既然前文说了勤俭节约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来说如此重要,那么,孩子作为家庭和国家的未来,要想孩子具备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并让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在孩子这一代人的身上传承好发扬光大,该怎么去培养呢?

→ 举例说明让孩子明白浪费的可耻,懂得勤俭节约的高尚。因为孩子还处于学知识阶段,要想让孩子明白浪费行为的可耻,懂得勤俭节约的高尚,同时也为了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平常时如果发现孩子存在浪费行为,要及时指出孩子浪费行为的可耻性,并要多向孩子列举名人、伟人勤俭节约的典故,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普通人注重勤俭节约的例子。从向孩子指出过程中让孩子明白浪费的可耻,懂得勤俭节约的高尚。

在让孩子明白浪费的可耻,懂得勤俭节约的高尚中,黄梅是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她十分注意观察自己孩子日常生活表现,当发现自己孩子和发现别人存在着浪费行为时,通过向孩子详细讲述浪费行为的可耻性,且详细讲述可耻性在哪些方面,并从相反的角度去列举发生在自己身边懂得勤俭节约的例子,向孩子详细说明勤俭节约的高尚性,引导和教育孩子懂得取舍,教育孩子学会勤俭节约。

→ 制止孩子浪费行为,并进行批评教育,传播勤俭节约理念。

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提升了,一些孩子由于少吃苦甚至根本没有吃过苦,不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浪费现象。作为父母,必须对孩子的浪费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并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从批评教育过程中指出孩子浪费行为的错误所在,影响及危害所在,并积极向孩子传播勤俭节约理念,从而杜绝孩子浪费行为的再次发生,促使孩子养成勤俭节约传统美德。

向孩子传播勤俭节约理念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建议:

⑴ 让孩子多看这方面的书籍、收听这方面的电视节目、参加这方面的专题讲座、多听这方面的典故。

⑵ 结合孩子日常生活表现,对出现浪费行为,除指出浪费行为错误性外,应该多向孩子传播勤俭节约思想理念,让孩子学会比较学会取舍,使勤俭节约意识扎根于孩子心中。

⑶ 当发现身边有勤俭节约的例子时,父母要向自己的孩子夸奖别人这样做的正确性、可取性,并以此向孩子传播勤俭节约理念,引导孩子向优秀学习并效仿优秀者也让自己孩子学会勤俭节约。

→ 充分利用环境的熏陶作用,让孩子从熏陶中学会勤俭节约。

利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来引导和培养孩子,从而使孩子学会勤俭节约,也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既能塑造人又能影响人还会对培养一个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广大父母要充分运用好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多让自己的孩子与已经具备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优秀孩子多接触多交流多沟通,从多接触多交流多沟通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这些优秀孩子思想的熏陶,让自己的孩子从目睹优秀孩子勤俭节约行为中受到引导,潜移默化中让自己的孩子学会勤俭节约。

在如何利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引导和教育孩子学会勤俭节约,我身边就有这样父母充分利用环境的熏陶作用来引导、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其跟着其他优秀孩子学习,逐渐增强了自己孩子勤俭节约思想,让自己孩子也学会了勤俭节约。

她很懂得巧妙的找机会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优秀孩子多接触,引导自己的孩子多向这些优秀孩子请教、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让自己的孩子多实践,从实践中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鼓励、表扬以及肯定,既让自己孩子从别的孩子身上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让孩子学会了勤俭节约。

→ 父母也要努力做到,以榜样影响和经验去教育孩子学会勤俭节约。

我们要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做法,他希望别人做到的事情,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己先树立好榜样才去要求别人也做到。在如何培养、教育孩子学会勤俭节约上,作为父母不妨借鉴毛主席这一经验,自己必须努力做到勤俭节约,才能更有说服力去引导、教育孩子,才能更有经验去教会孩子也做到勤俭节约。

因此,父母必须围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是在吃的穿的住的行的,还是用的玩的等方面都要坚持按需、合理、不铺张浪费原则,坚决做到勤俭节约。父母自己做到了勤俭节约,且在孩子面前也竖立起了勤俭节约榜样后,对孩子开展引导、教育工作才会更有说服力,才会更有经验的去教导孩子学会勤俭节约。

在如何培养孩子勤俭节约上,杨小芬是这样引导和培养自己孩子的,她并不是经常性的向孩子灌输勤俭节约的思想理念,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懂得了勤俭节约学会了勤俭节约。她家里虽然没有养着鸡鸭,平常时家里的剩菜剩饭不是倒掉,而是将剩饭剩菜放进冰箱暂时放着,达到一定量之后便让孩子打电话给外婆让外婆拿去喂鸡鸭。正是妈妈勤俭节约时还不忘让孩子打电话给外婆叫外婆拿剩饭剩菜去喂鸡鸭,正是妈妈这一做法也让孩子懂得了平常时将自己吃不完的剩饭剩菜放进冰箱而不是直接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