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因为生气,所以打骂孩子。为何不学会处理自己的愤怒呢? 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总是打骂孩子

每个上学的孩子,都挨过揍吧,每个家长,都揍过上学的孩子。

原因只有一个,学习不好,能干什么以后,既然不好好学,那就揍到好好学,看长不长记性。

但是作为家长,有考虑过,一时的打骂,给孩子造成了什么影响吗?而这个影响的程度与暂时的做对几道题目成正比吗?如果不打骂,怎么在愤怒中,让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呢?

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总是打骂孩子

(一)打骂对孩子的伤害

作为新时代的宝爸宝妈们,对孩子已经很少用赤裸裸的辱骂了,而是用一些讽刺或者听上去很有水平的嘲弄,来打击孩子。

这一类的语言就像一根根毒箭,即使孩子不明白字面意思,但是那种语气和情绪传染,孩子是能体会到的。

咱们华夏民族的语言博大精深,自古就有外人夸孩子时,即使心里高兴,仍然说犬子”怎么怎么样的谦虚说法。

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总是打骂孩子

当下的宝爸爸妈基本不会说孩子难看、愚蠢或者笨拙,但是会说类似这样的话好看什么好看”聪明什么聪明”灵气什么灵气”,而且具有挖苦天赋的父母对孩子的精神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或许有的家长会反驳说,这样的话说出来,孩子都受不了,那也太脆弱了吧。

确实,孩子的心灵就是脆弱的,不要用大人历经几十年岁月磨砺出的心境来衡量孩子。

贬低的语言会让孩子没自信

听到贬低的话,他们的身体和心灵仍然会有反应,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厌恶、愤怒、憎恨就这样慢慢产生了,于是就可能发生一些让人不高兴的举止,一些惹麻烦的行为。

当一个孩子被说成笨拙或者聪明什么聪明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击可能是:不,我不笨。”但是,大多数情况不是这样,他们可能会相信父母的话,认为自己的确是一个笨拙的人。

如果他们碰巧绊倒或跌倒,他们可能在心里对自己大声说:你真是笨手笨脚的!”从那个时候起,他可能会避开需要灵活性的事情,因为他确信自己太笨拙了,无法成功。

在孩子的思想里如果我不去做,就不会失败,就不会被说笨”。

父母对孩子说了很多否定、贬损的话,而没有意识到这些话的伤害和破坏性的后果,这是很不值得的事情。

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总是打骂孩子

对孩子来说,培养对自己的信心需要听到或者无意中听到对他们的积极评价,而且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的认可。

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指出孩子的错误比指出他们的正确要容易得多,这很具有讽刺性。但是,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避免使用贬低性的言辞。

忍耐”与愤怒”不能连在一起

大部分父母肯定会说,难道孩子做错事了,我还给他们笑脸,我还得憋心里,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我怎么这么大耐性。

首先孩子犯错误很正常,孩子本就是在一个个错误的堆积中成长的,而父母对于孩子的错误肯定是要有所表态的,不是一味的忍耐,也不是一味的打骂。

作为父母,我们生活在这个处处矛盾,处处磨难的社会,受到各种儒家文化或者宽容大度的美德熏陶,始终相信忍耐是一种美德。

但当忍耐要求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假装平静,要求我们言行不一致,要求我们的行为隐藏我们真实的感觉,而不是反应我们的感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忍耐就不是美德。

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总是打骂孩子

同样的道理,对于孩子的错误,我们也要衡量是忍耐还是愤怒。

不管是哪一种,父母始终要记得每个孩子从父母那里需要的、感激的是符合心情的反应。他们希望听到反应父母真实心情的言语。

对孩子来说更有用的是,要让他们知道,父母的愤怒不会带来自己被抛弃的后果。失去爱的感觉只是暂时的,一旦怒气平息了,爱自然会回来。

所以在不使用贬低语言的前提下,发怒是可以的,只是父母要知道怎么处理自己处于发怒时的状态,怎么通过发怒来树立自己的威严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二)父母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愤怒

愤怒,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样,是种周期性复发的麻烦。我们可能不喜欢它,但是我们无法忽略它。我们可能很了解它,但是无法阻止它的发生。

不可避免的愤怒情绪

在我们自己的童年时代,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愤怒情绪。

当我们已为人父,为人母时,知道愤怒是不好的,我们努力忍耐,事实上,忍得太久,迟早我们必然会爆发出来。

愤怒看上去总是那么突然,意想不到。而且发怒的时间可能持续的不长,但在当时看来彷佛会没完没了似的。

当怒气结束后,我们又会感到内疚,我们郑重地决定,以后绝不重复这样的行为了。

但是,愤怒会无可避免地再次来袭,破坏了我们良好的愿望。我们再一次猛烈攻击那些我们为了其幸福愿意献出生命和财富的人。

而试图不再生气的决心不但没用,甚至更糟糕。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火上加油。愤怒就像飓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不得不承认,而且还要准备好。

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总是打骂孩子

认清了愤怒才能面对愤怒

安宁的家庭,就像希望中的和平的世界,并不是依靠人性中突然的善的改变,而是依靠周密计划的程序,可以在爆发前有系统地减轻紧张情绪。

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总是打骂孩子

在平静时期,让自己做好应付紧张时刻的准备,应该承认下面的事实:

(1) 我们接受这个事实:在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发脾气。

(2) 我们有权生气,而不必感到内疚或者羞愧。

(3) 除了安全考虑,我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觉。只要我们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愤怒。

这些假设让父母对愤怒有明确的定义,可以提醒大人改正或者采取预防措施。

用递进的方式,利用愤怒教育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的愤怒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事实上,在某些时刻,不生气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好处,反而给孩子一种漠不关心的感觉,因为那些关心孩子的人很难做到一直不生气。

不过这并不说明孩子能经受得住愤怒和暴力,只是说明孩子们能够理解这样的愤怒: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对于父母来说,愤怒是一种代价很高的情感,为了物有所值,没有益处的话,还是不要随便发怒的好。

发怒不应该招来更多话,怒气应该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应该能够使父母得到一定的解脱和轻松,给孩子一些启示,对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有副作用。

因此,父母不应该在孩子的朋友面前痛责孩子,这只能让孩子的行为变本加厉,从而让父母怒火更盛。

父母并不想引起或者延长愤怒、违抗、还击和报复。相反,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理解大人的观点,让阴云消散。

(1)我们可以在生气初期时告诉孩子,我开始讨厌你了”我心情开始不好了”。

(2)如果简短的陈述和拉长着的脸并没有起效果,那么就要在表达时加强愤怒的强度:

你的所作所为让我很生气。”我非常非常生气。”

有时,仅仅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不用解释原因)就能让孩子停止不端行为。

(3)当前面两个处理结果都得不到满意效果后,就要进行解释生气的原因,我们内心真实的

想法,以及我们可能要采取的行动。告诉你,你把桌子弄的乱七八糟,让我很生气,

我想把这些书都扔垃圾桶里。”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父母释放怒气,而不致引起伤害,而且,孩子会很大概率采取措施来缓解你的愤怒。

这种表达愤怒,释放愤怒的方式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如何安全地表达愤怒。孩子会明白自己偶尔的愤怒也不是什么大的灾难,可以释放出来,而不会伤害任何人。

所以,新时代的父母要学会在不贬低孩子的前提下,合理的利用愤怒,合理的运用棍棒底下出孝子”,才能树立长辈威严形象和教育孩子成长。