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从孩子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父母正确地教育,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三个阶段,是孩子性格、人格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每一年的教育方式都应当适当改变。
三岁到六岁:重点关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蒙台梭利曾说:我们习惯服侍小孩,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奴化,而且也是危险的。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健康的发展,就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事,而只有他们自己动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自理能力是3-6岁儿童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它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那么有哪些好的办法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从孩子3-6岁开始。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对孩子的自信心、自主意识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敢于放手,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来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孩子健康地成长。家长要敢于放手,不要因为觉得孩子做不好,就给孩子代劳,这是在剥夺孩子学习机会。
鼓励孩子模仿,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孩子小,学习的很大部分来自于对成人的模仿,有时会抢着给大人帮忙。这时,多鼓励和引导示范,只有去尝试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标要合理第一,孩子大概能做到什么就让孩子做什么,任务不要给太难,孩子做不好,不仅会导致对一件事不再有兴趣,还会产生负面认知;第二不要提过高的要求,不要一直盯着不完美的地方,及时给予鼓励。
父母不做超人,学会示弱家长示弱,会让孩子发现爸爸妈妈也是需要被照顾的,自己其实是一个很有力量和担当的人。
六岁到九岁:重点关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孩子自学能力的养成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孩子就难以养成独立的性格。
所以,家长们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习探索,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使他具备发展的基本素质。具体要怎么做呢?
培养孩子学习钻研的兴趣父母需要悉心观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家长要鼓励孩子好奇、好问,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辅导孩子利用多种方式去探究,利用工具书、在网上搜索、去图书馆查询知识等,让孩子体会到攻克难题后的喜悦。
设定合理的目标很多父母都会替孩子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这次期末考试必须考前十名”。这样的目标叫做成绩目标,即用取得的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
另一种目标叫做掌握目标,即把自己是否获得新的技能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
大量的研究都发现,掌握目标的孩子比成绩目标的孩子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在休息的时候也更愿意选择一些课程去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下。
所以父母应当引导自己的孩子选择掌握目标,应当多问孩子今天学会了什么”而要少问考试考了第几”。
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方法指导通常,孩子的学习计划本由他本人亲自制定,交与父母参谋。当孩子能够坚持按照计划行事,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孩子就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
对此,父母应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任务,而是通过解决难题来锻炼思维的一种过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不要一开始就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而是对孩子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他学会审题、筛选题中的有用信息,旁敲侧击,并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适当评价孩子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可以给予适当奖励,这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向能够给他带来成功的活动。
但是,千万不要过度夸赞哦!过度夸奖会使孩子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天天夸自己的孩子为天才,那么孩子多半也会这么认为,这样当别人告诉他不是天才的时候,他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别人都是在诋毁他,从而对别人产生敌意。
而且一个认为自己很完美的人无法接受别人提供的合理建议,这往往造成停滞不前。适当地评价孩子,要求父母必须真实评价自己的孩子。
孩子做得好就是好,就要夸奖;如果不是那么好,就应该告诉孩子还需要努力。
加强孩子的责任感教育要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学习责任,父母不妨坦率地告诉他:在每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都有各自的责任。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说,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不应要求父母去承担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当孩子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时,他便会主动地去学习,并尽自己所能去搞好学习。
九岁到青春期前:重点关注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会思考,是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习惯,应当始终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得知识放在首位。
那么,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学习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呢?
要营造一个独立思考的氛围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小或以为孩子不懂事、需要大人照顾等就把他看成是大人的附属品,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
很多父母从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陪着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甚至代替孩子完成作业,完不成或威逼或利诱,总之,家庭作业几乎变成家长作业”。
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到大都在父母眼皮底下完成作业的孩子会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父母的管制会掐断孩子思考的手足,让独立思考寸步难行。
家长要学会给孩子提问题作为教育者,照本宣科往往教育效果不明显。适当的和孩子互换角色,提个问题,会让孩子更有兴趣。
比如,家长可以在讲述故事之后,根据故事情节、画面的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水平,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引领孩子去想,将书中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拓展孩子的思路。
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在生活中,当孩子对家长说出了真实看法时,无论是错是对,首先要鼓励孩子能独立思考。
如果想法不对,家长可以以平等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由孩子来自行判断,切记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