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绘画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述黄河母亲河的故事,走进中华文明”,这个藏在国际知名画家、绘本作家于大武心里生根发芽了三十年的念头,终于伴随着原创绘本《一条大河》的出版而开花结果。
就在9月18日,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之作,首部写给孩子的黄河主题原创绘本——《一条大河》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暨原画展开幕仪式。
发布会上,于大武先生谈到了自己的创作初衷,中国儿童绘本这些年发展很快,也涌现了很多优秀作品。我在创作过程中就感到,现在绘本创作很多是从小情趣、一草一花一木的展示中给孩子们以启迪。但我觉得,绘本除了小情景的展示,还应体现大情怀的追求。”
三年写生13个黄河流经点
缪惟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图书中心总监,也是《一条大河》的出版人。四年前,于大武找到他,说明了自己想要创作大主题”绘本,画一本黄河的故事”的念头。
听完于大武的想法,缪惟感到有些兴奋。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图书中心总监缪惟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
此前,他也曾出版过以黄河为主题的童书,却还从未做过类似主题的绘本。我当时想,这么多年来还没有作者能做出这样的创新。如果做好了,孩子们就拥有了一部讲述黄河和中华文明的图画书,也算是填补了出版行业的一个空白。”
于老师是四十年代生人,这个年代的人对于‘黄河’都抱有特殊的感情。”缪惟告诉未来网记者,于大武还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在这个年岁才开始创作这部作品:人生阅历、艺术造诣有了一定积淀,才能把内心被感化的东西更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而在告诉缪惟自己出书打算的同时,于大武也告诉缪惟,自己要用采风、写生”的方式进行创作。
事实上,于大武在自己多年的画家、美术编辑生涯中,就用自己的脚步和画笔丈量了黄河流域的多处地方,也接触和收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可以说,黄河的样貌早已在他脑海有了清晰的轮廓。
过去,写生是艺术创作的常见形式。而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创作者可以在网络上轻而易举找到一张现成的外景图片进行参考、绘制。但实地采风和坐在家里,给创作者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也进而影响作者的创作。”缪惟说。
就这样,在缪惟和出版社的安排下,年逾古稀的于大武踏上了外出写生创作的路程。历时三年,从黄河的源头出发,一路沿着黄河流经的路线,走到了渤海,也画完了一条大河沿途的地理地貌,画出了黄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
滔滔大河,壁画”上观
翻开《一条大河》,黄河的壮美、沿途的恢弘景色闯入眼中,历史与社会的发展风貌也悉数呈现。
小浪底水利工程安抚了黄河长途跋涉后的急躁性子,把她胸怀里激荡的能量输送到更远的远方。”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出口处,坐落于此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把一路自西奔腾而来的黄河拦截,不仅较好控制了黄河洪水,又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调水调沙,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下游河水也渐渐清澈。这样一个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被画进了绘本中。
《一条大河》原创绘本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暨原画展。
缪惟向记者介绍,为了让图画更具有表现力,在绘图方式的选用上,作者和编辑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探讨。一开始于老师想用工笔画的方式来展现,但是工笔画更注重意象的表现,水墨的淡雅、韵律的节奏感,在表现黄河上气势可能还有些偏差,最后还是决定使用丙烯颜料作画、壁画形式呈现。”
他还表示,黄河和中华文明在壁画的浓烈色泽中,能表现出更强的历史厚重感。黄河流域十分宽广,比如其所流经的华山和西安城相距并不近。用壁画去展示,可以尽可能地对这些重要的黄河流经点进行重组、构图,把它们都浓缩进一个画面中。”
于大武和缪惟也十分清楚,鲜艳的色泽能给予孩子最直接的艺术启蒙。从这个角度上看,壁画显然就比工笔水墨画更有表现力。
绘本图画要好看,吸引孩子,还要讲”好故事。缪惟说,绘本以图画为主,更是要强调图画的叙事表达能力。特别是黄河这样一个文化意象宏大的主题,图画如何承载、用什么讲法,都有讲究。”
在《一条大河》的创作过程中,于大武也多次就绘本中涉及的文化、地理、历史等细节向专家请教,既是消除自己的理解盲区,也是为了保证向孩子们们传递准确的信息和知识点。
为了让更多孩子能从绘本中听见”黄河的声音,缪惟也希望,《一条大河》的绘本资源未来会有数字化呈现和更多元化的开发。绘本中,于老师途经了13个采风点,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每一个点所涉及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我觉得都可以尝试着进行百科式地呈现,并进行关联;图画中的黄河实景也可以进行展现。”
中国优秀原创绘本作品崛起
近年来,中国原创绘本得到快速发展,也涌现了一些优秀的绘本作品,逐渐打破过去中国孩子读着国外绘本长大”的发展困局。
缪惟对记者表示,十几年前绘本就像奢侈品”,尚未得到普及,数量不多;且以海外绘本居多,价格较贵,父母大多带着孩子在书店看一看,却不会购买。现在如果哪个孩子说没读过绘本,你会怀疑家长教育没做足。”
可以看到的是,许多中国原创绘本在为中国孩子讲好故事的同时,也开始走出国门,向世界讲中国故事。
这几年,缪惟在与一些外国友人交流时候发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也有了更大影响力,对中国的艺术、文化、历史等都越发感兴趣的外国人甚至外国孩子都在增加。
他表示,不少外国人很希望了解中国孩子的现实生活,比如如何成长,如何与父母相处,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等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我们中少总社的图书有不少优秀作品推广到了海外,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地推动更多优秀作品走出去,同时,也会努力创作出更多能满足海外文化需求的中国原创绘本。
来源:未来网 作者:梁希理 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