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洗掉黄鳝身上的粘液?
3个小绝招:
清洗黄鳝的开水里放一勺小苏打粉,这样就不粘了,我就这么洗的~~~活活
也可以在温的茶叶水里泡一下
黄鳝味腥,粘液较多,用清水很难洗净,把黄鳝先在食用碱水中泡一下再用清水洗,会很容易洗净而且去腥。
食用碱水就是一小块食用碱+水制成的,超市里去买一包大块的食用碱,用刀削一小块下来就可以了。
黄腊丁上面黄色要洗干净吗?
黄蜡丁上面的黄色在食用之前不要清洗的完全干净,不影响食用。下面是对黄蜡丁的介绍:
黄颡鱼(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长江上游重庆、四川、贵州俗名黄辣丁,长江下游江苏、上海和浙江一带,俗称䱀䲉鱼[吴语音:aon sy ng] 。是鮠科黄颡鱼属的一个种。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喜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目前黄颡鱼已经能够人工繁殖,且因肉质鲜美,一般大都作为食用鱼类销售。
黄颡体长,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侧位,眼间隔稍隆起。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颌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背鳍条6~7,臀鳍条19~23,鳃耙外侧14~16,脊椎骨36~38。背鳍不分支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硬刺较发达,且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具30~45枚细锯齿,后缘具7~17枚粗锯齿。胸鳍较短,这也是和鲶鱼不同的一个地方。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脂鳍较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约与臀鳍相对。进食较凶猛。公母颜色有很大差异,深黄色的黄颡鱼头上刺有微毒。
黄辣丁的洗法
先杀好,内脏清理干净,不用刮鳞,用七八十摄氏度的水,在鱼身上冲洗一下,这样既能洗掉黏液,又能除腥味,然后用料酒和盐腌制一下。
如何能洗掉海菜的粘液
粘液的成分主要为甘露醇。具有降低血压、利尿和消肿的作用。可用作药用辅料和工业原料之一。甘露醇在医药上是良好的利尿剂,降低颅内压、眼内压及治疗肾药、脱水药、食糖代用品、也用作药片的赋形剂及固体、液体的稀释剂。
另外海带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它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日本科学家曾在渔民中调查发现,这种物质能使血液的黏度降低,减少血管硬化的可能。因此,吃海带也能够预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海带中的碘乙酸和甘露醇都能溶于水,如果干的海带在水中浸泡数小时以上,碘已酸就要损失90%左右,甘露醇也大都被溶解,这样就可能降低海带的营养价值。因此,干海带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洗海带只需随手轻轻洗去一些细沙粒就可以了。 泡发后海带上的粘液是很有营养的,无须清洗掉。
鱼身上的粘液弄在裤子上怎么去除吗
楼主、您好:你好,用温水浸泡,加入少量食醋,用水漂清即可
我的意见只能给您作为参考,但最终的结果是想希望能够帮到您。祝您好运望采纳
怎样去除鲶鱼身上的黏液
1. 用半两盐和5斤水,把活鱼泡在盐水时,盐水通过两鳃浸入血液。
2. 一小时后,土腥味就可以消失,然后将鲶鱼放入空盆中,加入60——70度的热水,鲶鱼遇热游动的同时全身的粘液就会条状自行脱落,(1分钟左右)鱼的全身就像洗洁精洗过的盘子一样。
黄腊丁鱼熬汤怎么熬好鱼身有一层黄膜,汤也很黄。请问是什么原因?
先把黄辣丁洗净,加入少量食盐,再加入牛奶拌匀
准备泡椒、泡姜、大蒜、花椒、郫县豆瓣
将油烧至7成熟,放入泡椒、泡姜、大蒜、花椒、郫县豆瓣爆炒,加水适量,烧开,倒入黄辣丁,盖好锅盖,用大火烧开2分钟即可,不宜长时间煮,起锅后放入适量味精、香菜、葱花即可食用
汪刺鱼一下锅表面一层黄黄的是什么
黄颡鱼就是通常说的汪刺鱼。日前,魏先生向本报微博爆料称,他在菜场里买回了两条汪刺鱼,结果回家一洗,汪刺鱼身上的黄色竟然掉了,赤裸裸成了两条黑色的汪刺鱼。这让他怀疑鱼被染色了,于是没敢食用。
上周末,魏先生一大早在某菜场水产摊位上买了两条汪刺鱼,个头都不是很大。“15块钱一斤,两条鱼不到20元。”中午清洗时,他发现鱼身上的黄色掉落在手里。等他将整条鱼洗好,让他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汪刺鱼身上的黄色都被洗掉了,就剩下黑色的鱼身子。“这种鱼我们家里经常吃,略掉些颜色,我觉得是正常的,但整条鱼身上的黄色都掉完了,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魏先生说自己把洗好的鱼放进盘子里,鱼产生的粘液里却夹杂着一块块黄色。“这种黄色的东西,看上去有点像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