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发脾气、挥动双手哭闹的时候,家长们既要安抚孩子,也得小心躲避孩子们无意识的误伤”。可以说,家长们都需要经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考验”。
还记得前些日子,曾有一个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内容是男孩猛踹母亲五脚,令人看了很是气愤。只见视频中的孩子好似视母亲为沙包”般,又是踹又是踢的,就好似眼前的人并非生他、育他的母亲,而是个陌生的过路人。
虽然看着视频总会充满气恼,但是家长知道吗?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自小养成的,不管是几岁,家长该教的都不可少,以下三种导致因素家长可以看看。
孩子下手没轻重,什么原因导致的?德国汉诺威应用技术大学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家Eva Busch博士便是这样解读孩子的暴力行为”。
Eva Busch博士认为,孩子3岁时,他们的愿望会因为家长制定的规矩不能够实现,所以冲突就会在孩子和家长间形成,为了能获取认同感,孩子们便会试探性的对家长全打脚踢”。
当然,性格不一样、程度也不一样,在这个过程里,孩子感受到自己充满力量,且因为制造了激动的场面而感到兴奋。孩子下手没轻重的原因,其实可以从以下这三点看到。
1. 好胜心太强
孩子在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就会慢慢喜欢在有意无意的横向比较中,确认自己的本事和价值,这就是竞争意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好胜心”对于这时期的孩子来说,应该说是一种本能,未必具有道德层面的意义。
当然,孩子喜欢争强好胜,也有可能是因为家长不经意下给他们这样的暗示,形成了错觉,认为父母亲只会喜欢强胜的自己,倘若输给了别人,他们就可能不会喜欢自己了。
2. 强烈的控制欲
一般来说,孩子会有控制欲望”的产生,大约是在孩子2岁时开始,这是由于孩子这时候的自我意识慢慢变得觉醒,慢慢明白哪一些东西是别人的,哪一些东西是自己的,所以也会对自己的物品,有相关的保护欲望,控制欲望一增强,也就会发生这样那样在成人那看起来有点自私、霸道”的独占行为。
更重要的是,一旦和别的小朋友有些摩擦,这些控制欲望,就会导致孩子想要在这件事情上占据一定份量的主导位置,因此在下手的时候也会只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3. 本体感觉失调
专家认为,在孩子3岁左右时,倘若平衡感、触觉、前庭感觉不良,本体感就很难健全发展了,因此孩子的身体感觉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完成一些肢体活动,孩子就会有下手没轻重的情况产生。
1. 过度保护孩子
有很多家长平时都会教育孩子不能在幼儿园或者学校受到欺负,受到欺负的话也要马上反击,不能让别的孩子能有欺负到自己的可能,倘若孩子被其它孩子欺负,便会和孩子说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但是往往爱打人的孩子都是特别容易被激怒的孩子,被打的孩子倘若要还手,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激怒打人的孩子,因而遭到更严重的殴打。
因此如果家长是鼓励孩子被打了就要打回去,孩子也可能会认为打人就是解决冲突最好的办法,孩子从而也很难分辨什么情况下该用什么办法,什么情况下又不该用。
2. 家庭暴力
家长在殴打孩子的时候,孩子便会在不断的反抗下,表露出怨恨至极的表情,且也不会在如同过往那般尊重大人,这样长久发展下去,某一天孩子也会学习做出一些比较极端的事情,倘若已经发展成这样就已经很不妙了,因为孩子会认为这样就是最正确的方法,也是对待他人最正常的方式。
现今社会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有很多,都是因为教育的办法不得当所造成的,家长必需要绝暴力的教育,不然最后是会导致悲剧产生的。
3. 太过溺爱孩子
孩子打家长,家长还会笑呵呵的表现,那么孩子便会觉得打人对他人并不会造成伤害。证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犹如树苗,从小不给扶正了,长大后想扶都扶不正了。
因此不管是在家、在外,都任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也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便一味的偏袒,却不知道,这样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家长尽量不要过度溺爱孩子,要知道你是无法一辈子保护孩子的,必需得教育孩子怎么去掌握生活的技巧,并拥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分寸?1. 家长先要心态良好
许多家长都不知道该怎么去稳定自己的情绪,开心的时候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心情差的时候便充满焦虑,看孩子哪里都不顺眼,怎么做怎么错,不是吼叫打骂便是冷嘲热讽的。
如此阴晴不定的家长,还会让孩子充满了惶恐不安,孩子会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惹了家长,也不知道是做了什么事情,以致于孩子就会表现得特别小心翼翼,内心还会缺乏安全感。
过于情绪化的家长,对孩子可以说是一场阴晴不定的灾难,从而可知,家长的情绪势必要维持稳定,这样一来对孩子的社会化功能也不会太影响。
2. 教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学校便是小社会,孩子在此也会常常面临人际上的压力,家长要协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同伴关系,必然得先教导孩子学会接纳每一个人的不一样,这是相当积极且有效的方法。家长要协助孩子接纳他人时,就得要有正确的人际交往与伙伴关系,可以透过三方面来引导之。
首先不贬低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其二不盲目崇拜他人;最后便是结交真诚的朋友,寻求共同成长与蜕变。每一个人都是独特而宝贵的,但同时也是有限的,人都是需要汉他人合作,才能一起成就并卓越成长。
3. 倾听孩子的抱怨
孩子情绪会有波动是正常在不过的,家长千万不要压制,而是要先让孩子释放出来,身为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宽容且放松的家庭空间。
倘若他在家中得不到这样的爱,孩子便会想对外寻求,这是非常危险的,情绪并没有好或坏的区分,只要是情绪都是正常的。
然而人们往往都不喜欢负面情绪,会觉得那是坏东西,就应该被压制下去,但是如果负面情绪并不会因为刻意压抑与控制就会消失殆尽,反倒是会持续存在其中,若是强行的压制非但不会降低其力度,反而会使其破坏力倍增成长。
一旦找到一个宣泄的地方,也就会大爆炸。所以与其否认、拒绝甚至是排斥负面情绪,倒不如去接受它吧!
家长的正向引导与智慧陪伴,可谓孩子最大的幸福与幸运,家长是孩子最佳学习榜样,因为家长的处事方法带给孩子未来更多可能,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家长就应该要学一下智慧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