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三岁定终身”的奥秘,是父母的3000万个词汇量

很多父母也都意识到了0-3岁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故在孩子出生后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早教班,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现实是,可能一群同龄的孩子中,上过早教班的孩子一样可能不擅长表达,说话仍然是晚于其他孩子,但有些没上早教班的孩子却表现得口齿清晰,思维敏捷。

难道孩子不擅长表达,是由于遗传因素决定的?或者仅是因为孩子性格内向而已?

《父母的语言》这本书告诉我们:

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不是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性别、出生顺序等,而是孩子早期,尤其是出生后3年,父母与孩子交谈中所使用的语言。孩子在3岁前处于一个丰富语言的环境下,就能对大脑进行一次重塑。

三岁定终身”的奥秘,是父母的3000万个词汇量

父母的语言

本书作者达娜·萨斯是一位儿科医生,主要负责小儿人工耳蜗项目,同时也是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本书正是基于她30年的科学研究成果,在美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影响孩子学习差异的正是父母那3000万词汇量

同为先天性耳聋患者扎克和米歇尔,当成功植入相同的人工耳蜗后,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术后效果。扎克性格活泼开朗,阅读水平也相当于一个正常的9岁男孩,所以可以去普通学校就读。而米歇尔虽然听得到却完全不会表达,阅读水平仍然停留在幼儿园,所以她不得不在有交流障碍的特殊教室”学习。

作者达娜·萨斯金德很困惑,两个孩子不管是他们智力水平相,还是进行的手术都相同,虽然家庭背景不同,但这个不会影响孩子说话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的差距呢?

心理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利在一项长达三年的研究中给出了答案。

孩子3岁时累计听到的词汇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4500万个单词

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1300万个单词

两种家庭条件的孩子累计词汇量相差3200万个单词

成功植入相同的人工耳蜗后,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术后效果

而在达娜·萨斯金德医生的3000万词汇倡议”中,调查数据显示:

靠救济金生活的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是616个

工薪阶层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是1251个

高收入的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是2153个

由此可见,孩子学业的好坏,并不一定受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而是跟父母早期提供的丰富语言、积极正面的环境有关。

大脑作为人类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可塑性极强。能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父母的语言,它能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人工耳蜗

父母的语言,它能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二、为什么父母的词汇量有如此大的能量

父母的语言不是指那些毫无意义的词汇,比如不可以”不行”等,而是语言的多样性以及父母对孩子的说话方式。它会影响孩子数学、空间推理和读写能力的发展,以及孩子约束自身行为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人工耳蜗

为什么父母的词汇量有如此大的能量

很多人可能都会发现,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非常强。他出生后一直处于普通话的环境下,但当你把他送回老家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家乡的方言。但是成人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却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

这是因为孩子脑回路的建构不同。在孩子出生的头三年里,这个阶段的大脑发育是成熟后的80%左右,每一秒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但在突触削减”的过程中,大脑会默认为那些不常用的神经连接是不需要的,就会自动消除,从而留下那些常用的连接。

科学研究表明,父母的语言的刺激会让神经元产生更多的突触,搭建更多的脑回路。所以小时候父母跟孩子所说的话对塑造孩子的大脑起着关键作用。父母与孩子说越多话,孩子的词汇量就会增长得越快,他日后的学业表现就会越好。

人工耳蜗

父母的语言的刺激会让神经元产生更多的突触

另外,父母早期的语言还影响孩子对空间的理解能力。父母小时候经常对孩子说一些三角形、圆形、大的、尖的、高的”等空间词汇,他们在空间测试中会表现得更出色,但并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从小耳濡目染,大脑能够将这些语言转化成更复杂的理解能力。

此外,父母的语言还影响孩子的数学能力。很多人都认为女孩的数学天生就比男生差,其实真相是女孩比男孩接触的数学词汇量要少得多。我们可能从小就喜欢让男孩玩数字游戏,但女孩却很少参与此类游戏。苏珊·莱文教授和她的同事经过研究发现,孩子听到的数字词汇越多,那么他越能够将数字词汇和实际数字联系起来,这些孩子对数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将更高。

父母的语言

父母的语言还影响孩子的数学能力

三、如何为孩子构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们从上文已经知道,父母早期提供的语言环境,对于正在发育中的儿童时期的大脑非常重要。那么,我们需要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呢?书中给出了3T原则

1、共情关注(Tune in)即孩子在做什么你关注什么。

经常有妈妈抱怨,每次带孩子去散步,也是兴致勃勃地跟孩子讨论很多东西,但孩子根本不搭理啊。原来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看路边的小花,但她却让孩子看天上的白云。

共情关注不是你自顾自地说,让孩子配合你,而是你观察到孩子正在干什么,然后主动地参与进去。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你所说的那些词汇他才能正确地接收,并将事物联系起来。

很多人,包括专家都建议跟孩子说话要多使用成人语,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共情关注中接受儿向言语的孩子,比那些接受成人语的同龄人,会多掌握两倍的词汇量。儿向言语”比如吃饭饭”拉臭臭”等叠字语,这样更能引起孩子的关注,他才会在交流过程中学会集中注意力。

数学

共情关注(Tune in)即孩子在做什么你关注什么

2、充分沟通(Talk more):就是多跟孩子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你正在做什么告诉孩子。我们平时经常做的扫地,洗衣,换尿不湿等家务活,虽然对大人来说很枯燥,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帮助其开发大脑的好方法。除了能扩充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将你所说的和实物联系起来。

另外,脱离语境的非现时的交流,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也很重要。当孩子再长大一些,他们就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试图去描述未发生的或者想象的一些事情。比如,你可以和孩子谈论他最喜欢的玩具,为什么会喜欢他啊之类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要少用代词。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还达不到成人的水平,用代词会给他造成困惑,而使用事物的名词不仅让他增长新的词汇还能提高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父母的语言

充分沟通(Talk more):就是多跟孩子交流

3、轮流谈话(talk turns):即形成你来我往的互动”。

这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开发孩子的大脑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婴儿初期,妈妈都是比较焦虑的,很容易就忽略了婴儿的语言信号,对孩子没有足够的耐心,比如孩子哭就让他哭个够,而不作出及时的回应,因此,也错过了让孩子接触到更多语言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跟孩子的谈话中,如果父母采用封闭式的语言,比如是什么”来提问,孩子很轻易就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词汇来回答,也达不到增加孩子词汇的目的。我们更应该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和孩子交流,多用怎么办”为什么”,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电子设备是轮流谈话的大忌。孩子看电视和手机并不能代替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因为电视和手机不会回应孩子,和孩子之间产生不了互动,严重限制了孩子大脑学习的能力。

理解能力

轮流谈话(talk turns):即形成你来我往的互动”

综上,父母的语言,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决定孩子未来输赢的起跑线”。《父母的语言》一书用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父母的语言能帮助孩子塑造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一经面世,就受到5000本学术期刊的转载,并引起了了美国白宫的重视,值得每一位父母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