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不吼叫不打骂,给孩子最温暖的教养

文|嗯哼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大志是我的邻居,比我小6岁,我看着他长大。回想起关于他的童年记忆,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被大人打得哇哇大哭的声音。

他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先吼再打,有时候甚至直接动手。被打的原因五花八门,比如中午不午睡、不好好吃饭、玩游戏弄脏客厅等。

不过父母的打骂教育也只进行到大志小学毕业就中止了,因为那时候大志爸妈的体力已经不占优势,暴力震慑不住大志。

后来大志频繁逃课,交社会上的朋友,最后干脆辍学了。

成长需要正能量,打骂教不出好孩子

大志的童年也有温馨的画面,他是独子,父母心里也是极其疼爱的。他刚上小学时,有一次他妈妈很自豪地说学校老师表扬大志特别聪明,还让他当了小班长。

我也曾见过他认认真真在书桌前写作业的样子,看过他母亲在旁边用心辅导的画面。但是为什么最后是这样的结果,最大的问题出在大志的家庭教育上。

要知道楚打骂是教不出好孩子的,甚至可能会让原本健康的幼苗夭折。打骂孩子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1.无法纠正错误

孩子因为犯错受到了家长的吼叫和打骂,这时孩子心里是恐惧的。

他们精神紧张,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处理恐惧和父母的怒气这些事情上,无暇顾及家长希望他们学会的事情或道理。

2.无法正确处理情绪

家长情绪不稳定,用暴力责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也容易造成脾气暴躁,处理情绪能力弱的问题。

在外和小朋友发生争执就直接动手打人的孩子,大多数在家都有犯错被家长揍的经历,所以他们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3.产生叛逆心理

经常受责罚的孩子心里是不服气的,他们会认为家长是利用身体优势压制他们。所以他们一有机会就会和家长对着干。

当孩子长大后,家长无法再用武力解决问题时,这些孩子更是不受控制了。

4.养成撒谎的习惯

孩子因为害怕受惩罚,产生自我保护心理,容易养成撒谎的坏习惯。

快乐成长需要爱,父母陪伴最温暖

打骂孩子势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需要情绪稳定,给予孩子温暖的陪伴。

父母情绪稳定,孩子会更快乐,他们不会谨小慎微,怕自己一时不慎惹父母不高兴。

孩子将更具幸福感,他们性格平和,情绪稳定,亲子关系亲密、健康,孩子将发展更健全的人格。

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父母给予孩子关爱,照顾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将以积极的态度反馈父母。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剧情,父母因为工作忙疏忽了孩子的管教,孩子在犯错的时候父母才明白教育的偏差,这时候想去管教孩子,孩子已经不听自己的劝告。

他们会质问父母:平时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在哪里,现在我也不需要你们来管我了。

若是父母能够用心给予孩子温暖的陪伴,孩子将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珍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不愿辜负父母,在行动上将以更积极的态度回应父母的重视。

告别吼叫式的语言暴力,冷漠式的心灵伤害

1.不吼不叫,从克制自己的脾气开始

当面对孩子反复的不良行为,家长很难做到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这个时候家长掌握一些控制自己脾气的技巧。

比如可以给自己一些冷静的时间和空间,用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面对安安作业的反复涂写,一旁的妈妈几乎按捺不住要发火了。安安感受到妈妈越来越差的脸色,心理紧张,做得更差了。

妈妈想要缓解一下自己的情绪,她起身到了书房,拿上自己没读完的书,安静的看了几页。等回过神来,发觉自己的情绪已经平复了不少。

这时候再去看安安的作业,发现也没有这么糟糕,虽然还是有错误,可是安安心平气和地靠着自己去思索、改正。

妈妈庆幸自己选择克制脾气,而不是一时冲动又冲安安发火。

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敏感的孩子能捕捉到父母一丝一毫的情绪,或是不满或是鼓励。

吼叫打骂对孩子的心灵伤害非常大,所以父母要克制自己的脾气。

2.坏情绪及时清零,零吼叫就这样简单

如何将坏脾气尽快清零,父母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首先,接纳自己的坏脾气。每个人都会有坏情绪,父母没必要因为自己的坏情绪就自责不是称职的家长。

其次,坏情绪要合理表达,而非过度表示。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合理表达自己当下的不满和生气,如:你的行为让我很失望,我非常不满你的做法等。

通过这种方式和孩子建立理性的沟通。而不是采用冷暴力,不理不睬;或是与之相反的又打又骂,这不是良性沟通,只是家长在宣泄情绪。

第三,合理的疏导渠道可以帮助父母清除坏情绪。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心情不佳的时候可以有缓解、发泄的方式。

比如阅读、音乐、园艺等。这也是给孩子一种榜样作用,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最后,父母需要时时内省。教育孩子也是父母再次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要经常反思自己在面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时候是否能处理得更好,是否有更合适的教育方式。

可以在心里回忆之前类似问题产生的原因,孩子对不同处理方式的接受程度等。

3.别和孩子较劲,要像孩子一样思考

学会像孩子一样思考,就更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和做法。早餐的时候孩子不想吃白煮蛋,坐在餐桌前和我怄气。为了他营养均衡,我强硬地坚持让他吃下去。

孩子吃得泪眼汪汪,最后还差点噎住。我一开始想不明白为什么吃得这么痛苦。于是回想以前自己小时候。发现小时候的自己最不喜欢的也是白煮蛋。

那时每天放学妈妈都会给我一个白煮蛋补充营养,但是干干的蛋黄让我觉得没有味道,难以下咽,我总是想尽办法把蛋黄丢掉。

这时我才惊觉或许因为时间过了太久,都忘记了自己小时候也是和孩子一样,通过不断的犯错、纠偏、改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的。

像孩子一样思考,将自己代入童年成长的情景,就更能理解孩子的心理,用更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

就像对付不想吃白煮蛋的儿童,家长可以换种做法,比如蒸鸡蛋或荷包蛋,用灵活的方式达到目的而不是和孩子较劲。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给孩子最温暖的教养是父母要学会自控,保持平和的心情,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陪伴。

今日互动:你会打骂孩子吗?欢迎评论分享。

————————

学无止境,育儿知识更是需要我们用心,细心的去钻研的一门学问。嗯哼妈妈在这里随时聆听并解决各位家长的问题。

关注【嗯哼妈妈】,细心聆听父母心声,刻苦钻研育儿方式,让每一个育儿难题都不再是难题。欢迎咨询和投稿,我们共同成长。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