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对孩子的接纳。说到接纳,就是你对孩子的包容程度。这个包容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好坏。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够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其实孩子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我们常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却不是没有条件的,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认可,都是有前提条件的。今天孩子很乖很听话,不吵不闹,你就很高兴,接纳了孩子的乖巧可爱。明天他开始哭闹、摔东西,调皮捣蛋,你就开始心烦意乱了。不自觉的就判定孩子肯定是错了,要去矫正孩子在你眼中的不良行为。”其实这就是典型的选择性接纳,只接纳了孩子符合社会规则的乖巧”的一面,不能接纳孩子脱离我们常规思维的特别”的一面。而家长们这种选择性接纳,很可能会让孩子关上自己的心门,不再让你靠近了。
另外我们说的无条件的接纳绝对不等同于溺爱。面对哭闹的孩子,无条件接纳的父母,内心是可以允许孩子有这些情绪,并会耐心的陪伴他,等着他慢慢自己安静下来,然后再想办法分析问题出在哪儿,怎样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溺爱的父母就不一样,他们会马上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只要能让孩子停止哭闹,他们做什么都可以。在父母的溺爱下,孩子就会习惯性用哭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获得独立的人格,经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
接纳孩子,其实是帮助他们建立内心的安全感,让他们清楚的知道一个道理:爸爸妈妈永远是他们的港湾;而溺爱孩子,就是无原则的纵容孩子,他们会天真的以为:全世界都可以让他们随心所欲。接纳其实是发掘孩子的独一无二,引导他们去寻找真正的自我;溺爱就是放纵孩子的各种欲望,纵容他们一步步毁灭自己的人生。
去年9月,我们班上来了一个孩子叫帅帅,他26个月大,第一天上学,他就闹着要回家,不要待在学校。他的妈妈好说歹说才让他稍微安静了点,妈妈走了之后,他看上去就像一只被遗弃的小鸟,一个人远远的站在教室一角,也不说话,也不吃午饭,小便尿在裤子里,也不许别人帮他人换。面对这样特别”的帅帅,我选择静静的陪他站在一起,允许他有这些行为,一段时间后,他就主动的向我提出了要求:要找爸爸妈妈。我拿下墙上的挂钟,给他说:这根短的针指向了4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来了。于是帅帅抱住挂钟,看起来安心了许多。之后,只要帅帅能够有一点主动融入集体的行动,我就马上给他一个鼓励的抱抱。再后来,帅帅成了我们班上最活泼合群的孩子。
另一个是我的儿子阿盛的例子,快4周岁了。我经常带他出去玩儿,有一次我们去餐厅吃饭,我提前和他约法三章:安静的吃饭、要坐在原地、不能乱动餐具。他都愉快地答应了,我也奖励了他一杯果汁。结果,阿盛还是没管住手,吃饭的时候不停的转动杯子,最后杯子倒了,果汁撒了出来。引来了周围特别”的目光。阿盛感觉不知所措,微微抬头看着我,估计害怕我骂他,但又希望得到我的帮助。看着他好像意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当时我并没有责怪他,悄声对他说:有点尴尬呢,怎么办?他先是愣在那里一小会,然后主动提出把地擦干净,我也帮助他一起弄干净了地面。这时他小心翼翼地问我:妈妈,果汁还有吗?我回答他:抱歉哦,这次你没有遵守事先的约定,所以没有办法再给你第二杯。从那次开始,只要我和他提前约定好了,阿盛都会遵守,而我也会因为他遵守约定而给他适当地鼓励。
面对上面二个孩子的特别”,我没有急着纠正他们的行为,而是选择陪伴和引导。因为,孩子表现出特别,你用提高音量、威胁、甚至打骂等粗暴的方式去干预,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可能还会对孩子产生心理上的伤害。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天真、活泼、自由,他们天生就有特别”的一面,你需要学着去接纳他们。很多人都说,我也想学着接纳孩子的所有,但是事情发生了,当下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啊!究竟是为什么呢?
你可能想不到的是,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当家长的自己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接纳自己的特别。其实这和我们的原生家庭息息相关,我们的父母大多数自身都没有机会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于孩子教育也是抓瞎,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什么叫启蒙教育。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都是随父母的心情好坏,人生的大小事务,都习惯性的被父母直接安排,很少能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特别。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循规蹈矩才会被父母和社会所认可,于是我们也习惯于隐藏自己的特别,害怕自己的特别被当成异类,同样也害怕自己孩子的特别行为而被异样的关注和议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孩子不符合我的观念”的行为的时候,不自觉就想要去纠正他。实际上,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孩子,最难能够可贵的,就在于独一无二”。
马云从小特别”痴迷于金庸的武侠小说,结果养成一身的侠气;马化腾从小特别”痴迷于鼓捣望远镜去仰望星空,后来养成了探索未知的习惯;爱因斯坦更是特别”,到了三岁还不会说话,但是后来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震耳发聩的。所以,那些暂时看起来的特别,在未来也许是孩子一生光辉的所在。我们不需要孩子一定成为马云、马化腾、爱因斯坦,我们期望的是孩子不要过早的成为小大人”。一个乖孩子、小大人,会把他的独特深深地埋在心中,看起来成熟、其实内心压抑;而那些当时看起来做的不好甚至犯错的孩子,如果能被父母无条件接纳,会在释放天性的同时释放他们的天赋。所以,对孩子的特别”,我们做家长的,请务必好好保护。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够去无条件地去接纳孩子,好好保护孩子的特别呢?我总结了4点,首先,要先学会接纳自己;其次,学着倾听孩子的声音;然后,不断正面积极地回应孩子说的话;最后是找一个固定的时间陪着孩子阅读,和孩子建立紧密的亲子连接。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学会接纳自己。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要有意识地去生活,要注意自己正在做的事和自己的情绪,正面地面对自己的情绪起伏。当我们有了不好的情绪,不要马上对自己做价值评判,而是让它留在那里,拥抱它,不好的情绪它自然会自己溜走。如果你觉得这样很难的话,大家先从每晚睡前听一些接纳类的音乐开始,比如《爱和感恩》,也会帮助你在潜意识里接纳自己。希望大家明白有些来自原生家庭的痛,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与其躲避,我们不如正视自己,多拥抱自己,去经营好现有的生活。
除了接纳自己,我们还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建立情绪对接,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关心他的想法。怎么才算是一个好的倾听呢?首先你需要专注倾听孩子表达的内容;其次需要感同身受的体验孩子表达的感情;最后需要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表示理解,再做出正确的引导。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在哭或者发脾气,你不能马上抱他,满足他,而是要陪着他,认真听他在表达什么。如果他哭闹着不想吃药,你要表达对他的理解,表示你能够理解他不想吃药的心情。等他慢慢地平复下来了,你再告诉他自己小时候也有和他一样切身的经历,同时还要让他感受到,你对他身体健康的关心,吃药是为了让他快快好起来。这样一来二去,孩子也会慢慢学会换位思考。
在倾听孩子的声音中,关注孩子的变化。这里需要特别注意,要对孩子进行正面地回应,我们可以复述他的要求、也可以肯定他要求的好的一面。比如:哦,宝宝想要玩具啊。给他明确的信号,表示你知道了,也理解了他的要求,然后再思考怎么引导他的需求。这样,孩子就习惯于向你表达他的真实感情,在你一次次的正面回应中,孩子会慢慢地建立自信,健康地成长。
最后你还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学会接纳,比如每天晚上固定的时间一起阅读接纳类的绘本,给大家推荐《我觉得自己很棒》《猜猜我有多爱你》,这种两本书,看完后还可以和孩子互相分享阅读后的感受。这样我们不仅仅在陪伴孩子,还是有质量的陪伴。亲子阅读不在于读多少本书,可以反复地阅读同一本,直到孩子完全地消化理解。
如何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上面的四点你都记住了吗?学会接纳自己,学会倾听孩子;学会正面回应,学会亲子阅读。大家记得要去实践哦~
无条件的接纳是所有亲子教育的根,只有不断地接纳,我们的孩子才会有不竭的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跌宕起伏。今天讲解了真正的爱孩子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但无条件不等于溺爱,而是陪伴和引导,从而建立起孩子内在的安全感。我们无法接纳孩子的本质是没有接纳自己,有意识的生活,先接纳自己,然后多一点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习惯性地给孩子正面的回应、陪孩子一起看接纳类的绘本等等,都可以帮助孩子的成长。接纳是一种能够力,是一种获取幸福的能力,我希望音频背后的你也能获得这种能力。
最后我想把陶虹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孩子给你的是百分百的信任和爱,不要辜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