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你能不能别管我”,听到这句话,聪明的父母这样做

闺蜜前几天给我打电话,说最近因为女儿芊芊上兴趣班的事情有点愁。

细问之下得知,闺蜜和许许多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一样,为了孩子的发展,给5岁的芊芊报了很多兴趣班:舞蹈、口才、钢琴、英语、画画,到了假期,还会再加上两门。

芊芊除了上幼儿园,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在上兴趣班,没有了和小伙伴玩乐的时间,每天都疲惫不堪。久而久之,对兴趣班越来越抵触。

终于有一天,在闺蜜催促女儿快点出门去上课的时候,小姑娘积攒已久的情绪爆发了,喊着对闺蜜说:我什么都不上了,你以后别管我!”

闺蜜苦恼地对我说:这孩子怎么就没有毅力呢?我这样做还不是为她好!”

我问她:你有没有问过芊芊,她喜欢什么?”

闺蜜回答:报名的时候没问过,觉得这些有用就报了。后来女儿倒是提过一次,说看到别的小朋友滑轮滑,想去学学。只是我觉得没什么用,就没理会。”

闺蜜犯了一个错误,用成人世界的有用论”与无用论”去帮助孩子做决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种对孩子的不尊重只会让孩子逐渐丧失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与父母站在对立面。

1.尊重孩子的理想,让孩子快乐前行

前一段的热播剧《小欢喜》中,学霸丁一因为父母不支持自己学地质的梦想,虽考入清华大学,却患上了抑郁症,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丁一的父母悔之晚矣,自责为何没有倾听儿子的心声,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子身上。

教过丁一的老师宋倩更是通过丁一事件,反思自己对女儿严格控制的行为究竟是对是错。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家长都在重复这种错误。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内心纯净,对职业没有任何功利心,喜欢的就要说出来。

家长很喜欢问孩子的梦想是什么,如果孩子说科学家”、宇航员”这样高大上”的职业,家长就会非常高兴,觉得孩子的梦想很伟大。

可孩子往往是看到什么就会想到什么,因为喜欢车,孩子会说,想当司机;因为看到装修的工具很酷,孩子会说,想当工人。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不淡定了,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当工人能赚多少钱,笨”!

这样的话一出口,就会伤到孩子的自尊,更会伤害孩子对未来的期待。

只要孩子的梦想是合法的,哪怕这个梦想很天真,哪怕这个梦想与家长的期待相差甚远,家长们都应认真对待、耐心扶持。这样,幼小的他们才会勇于想象和探索,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奔跑前行。

2.尊重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敢于尝试

孩子天生就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常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也会时刻想要动手尝试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

儿子3岁多的时候好奇心爆棚,看到我在厨房做饭总想跃跃欲试。爷爷、爸爸怕他进厨房不安全,总是连吼带吓。可是越这样,孩子越想进。

我想起了幼儿园老师的做法,在保证他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他进行尝试。

于是,我在煎鸡蛋时会征求他的意见,要不要自己煎。他开心的不得了。我把碗和鸡蛋准备好,让他自己把鸡蛋打到碗里。

然后把油烧开,火放到最小,扶着他站在凳子上把蛋液倒进锅里。

这样的尝试重复了几次,儿子开心不已,也因为了解了做饭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反而不会像之前那样直接冲进厨房。给他在讲厨房的不安全性时也能听进去了。

比起强压性的制止,在安全范围内尊重孩子的行为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文森特∙鲁基洛曾说过:好奇心、求知欲和善提问是创造性思维的引擎。”

尊重孩子因好奇心导致的行为,比你让孩子记住多少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才是启迪孩子智慧的火花。

3.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在选择中学会负责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陈美龄,把三个孩子也送进了斯坦福大学。

她的大儿子中考结束后,放弃排名前三的高中,而选择了一所有骑马和野营的学校。

陈美龄虽然很想让他选最有名的学校,但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即便选错了,也不要紧,孩子在选择中也学会了为结果负责。

中国父母最大的特点就是急于替孩子做出选择。他们总是担心孩子选择错误,走弯路,认为孩子的选择只是在浪费时间。而自己的人生经验丰富,完全可以替孩子考虑周详。往往孩子还没有考虑好,父母就已经替他们作出选择了。

其实,这只是一种变相的控制。

李雪曾说过:父母若未尝过爱和自由,就会误以为与孩子的关系只有控制”。

这样的控制,只能让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让孩子不敢对家长吐露心声。同时,这样的控制,没有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孩子也就缺少了在失败和挫折中成长的机会。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孩子惧怕父母,而是孩子和父母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共同成长。

只有接纳和尊重孩子的观点、行为,才能让孩子敢于创造,敢于表达,充分发挥思维的活力,父母也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请尊重他自我发展的意愿,尊重他天马行空的想法,尊重他在所在的年龄段里似乎不合常理的行为。

耐心的观察他,发现他,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衡量他,你会发觉,你的孩子,如此可爱,如此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