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养儿防老",可是现在社会的情况"养儿啃老"的出现的频率却越来越高。
之前的新闻里经常会看到,儿子名校毕业,留洋归来却不出门融入社会,参加工作。而是"毕业即失业"每天宅在家里吃饭睡觉玩游戏,十几年如一日。年逾八旬的父母还要为儿子的生活继续奔波。甚至,有多少父母,为了把孩子"赶"出家门,而不惜与孩子对簿公堂。
甚至,还有一则新闻让人难以置信。一个23岁的小伙子,居然把自己活活饿死了!这个小伙子在小的时候长得虎头虎脑嘴巴又甜很招人喜欢,父母极宠爱这个孩子。能宠爱到什么地步呢?他8岁之前,是脚不挨地的。他想去哪里就是父母抱着背着,再大一点抱不动了就放在担子里挑着。
无奈他的父母早逝,留下他一人无依无靠。可他根本一点生活技能都没有,也根本懒惰成性,懒得干活,甚至懒得做饭。邻里好心人会把饭放在他家门口,可他有时候还会懒得去拿。因为不会劈柴,他取暖时就把家里的家具全都烧了,后来在某个冬夜里,这个23岁的小伙子走到了生命尽头,永远离开人间。
不知道他父母天上有知,会不会对自己之前的过分宠爱而懊悔万分?某种程度上说,是他们的爱害了孩子一生。
当现在"啃老"新闻逐年增多,孩子越来越懒惰,家长有没有想过,形成以上悲剧的原因,其实是和我们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的。想要避免悲剧产生,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千万不要把孩子养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生活困难者"。别让"爱"成了"害"。
不想养出啃老族,就要注意这些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儿子留学海外,在一次同学聚餐时想要"大显身手"为同学们做一道中国菜——西红柿炒鸡蛋,问题是,他从来没做过菜。于是他打电话求助父母,很快,母亲那边就给了语音回复,讲了制作步骤。可是由于没有做菜的经验,微信里的步骤也听得一知半解。母亲知道儿子没听明白,凌晨4点,起床,开火。由爸爸录视频,妈妈为儿子现场录制了一段制作步骤。终于,男孩在视频教学的指导下,完成了这道菜。我都替这对父母感到辛苦。
自立自强,使每个人都应该去追求的。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又一遍遍的在代替孩子解决问题,恨不得为孩子把所有的风雨都挡在身后,却最终毁了孩子一生。
美国一位知名的教育家曾这样说过:"父母的关爱是孩子需要的维生素,但应当牢记,孩子需要的事正常剂量的维生素,缺他不可,过多无益。"
让孩子拥有自立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孩子在掌握最基础的生活本领。
孩子怕黑,遇到黑暗的环境下的大哭的时候,父母们最常说的是:"没事没事,有爸爸/妈妈在"。
这个时候,作为父母,更应该做的不是培养孩子的勇气吗?今天怕黑,父母可以陪伴在身边,明天怕虫子父母也可以为孩子清理掉,后天怕大风,要把孩子放在玻璃罩子里吗?孩子遇事不自己想办法,第一时间就是叫自己的父母来解决。可是谁都不能陪伴孩子一生,总有一天,他们要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上的风风雨雨。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大包大揽的帮助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不如交给孩子方式方法,让孩子从小就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孩子自己学吃饭的时候,家长担心吃不饱,就喂孩子吃饭。孩子自己学穿衣的时候,家长觉得穿的慢,怕着凉,就三下两下的给孩子把衣服穿好。孩子要自己系鞋带,家长怕鞋带松开踩了摔倒,就干脆把鞋子换成魔术扣…….
家长永远先孩子一步,把所有的事都做完了。孩子们那里还有锻炼的机会。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或者做错了。可是如果我们连"试错"的机会都不给孩子,那么孩子怎么能有做对的一天呢。
谁都不是一生下来就自带各种属性的,都是在后天中慢慢的摸索学习,才渐渐的具备了各种生存和生活技能。其实家长可以放下心来,根据孩子年级的不同,让孩子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自己事情做起,培养最基础的生活技能。穿衣服,分清内外反正,穿鞋子,分清左右,系鞋带,锻炼精细动作。包括自己洗澡、整理自己房间等等。
只有生存,才有生活。
否则,孩子一味依赖着父母,到成年之后,一点生存技能都不具备,更不要说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风霜雨雪。这样的孩子,他们遇到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头去找父母,无论是6岁,还是60岁。
增强孩子责任感但凡是能心安理得"啃老"的人,几乎没有任何责任感可言。孩子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
我们常常会听到要有家长抱怨说自己家的孩子很懒,什么都不做,油瓶倒了都不扶。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孩子太懒惰作为父母太勤快。
邻居家壮壮读小学,平时都是爷爷奶奶接送的,有天还不到放学的时间,就看见壮壮爷爷往学校走,原来当天轮到壮壮他们大扫除,老爷子怕自己的宝贝孙子不会打扫,就准备去替孙子值日。看着老人家那个急匆匆的劲头,仿佛多耽搁一会就要误了多么重要家国大事一般。
大家都知道,只要上了学,无论是小学还是高中甚至到了大学,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到这种劳动中来,其实参加的劳动都是最基础的,什么抹桌子扫地,擦黑板,倒垃圾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不易,从而能更加爱护劳动成果,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团体协作能力。
明明学校老师已经在开始培养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和最简单基础的劳动技能了。这是家长还要以孩子小,不会弄等等各种理由来帮助孩子代劳。
天长日久,孩子并不会随着年纪的长大而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相反,他会觉得这也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什么都不会也是理所应当的。反正,有父母呢,他什么都不用会,也不用负任何责任。
小鸡永远都在鸡妈妈的羽翼下成长,所以长大了的世界只有妈妈周围。雏鹰学飞的时候,老鹰会把胆小的雏鹰用嘴叼着丢下半空,让它们在绝望中学会逆风飞行。
所以,有时候孩子需要父母"硬心肠",这才是对孩子的爱。而"骄纵"和"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更脆弱,渐渐地失去飞行的能力,如同在温室里的花朵,稍稍的雨打风吹都会枝飞叶散。
给孩子独立的资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从小都具备有责任心,这是父母给与孩子最好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